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养才 王丹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两化融合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陈养才 王丹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摘 要探讨了两化融合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分析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对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煤炭行业 两化融合 转型升级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着眼于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国务院文件的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实现扭亏脱困,二是实施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应当说,化解产能是解决煤炭行业短期内问题的核心,而转型升级则是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两化融合实现转型升级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化融合必将在煤炭行业脱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两化融合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转型升级,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两化融合是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约束日益突出,产业结构性过剩严重,投资意愿不足。解决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实现信息技术与煤炭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正是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3)两化融合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煤炭企业已充分认识到通过以往传统的依赖产量增长、规模扩张、加大投资等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必须走高效、集约、精细、协同、融合的发展道路。而两化深度融合正是实现上述目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两化融合是推动“煤炭产业革命”的动力和引擎。煤炭行业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供给、消费、体制和科技革命,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网络、绿色、智能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正在加速构建新型工业生产体系。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企业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的深层次变革,促进了煤炭企业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煤炭行业的方方面面,在推动行业脱困升级中的作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本文归纳了信息化促进国务院文件贯彻落实的几个主要方面。
(1)生产技术革新。文件要求淘汰落后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煤矿生产的转型升级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矿井少人化、生产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全方位提升煤炭生产技术水平。
(2)人员分流安置。根据文件要求,将有大量职工转岗分流。有一部分原先为人工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替代完成。信息技术将有助于缓解减员导致的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3)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加强管控,特别是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过程中,更加需要信息化手段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一体化管理。
(4)诚信自律监督。信息技术在管理部门对不安全生产、超能力生产、违法违规建设等的监督检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构建信用信息系统有助于加强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
(5)行业监控预警。行业脱困目的主要体现在通过严控产能,减少煤炭产量,促进供需平衡,使煤炭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从而维护煤炭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文件的落实效果,需要依靠数据平台,对煤炭产能、煤炭产量、市场价格、企业业绩等进行动态跟踪,实现预警预测。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煤炭行业脱困升级的关键一年。煤炭行业应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行业转型发展。
3.1 推进“互联网+煤炭”行动
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精神,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三维(3D)打印等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煤炭及相关产品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
(1)优化信息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煤炭集团整合内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私有云平台。在中小型企业中推广使用公有云,降低企业投资和运维成本。
(2)深化物联网技术。深化煤炭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物联网应用。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煤矿重大关键设备管控与远程维护、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管控,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度。
(3)探索新型生产方式。鼓励骨干企业通过网络化系统,实现产品生产、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环节的产业链和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支持煤炭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4)发展大数据应用。支持各类大数据平台服务于煤炭行业,开展公益化、商业化运营。鼓励骨干企业和相关机构应用大数据,探索煤矿重大灾害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重大关键设备故障诊断,行业运行需求与价格预测等研究与应用,提升行业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5)加强移动应用。加快煤炭企业和矿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布设和优化。全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融合发展,构建基于无线的企业应用平台架构,加强移动终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3.2 推进绿色智慧矿山建设
国务院7号文件明确要求:“推广保水充填开采、智能开采和特殊煤层开采等绿色智慧矿山关键技术,提升大型煤炭开采先进装备制造水平。”推进绿色智慧矿山建设是煤炭工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内容之一。
(1)深化智能开采技术。强化煤炭生产运输过程的信息技术改造,加强智能化开采技术研发和应用,在各类矿井和选煤厂全面推广使用制造执行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智能传感等技术,研究采煤工作面地面远程控制、煤岩界面智能识别和采煤机自动导航等技术,实现煤炭生产和洗选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和远程控制化,实现生产数据信息的自动感知采集、数字网络传输和智能分析诊断。
(2)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以实现工作面少人化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矿井危险源监测、设备故障诊断、安全隐患排查、人员安全管理、灾害预测预警、安全应急管理等关键环节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统一采集、传输、存储、平台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智能调度指挥控制中心。
(3)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提高煤炭装备智能化水平和煤炭重大成套设备系统集成水平。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集成创新数控装备,实现煤炭装备性能、功能的升级换代。探索工业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新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升煤机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探索智能工厂建设。
(4)促进绿色清洁生产。通过智能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降低生产设备损耗、减少设备空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推动煤炭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建立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开展企业数字能源应用等级评价,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3.3 推进煤炭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1)大力发展煤炭电子商务。建立煤炭线上引流与线下服务运营模式,提高煤炭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线上交易规模,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和交易平台,在线提供煤炭相关产品、碳配额及相关物流、金融等服务,线下提供最优的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和解决方案,探索煤炭共享经济模式。
