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萍
(青海民和三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 萍
(青海民和三中)
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因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某些活动主题难度比较大,实施起来比较难。就人教版的教材而言,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多种多样,不过某些活动主题的设计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七年级下册的“漫画探险”、八年级下册的“背起行囊走四方”等学习活动,需要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但对于仍然处于教育阶段的学生怎样去进行体会,这无疑是有点脱离学生的实际。某些活动主题没能发挥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七年级下册“黄河,母亲河”,尽管众所周知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斓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但很多南方或内陆的学生没领略过气势磅礴的黄河,更没有欣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景观。所以,学生难以对黄河感兴趣,也无从主动、积极探究黄河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不过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课程的设计自然而然就会侧重于语文学科教学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现在语文的中考制度可以检查出学生语文水平,这决定了语文的教学目标,让语文承载着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无疑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无法顺利开展。但是完善人格、发挥潜能、积累人文素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目标,这对于现实教学课程而言有一定的反差,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易事。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我们应当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中改变观念,深化完善评价机制,创新学习手段与方法。
从教师到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锻炼、去创造,他们才可能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要组织学生(不能光老师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对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比重视“分数”还要重视。还要请家长学习,到社会上宣传,以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配合。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就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尊重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就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探索与合作、和谐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日后成长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效用。据此,要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及相关的校本教材或乡土綜教材等去确定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如以“家乡老照片”为题引导学生调查研究,不失为一种综合学习的好方法。
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完成后,需要将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这不仅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与交流,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必备阶段。具体的交流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良好平台,让学生互相进行鼓励与提高。当然,教师要进行全程的指导,以便获得必备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来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理论的学习只是其中的基础,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重要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