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浅谈

2016-02-07 03:13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信息技术

杨 航

(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上海 201800)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浅谈

杨 航

(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上海 201800)

摘 要: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发展快速步入现代的重要工具,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通常由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客体、主体、服务机制以及保障体系等内容构成。文章从国内外关于网络条件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现状入手,结合上海市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际,分析设计其具体框架,确定建设与实现的相关内容,力求为推动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 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完美融合,农业发展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及信息农业开始成为领域发展的主题,是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2007年,国家针对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进行阐述与说明,并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以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但随着“三农”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农业服务信息体系建设成为业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 国外农业服务信息体系建设现状

从农业发展基础来看,国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有很强的针对性,形成不同的信息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多元化经营者以及农业生产者的需求。美国信息服务体系一般由4大系统构成,分别是信息搜集发布系统、教育科研推广系统、公司系统以及民间服务系统;日本信息服务系统一般有3种模式,分别是:与有线电视结合、与计算机通信结合以及与多功能传真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国外信息服务体系可借鉴经验较多,一是非常重视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既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视与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的融合;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力度较大。政府成立专职部门负责领导,在统筹规划、金融投资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加强监督与引导;三是教育、考研与推广体系完善。在实践中,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条,为农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四是服务主体多元化。主要是由于农业信息需求主体多元,导致信息服务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从国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来看,目前呈现出网络化、综合化以及全程化发展趋势。

1.2 国内农业服务信息体系建设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始飞速发展,发挥了支持农业、服务农村、支援农民的作用。但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1)整体水平偏低。受地域差距影响,农业信息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东西部经济差异较大,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对等;(2)基础设施不配套。对于偏远地区而言,网络覆盖及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难点问题,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会面临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制约;(3)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受地域经济差距影响,部分地区农业信息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信息资源过于分散,需求信息很难搜集,供给信息也很难及时输送到农民手中;四是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从教育程度来看,部分农民仍然处于“一人一锄、靠天吃饭”的境地,很难拥有信息意识;另外受经济条件限制,很难购买相应的信息终端。因此,他们对于供需信息的反应往往不够灵敏,大多还依赖口口相传。

2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2.1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可追溯于2002年嘉定农业网运行,区域化的信息服务交流的窗口平台的建成促进了信息化的逐步向前迈进。该网站目前含7大板块30多个子栏目,设置电子政务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病虫害诊断系统、GIS品牌农产品系统、网站管理系统、短信信息系统等30余个子系统,整体运转情况良好。随后在充实信息化服务内涵中,逐步开展了为农服务热线电话服务、农业短信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数据中心等信息化设施。2010年起,将信息化技术运用至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向前迈进。

2.2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海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一直处于国内相关领域发展的前列,多个软件及栏目得到好评,在国内排名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承载体,是确保信息有效传递的根本途径,通过调研发现,嘉定区信息基础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全区农业基地网络覆盖率较低,多数农业基地未接入网络,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信息传递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部分涉农行政村网络带宽较窄。部分涉农行政村因网络带宽窄,导致农科视频电话无法正常接通电话或通话时有延时,有的地方接收信息不是很及时,而农民往往又没有大量的时间等待接收信息;三是部分农民“一点通”信息平台存在超过使用年限情况,出现故障影响正常使用,视频电话有不当使用情况,这些都是值得在工作中不断关注的内容。

(2)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硬件初步配套之后,宣传、使用及维护是关键,这些都是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但从地区发展来看,人才不足严重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一是信息中心因编制原因存在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信息工作范围和内容每年呈上升趋势,现有工作人员满足不了日趋繁重的工作任务。除需要对网络进行维护之外,还需要搜集与农业相关的供需信息,组织筛选与发布;二是镇、村信息员队伍中,大部分信息员身兼数职,工作内容的繁杂及不定期的升迁、换岗等原因导致队伍不稳定。很多信息搜集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农村信息员往往无暇顾及,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3 网络条件下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框架设计

3.1 指导思想

为有效解决上海市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为发展核心,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依托电脑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全部市场竞争主体,如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等,将信息服务指导贯穿于生产经营以及政策宣传全过程,向农村传播先进理念、先进文化以及先进科技,确保区域经济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

