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崴然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初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同伴关系
王崴然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
近年来,课堂教学开始重新关注合作学习对学习的作用。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合作过程本身就是双刃剑。学校需要通过建立有利于加强同伴交流的班级管理机制,为建立学生间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氛围。同时,在课堂设计上要摆脱学生学习“各自为战”的教学方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同伴合作交流的课堂活动。此外,学校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克服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障碍。
同伴关系;合作学习;家校联系;学习金字塔
近年来,随着“有效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习金字塔”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改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其背后却涉及到学生的心理、交往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究竟会给学生个体带来多大的收获?同伴对学习者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的零零后学生如何看待并利用好同伴的学习关系?合作学习中,会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而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避免这些负面的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才能够使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价值,否则,合作学习反而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而这种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协调需要教师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指导。
1.组建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小组
建立学习小组是促进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在同一小组内,由于成员在性格等各方面差异很大,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每一个角色及其作用也都有其不足。如果大家允许这些不足存在,就可以在小组内创设一种轻松、安全的氛围。因此,小组合作的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案例1】小组四人行,必有我师焉
班级成立初期,大家将班级思想概括成“一条船”“一叶帆”和“一条心”,其中“一条心”指的是团结合作。学生共处在一个班集体里,就是一家人,只有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荣辱共济,才能把班级这艘进取之船驶向胜利的彼岸。而要将“一条心”融入到大家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中,小组合作学习就势在必行。
七年级上学期中考前一个月,班级开始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基于此前的一系列准备,比如10个组长的物色及选拔、科学的分组、岗位的设立及评估机制的确立。每个小组又各有特色,如第三组的四个成员组成情况如下:学生A为组长,任班级英语课代表,组织能力强,思政较弱;学生B为班级数学爱好者;学生C是个“愤青”,喜好看书、画画,以及抨击社会现状,但思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D各科成绩均为中上等,一直想再往前进,但没找到突破口。我事先自己做好功课,找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扶的点,然后找来这四人一起研究他们应该如何开展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每周一、周五开两次例会,周一制订计划,周五总结反思。
期中考是班级开展小组合作以来第一次检测,大家都很期待效果。事实证明,每个小组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收获的时候,每位学生都肯定了小组合作的好处,而第三组更是班级表率组、最佳合作小组。全班都认可小组合作学习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2013级某班班主任)
可见,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小组能够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此外,有研究表明,小组制订的学习目标和来自外部的小组奖励会对组内凝聚力以及组员的个人责任两方面起调节作用,这就是小组的性质和工作方式对动机部分的影响。继而它通过改变学生动机作用于认知机制,比如同伴示范学习的过程、复述与认知精细加工的过程等。一个良好的班级,还需要营造出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氛围,而教师则扮演学生间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桥梁。
2.打造有利于学生合作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而课堂的组织形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目前,中国的中小学课堂大多是按横排纵列的方式进行的整齐划一的座位摆放,而国外很多学校采用的是圆形、小组围圈、弧形等形式多样的教室座位设计(见图1、图2)。这种小组式座位形式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开展小组活动。当然,中国的课堂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但适当的尝试还是值得提倡。
图1 队列式座位
图2 小组式座位
【案例2】我们不喜欢小组围坐的方式
学校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验,我便幻想着建立一个尊重、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彻底改变现状。于是,我起草了小组学习的方案,建立小组奖惩制度,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由于座位变成了小组形式,学生们也很激动。刚开始,学生参与性强了,积极性高了,教学也取得一些效果。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这种新鲜感渐渐消失了,问题也接踵而至了。
