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

2016-02-05 16:31:19刘梅兰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活动课中华民族德育

刘梅兰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桂竹帽中小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

刘梅兰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桂竹帽中小学)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公民教育。历史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利用好历史课堂这块主阵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历史教学;方法;德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的大量缺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历史老师痛心疾首的现实。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各种方法,以期有更多的历史老师关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一、巧用历史歌——激发爱国情

特定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总是同一些歌曲联系在一起。正所谓岁月如歌、时代如歌、历史如歌。哼哼歌、唱唱歌是初中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特别喜欢的方式。如果能用好历史歌曲,渗透德育教育将会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表现了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这些歌曲感时而作,是一个个音乐家的泣血之作,歌曲中融入了时代的脉搏、大众的血液、民族的情感,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激发着学生的爱国热忱。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个单元,可以巧用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流离失所:“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唱出了家破人亡的悲痛:“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更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优美的旋律、悲怆的歌词、愤懑的感情,它以饱含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东北同胞悲愤交加的心声,并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抗争的力量,于是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了抗日义勇军勇敢地抗击日寇的侵略,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而奋斗不止。今天,抗日战争已经远去,但历史不容我们忘却。重唱一首首渗透着中国人民血和泪的抗战歌曲,既是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振兴祖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其实除了抗战歌曲还有很多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歌曲,如《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唱祖国》、《英雄赞歌》、《咱们工人有力量》、《春天的故事》、《爱我中华》、《七子之歌·澳门》等等,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歌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渲染感情。

二、巧上活动课——传承美德情

初中历史活动课因其具有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课,对拓展德育渠道、深化德育内涵起到至关重大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课类型,渗透德育往往会事半功倍。

(一)编写小故事——民族团结要珍惜

历史课标要求:“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的情感怎样让学生体会并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此专题的历史小故事,学生在寻找、搜索、编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民族的认同感。这样的历史故事有《昭君出塞》、《卫温出使夷洲》、《孝文帝实行汉化》、《文成公主入藏》、《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学生懂得: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英雄演讲赛——祖国统一要坚定

历史课标要求:“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举办“民族英雄演讲赛”:《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平定雅克萨之战》、《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张学良逼将抗日》等等,在对一个个民族英雄深情的赞美声中,学生认识到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广大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人物辩论会——是非对错要明辨

历史课标要求:“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从始皇帝嬴政到大一统的汉武帝,从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武则天,从盛极而衰的唐玄宗到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制造文字狱的康雍乾三帝,历史上对这些人物众说纷纭,各影视剧一再戏说,学生已经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更不知道如何去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历史辩论赛无疑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提升认识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辩论赛学生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综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动,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四)名言大比拼——践行美德从我始

历史上的楷模人物,他们用一言一行丰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高尚境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理想、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广阔胸襟。正是这些民族的脊梁,激励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要传承美德,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活动课中华民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5:26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活动课
孩子(2019年3期)2019-03-12 2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