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6-02-05 05:43:08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基础论文

蔡 新

(上海师范大学 数理学院,上海 200234)

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蔡 新

(上海师范大学 数理学院,上海 200234)

为探究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教学研究的现状,笔者利用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中近五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论文发表的作者、年份、期刊来源、被引频次及其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对课程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为今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情况;计量分析

一、研究背景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知识及网页制作基础、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数据库与程序设计等各个方面,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升和培养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新生第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差异、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矛盾、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以及考核的手段等问题都是本课程授课教师困惑的难题[1][2],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此,许多教师以及学科领域专家们针对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试图最大程度地去探究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揭示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特点,从而为今后该课程教学领域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从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中,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检索2011—2015年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去重和整理,共获得各类期刊文献3811篇、硕博士论文83篇、会议论文23篇和报纸文献8篇,共3925篇。我们以3811篇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发表年份、作者、期刊来源、被引频次、期刊分布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趋势特征。

表1 2011—2015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文献类型统计表

三、期刊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

1.论文发表数量统计

如表2所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每年发文量呈逐年稳定小幅上升趋势,且近五年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数量。说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历了产生、发展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成熟的阶段,保持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文献增长量。这一方面显示近五年来的研究从未间断,论文数量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课程研究可能遇到瓶颈,正需要面临着新的突破。

表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论文年代分布统计表

注:由于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部分2015年期刊数据还未入库,受此影响,2015年文献数量略低于2014年。

2.论文作者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1)核心作者群分析

所谓“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较多、影响较大和活跃度较高的作者集合。从表3统计可以看出,在3811篇论文中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有2899位作者,作者平均发文率为1.31篇。近五年来有682位作者发表了2篇(含2篇以上)论文,占作者总数的23.53%,共发文1594篇,占发文总数的41.83%,这部分作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根据洛特卡定律[3],发表 1 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应占作者总人数的 60%左右,发表n(n>1)篇论文的作者人数大约是发表1篇论文作者的1/n2。近五年来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数达2217位,占作者总数的76.47%,这个比例明显高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60%,说明大多数作者没有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持续的研究,而是分散、独立和偶尔地开展教学研究。另外,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538人,占总数的18.56%,占1篇文章发表作者数的24.27%,这个数据略低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1/4;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94人,占总数的3.24%,占1篇文章发表作者数的4.24%,这个数据明显低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1/9,以此类推,如图1显示,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数都低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作者比例,且论文作者数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作者数随着发表论文数的增多相差比例逐步增加,这说明发文量越高作者数与洛特卡定律规定的作者数相差越大,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还没有真正形成发文量较大的核心作者群。

表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作者发文情况统计表

图1 作者发文数与洛特卡定律作者数相差比例图

另外,根据普赖斯定律[4]关于核心作者的计算方法:“核心作者”应该完成所有论文的总数的一半,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m值为:m=0.749 (nmax)1/2,其中nmax是指发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本文中nmax=9,所以m=0.749×3=2.24,由此推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约为3篇。从表3中可看出,发文3篇(含3篇以上)的作者共144人,发表论文518篇,占论文总数的13.59%,较论文总数的50%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国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尚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2)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通过合著率和合作度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团队的合作情况。合著率等于发表论文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除以论文总数,合作度等于发表论文作者的总数除以论文总数。[5]表4数据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论文中作者合作发表论文555篇,合著率为14.52%,作者的合作度也仅为1.20,4人以上合作研究的论文比例更是极小,而85%以上的论文是由个人独立研究完成,高比例的独著率(约85%)反映出现实中大量作者是独立进行研究,进而反映出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并未形成成熟的合作研究态势,而是以分散的研究个体为主进行小范围的单独研究,这可能由于研究视野相对狭窄和知识结构相对不均衡等问题,导致较难产生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表4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论文合著情况统计表

(3)作者机构情况分析

图2 2011—2015年度期刊文献作者机构分析

如图2所示,从作者机构来看,中高职业院校发表的论文数占总数的82%左右,普通高校和师范类院校发表的论文数占总数的15%左右。因此,研究人员几乎都来源于中高等职业类院校,这说明职业类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较高,注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课,其中也有70%左右的211高校设置这门课程,但是其在该课程教学研究方面成果不突出,发文数量远远低于中高职业类院校,说明普通高校对该课程研究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研究力量投入不足、研究能力也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如何鼓励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并不断提升研究质量为教学服务,是一个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

