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016-02-05 16:31:19田孟珍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调动背影课文

田孟珍

(四川省布拖县龙潭镇中心校 61635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田孟珍

(四川省布拖县龙潭镇中心校 61635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对于这一问题,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有一些心得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动之以情,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培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多设疑问,激发兴趣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三、激发好奇心多留悬念,增强兴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面部神情,音容笑貌;而《背影》这篇课文,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我认为恰恰可以加以利用,使之激发学生学习。

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我讲解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依照故事发生较为集中的皇宫、织房和由更衣室到游行广场三个场景编排幕次。学生分小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我把每个小组安排到讲台表演,评出最好的一个小组并给予表扬奖励。这项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通过改编剧本和表演,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本文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高端教学多媒体,激发兴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观舞记》一课是描述印度舞蹈的文章,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理解起来比较难,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3-4分钟的印度舞蹈片段,调动学生情绪,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效率,以完成教学目标。

六、强烈对比碰撞调动学习能动性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深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

上面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兴趣的确是一门教学的艺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真理,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我学习,我快乐”的状态,我想语文的课堂将是闪亮的,语文的教学也将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调动背影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两个背影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影
当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