首先是纪律问题。由于小组成员面对面,很容易相互干扰。只要有一个学生违纪,就会影响其他学生。如叶××平时好动,尽管同组其他学生都比较安静,但是几个星期下来,小组考核次次倒数。部分学生不堪其扰,强烈要求恢复原来的座位。
其次是上课效率问题。常常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花很多的时间来确定谁来发言;有的甚至趁机聊天;经常出现优秀学生在唱“独角戏”,其他人无动于衷。
另外,组内班内团结也成了问题。表现较差的学生受到了其他学生的排挤;一些学生在自己小组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经常脱离小组,直接与其他小组合作。这些行为的产生,让学生之间的团结也受到了影响。
我尝试了很多改进方法,感觉还是力不从心,于是便把座位换回原来的模样。(2013级某班班主任)
实践中我们发现,座位的调整需要教师的理念跟进、管理制度的完善、学生习惯的养成、评价措施的改革等等。此外,我们还认为,课堂的座位形式应该是动态的,应当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活动等,采用不同的座位形式。同时,教师必须明白,合作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法截然不同,其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也有本质的区别。
1.学习任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就需要设计有利于合作交流的课堂活动。传统的课堂设计过多地考虑教师的讲解、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现在的课堂设计强调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合作学习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
【案例3】老师,这个游戏让我有种受辱的感觉
耐力训练后为了让学生放松与恢复,我特意设计了一个“钻山洞”的游戏,就是把学生排成四路纵队,然后每人都两脚分开形成一个“山洞”,听到信号后,最后一个开始爬出“山洞”立即站在最前面,然后依次爬完。当我向大家讲完规则和要求后,学生的表情并没像我期待的那样,相反有几个学生的眼神中流露出不情愿。于是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这个游戏的诸多好处,最终孩子们虽然还是钻了,但我明显感到他们情非所愿。
一个学生的情绪比较激动地说:“我不钻别人,也不想被人钻。这有种受辱的感觉!”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想到这帮家伙人不大,自尊心倒很强。
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变一下,两排人面对面手搭肩膀形成个山洞,分组进行比赛。”后来游戏的效果异常出色,在小小的一个篮球场上,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种方式的跑、各样花样的游戏,真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某位体育教师)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要能够为个性的学生设计活动的参与方式,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自信得到保证,尊严得到维护。
2.学习活动的组织要留给学生思想交流的空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当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与时间,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猜想、质疑等方面的能力。任何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内,学生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一位学生的表达未必能够顺利地被其他同伴所接受,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宽容。
【案例4】让学生们在自主讨论中得到思维的发散
这是八年级科学《能量及其形式》的一堂公开课教学。我先是抛出一个问题,让他们在自主讨论中得到思维的发散: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能量的存在,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立刻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片刻后,我开始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平时不大发言的朱某举手说:“老师我觉得如果没了能量的存在,所有生物不存在了。”谢某马上反驳,“不会的,都存在只是不会动了。”
谢某的观点让我惊讶,也让我反思,为什么他会这样思考问题?我于是请学生们进行表决,结果发现很多学生还是支持谢某的观点。这时我给了大家一个思考题:“静止不动的物体到底具不具有能量?静止的生物呢?”
生1:我支持谢某的,树木也是生物,但是静止在那里的树木就没有能量啊。
生2:树木生长也需要能量啊,光合作用需要太阳能,如果没有太阳能树木就死了,所以没有能量树木也会死去。
生3:我们人类虽然有时站着不动,但我们自身也有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请谢某再谈谈他现在的想法。
他挠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不好意思地说:“我忘记了我们活着也需要能量的摄取。”(某位科学教师)
腾出一片空间,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达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叙述。这样一来,看似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却在学生思维中得到了有效的酝酿,学生间的交流也非常充分。很多学生反映,由于参与了讨论,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要学校的引导
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父母的干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间的交往往往特别关注,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干预孩子交往的对象、方式、态度等。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度呵护,对学校教学也常常过多地干涉,因此,指导家长协助做好合作学习的工作也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
【案例5】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分享孩子与同伴交流的苦与乐
为了了解更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我建了班级微信群,邀请全体家长加入,以便时刻留意家长们关注、讨论的话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每周我还在群里发起不同的话题让家长们讨论。例如,上周我的主题是:你是如何引导孩子与同学交往的?很快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心语:张老师,你能否经常组织我们和孩子定期做一些活动,加强大家的交流?
