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2016-02-06 06:42:00蔡楚东洪扬张俊烁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幽门

蔡楚东 洪扬 张俊烁

[摘要]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用D2淋巴结清扫加至少2/3的胃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癌根治术;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率;CCK水平

胃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患者发病部位绝大部分是远端胃,临床上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是以根治手术为主。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传统的治疗手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术与传统D2根治术,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功能、cCK分泌状态等进行比较,证明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胃癌治疗上效果显著,且能有效保证患者术后的肝、胆、胰功能和胃肠道运动功能,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1岁,平均(38.4±4.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9~71岁,平均(38.5±4.7)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8~71岁,平均(38.3±4.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D2淋巴结清扫加至少2/3的胃切除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具体手术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进行常规的气管插管复合麻醉,腹腔内探查是否有肝转移,腹膜播种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如肿瘤T1期,在中间段胃(M领域)肿瘤的远心缘远离幽门环5cm以上,最少是3.5cm,以保证术后残留的幽门袖管在4cm左右,最少是2.5cm;No.5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认无转移。术中满足以上条件可实施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对位于左肝下方走行于小网膜内的迷走神经肝支进行小心的确认,随后沿着最下端分支的尾侧将小网膜给予切断,同时保留肝支,将食管与胃部的连接部分进行分离,保留连接着迷走神经前干的胃支,从而对贲门右侧的淋巴结进行清扫;从胃大弯血管弓3cm以上部位进行胃结肠韧带切除,顺着胃大弯动脉交界处向右一直至十二指肠降部;清扫No.6淋巴结过程主要是在根部切断胃网膜右静脉,而保证幽门下静脉的完整,同时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暴露于胃窦和胰腺之间,保证幽门下动脉的完整,随后将胃网膜右动脉给予切断;胰腺上缘淋巴结的清扫方法首先将胰腺上缘仔细切开,采取从右向左的顺序清扫No.8a淋巴结,保留No.12a淋巴结,对胃左静脉行切断,将脾动脉的近段部分充分暴露出来,随后清扫No.11p淋巴结,保留胃后动脉;其中No.7、9淋巴結清扫则是进行胃左动脉的切断随后于腹腔以及左动脉周围组织中进行。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胆囊收缩率、血浆CCK水平、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其中胃排空功能检测方法采用Acetaminophe的胃排空功能测定:对所有术后进行第1次复查的患者Acetaminophe经口服给药115 g,随后定时取血4次,间隔为15min,对血中cetaminophe浓度以及CCK水平进行测定。胆囊收缩率则采用谷村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体外B超检查,同时给予禁食一夜测定胆囊最大断面积,收缩率=收缩胆囊最大断面积/进食前的胆囊最大断面积。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20例患者手术恢复顺利,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出血,无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术后平均住院费用(29340±641)元,术后平均住院日(9.12±1.50)d。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两例,吻合口瘘一例,均经严格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平均住院费用(31867±641)元,术后平均住院日(11.52±1.70)d。两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有所降低。同时,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CCK水平为(2.8±1.4)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癌根治术是以D2淋巴结清扫加至少2/3的胃切除为主,但该手术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对患者迷走神经和幽门进行切断,从而提高了术后患者胃排空功能障碍、胆石症、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临床上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手术治疗效果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保留迷走神经一幽门的胃癌根治术作为新型的早期胃癌根治手术具有一定的发展以及推广的必要性。有研究报道表明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在具有传统胃癌根治术的有效根治性基础上,又对保留功能方面有较高的重视,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早期胃癌并不需要广泛清除淋巴结,对保留迷走神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了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缩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对患者体内胃肠道微环境的稳定具有较好的维持作用。同时,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能有效地改善胃排空功能、胆囊收缩功能以及ccK分泌。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通过对幽门以及幽门上的一段胃窦,从而能对幽门环的器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手术中由于保留了幽门下动脉与胃右动脉的第一分支,有效地改善了幽门血供情况;此外,由于手术中较好地保留了幽门、迷走神经前干分出肝支以及后干分出腹腔支,可充分改善食物在患者胃内的正常储存及胃排空过程,进一步对防止胆汁由十二指肠残胃内的反流的发挥具有一定功效,最终达到对残胃炎及反流性食道炎的发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表明了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其中主要是由于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能有效地保护患者肝、胆、胰腺以及胃肠道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综上所述,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能在保留原有胃癌根治术的根治性的同时重视保留功能,对患者各脏器功能有着明显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患者术后的身体康复,可作为临床上早期癌症的首选治疗术式。

猜你喜欢
胃癌根治术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对比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临床有效性观察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i!l手术期护理120例临床分析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58:29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FTS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51:58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