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粮食生产新思路及对策

2016-02-06 05:43佘义斌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成效存在问题

佘义斌,王 颖,俞 华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农业局,南京 210036)



江苏粮食生产新思路及对策

佘义斌,王 颖,俞 华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农业局,南京 210036)

摘要:文章通过系统总结江苏省“十二五”以来粮食生产情况,调研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研究提出全省粮食生产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粮食生产 成效 存在问题 政策举措

江苏省是全国粮棉油生产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近年来,该省各地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重点产业项目,不断强化科技支撑,转变发展方式,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取得连续11年增长的好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省时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产业,必须要积极谋划思路,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加快提升发展水平,及早实现迈上新台阶。

1 粮食生产发展成效

1.1 种植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粮食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2014年,全省粮食面积537.61万hm2,比2010年增加9.37万hm2。在面积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区域布局进一步集中,在保持苏南地区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突出加强苏中、苏北特别是苏北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力度。为此,苏中、苏北粮食总产占江苏省粮食总产的86.2%,其中苏北地区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1.1%,分别比2010年高0.8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消费特点,突出了该省口粮消费的重点水稻的生产,提高了水稻在粮食中的比重,形成了四大优质稻米优势区,突出了水稻等重点粮食的生产,优化了粮食品种结构,使省水稻总产191.2亿kg,占粮食总产的54.8%,比20世纪80年代初提高约4个百分点。

1.2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产业项目示范带动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单产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2014年,该省粮食总产达349.05亿kg,比2013年增6.75亿kg,比2010年增25.55亿kg,实现连续11年增产,居全国第五位,11年累计增产102 亿kg。2014年,该省粮食单产432.9 kg,连续9年稳定在400 kg以上,比2013年增7.2 kg,比2010年增24.6 kg,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起,江苏省启动开展“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以县为创建单位,对连续2年稻麦单产之和超过1 000 kg、总产2.5亿kg以上的县(市、区)认定为“亩产吨粮县”,到2014年累计认定“亩产吨粮县”21个。

1.3 良种良法应用不断普及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科技攻关集成和创新的基础上,启动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配方肥、主推农药”名录推介发布工作,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推广水平居全国前列。品种选育推广上,“十二五” 以来,江苏省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9个,育成了一大批单产潜力700 kg、600 kg以上的水稻和小麦品种,有19个水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占全国认定总数的1/6,认定数量全国第一位,超级稻应用面积近86.67万hm2,占全省水稻比重38.1%。高产技术集成推广上,集成配套推广了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抛秧高产栽培、秸秆还田轻简栽培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该省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全国18个省份推广示范,是江苏水稻生产第一大主推技术,该省推广160多万 hm2,覆盖率达70%以上。

2 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连增,但在这一高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应对。

从宏观层面看,问题主要是“三难一差距”。

一是国家要粮与农民要利难统一。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对粮食单产、总产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作为粮食种植农户,一般只追求口粮自给、省工省本、综合效益等,对推进粮食高产再高产、应用成本相对高的关键措施难接受,不利于粮食生产总体水平提高。

二是部分地区茬口布局与周年高产难协调。受偏迟熟粳稻北移、直播稻局部蔓延、部分农户存在“重稻轻麦”思想等因素影响,以及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受晾晒、烘干条件限制,要等水稻含水量在田间自然降到20%以下才收获的情况,水稻腾茬越来越迟,小麦播种季节越来越紧,适期播种难度大,且因秋播偏迟导致夏熟收获期也相应推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稻的适期播栽,导致稻麦生产出现“双迟”或“双晚”现象,不利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是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难到位。江苏省农业科技优势明显,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稻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稻麦科技展示基地、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区、示范片应用成效明显,优质品种、高产技术到位率高,涌现出不少水稻单产超700 kg、小麦超过600 kg的高产典型,但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仍不够。一方面,受作业机械数量、质量以及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应用一些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性不高,如土地深耕、机插秧、机播麦等;另一方面,受经销商推广品种重销售利润等影响,部分地区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小麦还存在跨区种植现象,不利于统一栽培技术的落实,如水稻生育期不一致导致水源统一调度难、稻麦品种生育期差异大导致病虫统防统治难,大面积平衡增产难度大。四是当前生产方式与农业发展新形势要求有差距。习总书记提出,要按照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但目前生产上,部分地区直播稻、撒播麦等粗放种植方式仍有一定面积,一味追求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现象普遍,粮食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精细管理积极性不高,产量潜力没完全发挥。

从具体环节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耕地等农业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耕地面积呈刚性减少的趋势。目前,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已不到0.06 hm2,仅相当于全国水平2/3。该省仍存在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现象。

二是原有政策激励效用有所弱化,新政策尚未明确。种粮补贴实施已有10年,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对种粮农民的关怀,成为种粮农民的一种“福利”,目前对促进农民积极性、引导应用先进技术的效用有所弱化。国家和省提出要优化调整种粮补贴,但目前新方案仍未最终确定。

三是农产品价格出现“天花板”效应。随着逐年提高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农产品税后价,出现国内外价格“倒挂”,在大量进口低价农产品冲击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已经“触顶”,农业效益受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双向挤压。