一杯清茶:太好了!我女儿就不愿和我们出去玩,有班主任发令,她就得听从了。
午后阳光:我也赞成。现在社会交流能力太重要了,孩子们整天学习,需要沟通的机会和场所。
小桔灯(班主任):家长对孩子与同学交往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很少关注孩子,放任孩子与同学的交往;一种是过多干预,让孩子的正常交往时时受挫。其实,人际交往对一个人成功与否极其重要。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的成功87.%来自于人际关系,12.5%来自专业知识。希望各位家长能把握好孩子交往的“度”,让孩子有自己的伙伴。(2013级某班班主任)
2.学生的心理介入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人际交往中,个体的性格、心理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交往的实效。热情、乐观的学生更容易建立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并很有可能成为交往的中心。而自卑、内向的孩子则容易被边缘化。
【案例6】关注组内的边缘人
最近老师们会常常谈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如“一人代替小组”“忽略边缘人士”。张老师班级里有个学生潘某成绩较差,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在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中,他属于边缘人士,经常会直接将难题交给同伴而自己不去思考。他的同桌却正好是班级的学优生杨某。老师有时提问潘某,他却不断请求杨某,并不假思索地报出别人说的答案。
这种“互助”的模式启发了我,何不采取一种组内代言人的方式,拉一把这些边缘人士呢?即在一些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中,通过设置一些中等或较易的题目,提前告知学生要采取组内代言人的方式。让这些学习能力较弱的边缘学生担任“组内代言人”来对问题进行陈述或回答。组内其他成员则作为代言人的支持者,帮他准备。于是我将这种方法告诉了那位老师,她立刻赞同,并开始在班级里尝试。
两周后,她兴奋地告诉我,在小组支持者的帮助下,潘某上课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好了起来。看来,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小组活动的方式改变组内成员的心理角色。(某位心理教师)
学生间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教师在处理这些矛盾时,不应该简单地批评,而应该观察这些问题背后学生是否存在委屈,从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案例7】真受不了他们这样说我
八(1)班的黄某是一个科学成绩中等偏后但又表现欲较强的女生。一次,科学老师在小组合作“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后提问:冰水混合物在一段时间某后,其温度会如何变化?黄某站起来回答道:“温度有可能升高。”立刻,班级同学一片哗然,开始议论纷纷:“怎么可能啊?”。受到侮辱的黄某当场就与同伴发飙,现场气氛略显尴尬。
好在科学教师很有经验,他说:“小黄同学的想法很特别,你认为冰水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后温度可能升高,也许有可能哦。那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呢?”然后他又请了另外两个同学,均要求要有不同的想法,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并都予以肯定。无形中让学生明白,这些想法都是可贵的,都是积极思考后的成果。黄某在这种情况下,也逐渐平复了心情。(某位心理教师)
我们认为,交往的前提是相互平等与尊重。同伴合作需要和谐的氛围,而这样的氛围需要学生培养起尊重他人的习惯,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引导。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不同的人交际。在课堂上,一个善于沟通、善于交流的学生能够更容易获取他人的帮助,从而学习得更加顺利。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包含培养学生合理交际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交际的需求,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互助合作的作用。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同伴合作的关系之上,学校与教师需要关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同伴关系。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首先,需要学校与班级从软硬件两方面,建立一套能够促进同伴交流与合作的管理机制。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也需要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生各自听”的单向模式,使课堂成为同伴互助互学的场所。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家长在学生同伴关系中的关键作用。学生在交流中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学校与家长及早发现并正确引导。
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同时对于长期使用“讲授法”的学校和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与教师需要认真对待课堂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制度上、方法上乃至思想上进行变革,让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 张俊友. 浅谈社会技能训练——一种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方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6):55-56.
[2] 陈向明.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 宁夏教育, 2004,(5):48-48.
[3] 周小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8):227-227.
Peer Relationship in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room Cooperation Activities
WANG Weiran
(Wenzhou Xiushan Middle School of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In recent years, Teachers have begu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lassroom.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s is full of uncertain factors, and the cooperation process itself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school needs to establish a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peer exchange,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 good peer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should be encouraged instead of the Separately Learning Method. In addition, the school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guide students to overcome obstacles to cooperation with the peer exchange.
peer relationship, cooperative learning, home-school connection, cone of learning
王崴然,浙江温州人,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