3.2 发展目标

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农业信息服务惠及城乡居民,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信息技术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形成示范效应;提升农业行政管理能力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

3.3 策略方法

(1)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铺设网络进农业生产基地。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组网策略,通过提供覆盖整个园区的设备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策略、服务质量保证,构筑统一的、端到端的网络环境,实现有线、无线用户一体化接入,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一体化管理;二是加强机房运维管理。强化数据安全意识。科学管理业务数据,采用安全技术,应用安全产品,建立完备的数据维护、管理等工作机制,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用户权限、应用数据、机房设备资料,监测系统运行、网络通信情况,完善网络系统集成的文档,包括机房机柜图、网络拓扑图、IP地址分配等为网络资料,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并不断完善规范;加强数据保护工作。做好个人、单位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工作,规范第三方单位远程应用维护管理,建立完备的档案系统,结合管理职责,建立和规范机房安全、设备安全、应用系统维护、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等;三是完善各级信息服务站。根据各行政村现状和需求,形成各具服务功能与特色的村级信息服务站。信息设施方面、信息人才队伍等建设,确保设施的配备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人才上更加注重从年轻化、知识化,确保人员符合岗位需求。

(2)拓展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是信息系统的重要载体,以“最新、最全、最好”为发展方向。一是农业生产管理云平台。整合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搭建云平台。重视农业各部门相关业务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为农业生产全程管理提供支撑。通过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的建设、产档案电子化建设实现农业大数据合理、高效利用,为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研究基础;二是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民一点通、农业网、微信公众号,搭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丰富为农综合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渠道,结合涉农资金监管平台,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农业新闻等多方面信息内容,实现真正的信息上门,为基层农村组织和广大农民获取信息提供便捷。

(3)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5家。逐步开展与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的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物联网在种植、养殖、农机管理等领域的示范与应用。通过各类传感器、有线无线网络、GIS、RS等相关技术手段,采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数据,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降低人工作业成本,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二是信息技术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借助嘉定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融入智慧旅游发展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农业休闲旅游试点,提升游客体验和互动参与;三是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安全监管相结合。试点建设安全追溯系统。结合农产品种植、养殖现状,选基础条件较好区域试点农产品生产档案电子化建设,借助生产档案,逐步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水平;四是依托信息技术加强为农服务力度。创新为农服务热线模式。建设农业专家知识库,以模仿专家思维模式对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推理决策,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现有的新媒体工具。从以往打电话接通热线的方式,拓展至手机微信接入,通过手机点击直接拨打热线电话,使农民与专家沟通更为便捷;开展精准服务。

4 嘉定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实现

4.1 服务内容

嘉定农业信息服务内容相对丰富,含农民服务热线、农业网站、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以及展开信息技术与合作社需求相结合,用技术推动农业向前发展,各种技术服务条件基本达到配套应用需求。

4.2 制度机制

服务制度机制是保证农业信息服务扎实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通常有3种形式,即政府职能部门主导机制、社团自助型机制以及市场驱动型机制。其中政府主导型机制是指政府依托财政部门投入资金进行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服务目标为各级涉农部门及农民群体,是区域内农业信息服务主要形式;市场驱动型机制建设主要是指以盈利为目标而进行的有信息服务,这类服务模式一般处于技术前沿,具备全方位指导能力;协会自助型主要是指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进行的自助式信息服务。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品生产协会等。

※动态资讯※农业部部署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工作

农业部网站2015年12月31日报道: 为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按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精神,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工作。

《意见》强调,要按照“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整合共享”要求,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数据整合共享和有序开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和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农业农村数据历史长、数量大、类型多,随着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正成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与此同时,农业农村数据长期存在底数不清、核心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共享开放不足、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上下联动、社会众筹”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利用5~10年时间,努力实现农业数据的有序共享开放,初步完成农业数据化改造。

《意见》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五大基础性工作和11个重点领域,即夯实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发挥各类数据的功能、完善农业数据标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等五大基础;突出支撑农业生产智能化、实施农业资源环境精准监测、开展农业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强化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实现农作物种业全产业链信息查询可追溯、强化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数据支持、服务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数据资源共享、满足农户生产经营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农业管理高效透明等11个重点领域。

为确保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意见》对实施进度作出安排,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切实落实责任、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投入和发展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本刊辑)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信息技术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