3.期刊分布情况分析

如表5显示,刊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的期刊种数为879种。根据布拉德福的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5]:研究领域内专业论文在期刊上分布规律,可以划分出核心区期刊、相关区期刊和非相关区期刊。设定三个区域的论文数量相等时,核心区期刊、相关区期刊及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比有1∶n∶n2(n>1)的关系(n是比例系数)。现将3811篇期刊文献分成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三个几乎相等的文献量区域(如表5所示),核心区期刊载文量在20~142篇,期刊数为34种;相关区期刊载文量在5~19篇,期刊数为135种;离散区期刊载文量在1~5篇,期刊数为710种。此时核心区、相关区、离散区期刊数量比值为34∶135∶710,近似等于1∶4∶21,这个比例与布拉德福定律关于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有偏差,这表明2011—2015年间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领域发表文献的期刊尚未完全形成核心期刊区域。从表6可以看出,核心区的34本期刊可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刊文期刊,但其中没有一本是学术界认可的核心期刊杂志。这说明尽管目前论文数量较大且文献分布比较集中,但作者倾向于将文章发表在一般性的计算机综合期刊上,而在教育类、教育技术类、计算机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少之又少。另外,通过对3811篇期刊文献是否被核心期刊收录的统计后发现,其中被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统计源期刊(中信所)、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中科院)、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南大)收录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仅26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0.68%,而发表在一般性期刊上论文则占总数的99.32%。综上几点说明: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发表的期刊规格并不高,这反映出当前该方面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研究水平亟待提高,这与该课程如此庞大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相比是非常不相宜的。如果今后不加以重视和投入研究力量,将会制约后续课程研究发展和课程建设,进而难以较好地指导该学科更快地发展。

表5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期刊分区表

表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

4.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根据文献计量学,衡量一篇文献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在于文献的被引用情况。一般说来,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论文在该研究领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受同行关注程度也越高,被引频次高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的热点和受同行重视度高。[7][8]如表7所示,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已刊发的论文被引频次来看,显然高频次被引论文很少,被引3次(含3次以上)的论文164篇,仅占总数的4.30%,显然多数文献的被引频次相当低,且占总数80.66%的论文被引频次为0,这说明近五年来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质量论文占比较少,学科理论研究水平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尽管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但是极大部分研究成果还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或参考价值不高。

表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被引频次

5.论文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精粹,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浓缩。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能够获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论文的总体特征和研究主题,从而加深对该课程教学领域研究的熟悉程度。通过对3811篇近五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挑选出频率出现最高的50个关键词,再剔除掉类似“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教学”“高职”“中职”“研究”以及“探讨”等广义性的关键词,对余下的关键词进行归类统计与汇总后,得到如表8所示的关键词表。从表8可以看出,首先关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改革研究的论文较多,体现了近年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并特别注重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次,针对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集中授课与学生上机实践相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集中在课程教学方法改进上。他们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的特点,引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另外,许多论文集中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上,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本门课程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表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主要关键词表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存在如下特点:(1)刊文数量较大且近年来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但在研究主题上侧重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研究内容有交叉重复且缺乏理论性和创新性;(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各类高校与中高级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且课程研究也有较大的群体,但研究者以中高职院校教师居多,普通高校研究人员较少,而且对该课程研究重视不够,成果较少;(3)论文发表的期刊大多集中在一般综合期刊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例极小,总体来讲论文学术水平不高,论文质量一般;(4)作者合著率和合作度较低,说明多数教师或研究人员只是偶尔涉足此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结果创新度不强,致使多数论文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5)研究作者较多但比较分散,人均发文率较低,没有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长期以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只强调几个常用软件操作技能的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单一、乏味和机械化,使教师只强调实践操作的研究而缺乏对理论性的基础研究。因此,根据以上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提升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单一的以常用软件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建立“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技术视野”并重的课程内容,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研究结合起来,与专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与社会信息化应用结合起来,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也扩大了教师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建立联合研究协作组。将全国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联合起来,成立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研究协作组,鼓励更多高校教师和高水平的研究者加入课程研究队伍,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研究,系统地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尝试开展大规模在线学习模式,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3)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全面提升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各类常用软件操作技能,而且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知识及当今前沿技术和应用状况,教师整体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是关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才能向更高层次研究发展,才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舒欣,程佑春,张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改革探析[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4).

[2] 赵晓瑜,李俊楼.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3] D·普赖斯,张季娅. 洛特卡定律与普赖斯定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9):17-22.

[4] 刘婧. 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J].情报科学, 2004,(1).

[5] 钟旭,阎永胜.洛特卡定律在合著者及全体著者中的验证研究[J].情报科学, 2000,(6).

[6] 游红.论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和洛特卡定律的关系[J].情报杂志,1995,(6):68-69.

[7] 孙书君,朱权娥.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J]. 编辑学报,2010,(4):141-143.

[8] 何荣利.关于引文分析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1993,(5):50.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I X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 foundation in our country,the authors use WanFang, VIP and CNKI databases to search 2011-2015 related papers as the sample data and then utilize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o make analysis on published year, author, source journal, cited frequency and keyword of these papers so as to reve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rend of such researches and put forward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 foundation, teaching, research situa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蔡 新,上海市人,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基础论文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