(2)积极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加强全物流链的数据集成和共享,推进第三方煤炭物流服务业和供应链服务业发展,提升煤炭物流全程跟踪管理能力。促进区域性和面向中小煤炭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推动物流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集成发展。
(3)创新煤炭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创新煤炭交易流通、筹融资等模式。支持大型煤炭企业或其他机构,对市场资源和产业链进行重组再造,提供平台服务。利用互联网将金融、征信、融资、租赁、配送、储备等服务与煤炭供应链对接,提供煤炭交易、信息咨询、物流配送、金融担保等一体化创新服务、衍生服务和跨界服务。
(4)注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自主创新技术在骨干企业中的先行先试,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行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支持企业两化融合技术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建设,拓宽两化融合技术向产业转化的途径。催生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服务模式。
(5)促进创业创新。以煤炭相关产业链和服务延伸为基础,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提升创业服务孵化能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鼓励转岗分流人员利用信息平台和技术,进行创业就业。形成煤炭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转岗分流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条件和支持。
3.4 推进两化融合理论研究与科技攻关
(1)理论研究方面。重点开展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路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模式研究,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价体系研究,企业两化融合经济效益测算模型研究,两化融合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研究,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研究,智慧矿山模型研究等。
(2)技术攻关方面。重点研发井下高精度传感器技术,采煤机设备空间姿态与煤层自适应调整技术,适应最新空间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GIS平台及应用技术,无人或少人工作面三维动态仿真技术,虚拟培训一体化仿真技术,动态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巷道模型的建立和集成应用,基于大数据的煤矿重大危险源和设备故障识别、预测、预警技术和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专家分析系统,煤矿多源异构空间信息融合、综合处理、实施分发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智能煤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等。
3.5 推进行业两化融合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制度标准体系。编制行业、区域、企业各层级的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和规划,并与整体规划战略相衔接;加快编制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制度规范,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充分发挥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作用;推广完善企业两化融合考核、激励与跟踪机制。
(2)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行业两化融合情况跟踪,健全两化融合评价机制,深入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和咨询服务;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灾难备份措施,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形成行业两化融合建设、运维、技术、咨询、标准等专业服务体系,构建行业两化融合科技研发、技术转让、工程示范和专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共同推进格局。
(3)加强行业平台建设。以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支撑,构建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水平评估、现代物流、电子支付、信用信息服务、检验评测认证等领域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重点推进面向煤炭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服务机构发展。完善行业基础数据、信息、交易系统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提供咨询服务,促进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信息技能提升工程,建立行业信息技能技术培训工作体系,建设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两化深度融合人才实训基地和以高校、服务厂商等机构为依托的两化深度融合专业培训机构,鼓励企业分层次开展员工信息技能培训,特别是转岗分流人员信息技能培训;以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服务,引进和培养一批两化融合发展急需的高级复合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发挥行业专家组织作用,组建由行业信息化领域知名专家及企业专业人才组成的专家库,为行业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5)推进“1248”工程建设。在推进行业两化融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发挥指导和推动作用。协会“十三五”时期两化融合工作,提出并实施了“1248”工程。“1”即坚持一个核心——坚持以深入推动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为工作核心;“2”即搭建两个平台——行业“交流推广服务平台”和“数据信息交互平台”;“4”即打造四个品牌——逐步形成煤炭信息化“理论研究”、“评优示范”、“咨询服务”、“会议展览”等四个品牌服务;“8”即实施八项重点任务——两化融合政策宣贯、“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制定、行业信息资源整合、智能矿山技术研发和推广、新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人才培养与组织合作、工作保障体系建设。
(1)配合脱困升级,做好政策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关于行业脱困和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按照要求制定煤炭行业实施方案。做好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和宣贯工作,指导煤炭企业完善两化融合及相关发展战略及规划,并与企业脱困升级措施任务相衔接。
(2)激发内在动力,寻求外部支持。坚持企业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激发煤炭企业在推进脱困升级过程中进行两化融合的内在需求;积极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节能专项、中小企业专项、商务促进专项等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信息技术服务厂商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共同为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服务。
(3)创新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渠道。鼓励煤炭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与行业内企业间、上下游产业间、国际间、用户间、IT服务商间的合作模式。完善企业IT管理体制,明确职能定位,鼓励优势企业将IT部门剥离独立发展,做大做强。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参与煤炭两化融合建设,大力推动煤炭“大数据”发展,推动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4)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两化融合资金、人员投入,完善两化融合工作机制,建立两化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两化融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作用的宣传,重点对政策机制、典型经验、示范项目、新兴业态、发展成效等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煤炭行业脱困,了解行业转型升级,了解行业先进生产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行业两化融合的研究建设与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 于华锋.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中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煤炭,2015(6)
[2] 胡铂.浅谈煤炭行业两化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信息化,2014(7)
[3] 王虹桥.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5(10)
(责任编辑 熊志军)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elps the promo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Chen Yangcai,Wang Danshi
(China National Coal Association,Dongcheng,Beijing 10071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tects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alyses the main deman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Targeted raises the main work and tasks as well as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coal industry,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养才(1969-),男,福建上杭人,副编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主要从事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