四是经营主体多元复杂、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有散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管理指导难度大,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2年前已达58.6岁,老龄化现象突出。

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全而不健。农业科技支撑力不足,突破性品种不多,高产优质抗病抗虫品种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不健全,特别是乡村,农技人员数量少、知识老化、年龄老化情况突出。

六是化学农业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了增加产量,形成了依赖高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的生产路径,该省单产施肥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倍,单产用药量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环境承载压力大,农业环境受污染和农业自身面源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地表水中Ⅲ类水只占1/3左右,V类和劣V类水占有相当比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七是自然灾害影响规律难寻、应对基础薄弱。近年来,极端高温、强降雨、连续低温阴雨寡照以及“秋冬春”连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规律发生变化,预报预测难度加大,且整体气候变暖,季节温度变化不鲜明,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加之,目前旱涝保收农田比重、高标准农田比重仍不高,不少田块还处于渠断、网破、田碎的状态,耕地质量退化,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足。

3 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政策措施

在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针和江苏省“供需平衡、口粮自给”总体目标的大背景下,坚持走稳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以先进技术普及率高、规模经营比重高、资源利用率高、粮食产品品质优、环境承载压力小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针对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轻重缓急,坚持先易后难,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3.1 突出优化品种布局,推进稻麦周年高产

稻麦两熟制是江苏省粮食主要种植制度,稻茬麦比例达75%,粮食生产在新的高起点上要继续实现丰产丰收,就必须要大力推进稻麦周年高产。针对目前稻麦生产实际应用品种繁多、茬口衔接不科学等,进一步优化品种和茬口布局。针对品种布局,在继续完善品种退出机制、净化种子市场的基础上,坚持县域范围“一主两辅”的原则,加强调研,提出各区域(县市区)最适宜的品种和布局安排,明确年度推广目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逐步扭转部分地区主体品种不突出、小品种种植多而散的局面。针对茬口布局,组织种子企业和育种科研单位加强适宜生育期水稻品种选育攻关,特别是适合淮北、沿淮地区机插的水稻品种的选育,把品种生育期作为品种审定的刚性要求,并加强示范和推广,严格控制生育期过长品种的应用,同时强化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工作组织发动,确保茬口紧密衔接。

3.2 突出提高播栽质量,挖掘稻麦单产潜力

过去粮食生产强调“三分种七分管”,但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粮食适期播栽等关键技术落实尤为重要,播栽基础和质量的好坏已成为决定粮食能否丰产丰收的关键因素。围绕进一步挖掘稻麦单产潜力,立足提高播栽质量,小麦上重点抓好3个环节,一是及时腾茬及时播种,确保适期播种。二是控制播量,为后期攻大穗打基础。三是大力推广机条(匀)播,压减撒播麦面积,且秸秆还田田块要切碎、匀铺、深埋、镇压,防止出现缺苗断垅和悬根苗。水稻播种重点抓好3个环节,一是大力推广集中育供秧,推广机插秧、抛秧、钵苗摆栽等,压减直播稻。二是抢字当头,确保水稻适期栽插,不栽7月秧。三是严控栽插质量关,确保水稻基本苗充足。

3.3 突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提高技术到位率

按照农业部要求,依托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重点推进绿色可持续技术集成攻关,并加强示范推广,着力提高主推技术覆盖率和关键技术到位率。

一是大力开展关键技术集成攻关。立足节种节水节肥节药,以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为抓手,整合集聚高产增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并结合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建设,抓细抓实增产模式攻关方建设,集合各方各级专家力量,切实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根据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制度及栽培条件,突出高效肥料运筹、病虫绿色防控等,研究集成推广一批绿色可持续增产栽培技术。

二是创新高产增效创建辐射带动机制。以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建设为载体,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县有万亩片、乡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的目标,把示范方和高产田建在农户家门口,展示示范攻关集成的绿色增产模式,示范带动广大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推进区域粮食科技展示示范基地建设。依托该省三新工程等项目建设,分区域建设一批省级粮食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力争每个粮食主产县均建立1个稻麦综合展示示范基地,筛选适应县域种植方式和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特性的主体品种,示范不同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主推品种和技术筛选提供科技支撑。

3.4 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区域平衡增产

立足缩小高产地区与低产地区、高产田块与低产田块等产量差距,促进平衡增产,以淮北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耕地产能。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好“旱改水”工程。按照制定的淮北地区旱改水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整合,稳步推进旱改水工程,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稳定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力争年实施旱改水1.33万hm2。二是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该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年新增10万hm2以上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三是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示范区建设。力争在该省建立120个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等为重点的生土熟化、地力培肥的综合配套技术,渗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3.5 突出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组织化程度

针对目前粮食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管理相对粗放、高产技术应用难等问题,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一是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坚持规模适度为原则,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等主体集中,现阶段重点推进以6.67~20 hm2为主的规模经营。二是重点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的规模经营。按照要求,重点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以农户为主体的、适应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三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在大力开展“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联耕联种”、“代种代管”、“全程托管”、“农资直供”、“订单种植”等多种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组织化程度。四是认真落实规模经营扶持新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及粮食规模化生产配套设施用地等政策,加强对土地流转引导、规模化粮食生产设施、配套设施用地落实等,促进粮食规模经营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成效存在问题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