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医资源下沉的实践和思考:以海宁市中医院为例

2016-02-05 20:06马伟华
中国医院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尖山海宁市分院

■ 马伟华

优质中医资源下沉的实践和思考:以海宁市中医院为例

■ 马伟华①

中医 资源下沉 县院带镇 双向转诊

海宁市中医院与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合作建立尖山分院,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实际工作中,通过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普及中医药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加强质控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三个到位”等举措实现“双下沉、两提升”,获得当地百姓和海宁市卫生计生委认可和赞誉。

Author's address:Haining Hospital of TCM, No.177, Changdai Road, Haining, 314400, Zhejiang Province, PRC

1 前言

2013年12月,海宁市中医院与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签订《医疗单位深度合作协议》,正式挂牌“海宁市中医院尖山分院”,在海宁市范围内迈出“县院带镇”第一步。双方协议实行门诊、病房统一管理,逐步将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打造成以骨伤科为龙头,中医、儿科、妇产科为特色的海宁东部区域诊疗中心。经过前期认真筹备,2014年3月中旬,医院专家及管理团队正式入驻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双方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门诊指导、病房管理、人员培训、药品使用、生化检测、外科手术、中医健康素养促进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努力推进“两下沉、双提升”工程。

经过近两年的扎实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1~11月,尖山分院总业务收入、门诊人次、出院人数分别增长21.62%、20.89%、73.26%;该院驻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专家团队被评为海宁市卫生系统“双下沉、两提升”优秀团队;在该院的帮助下,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甲等卫生院评审。医院入驻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成效显著,被《海宁日报》系列报道,两次被《浙江日报》报道,获得广泛赞誉。本文就近两年来采取的措施、成效以及体会进行阐述,并对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进行思考。

2 措施与成效

2.1建立紧密合作机制,确保合作产生实效

2.1.1成立决策机构,落实目标责任。成立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海宁市中医院尖山分院合作管委会,由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院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担任副主任,护理部主任及临床各科室主任为管委会成员,主要负责分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及疾病预防等管理工作。与各专科主任签订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与考核。

2.1.2加强双方沟通,确保合作成效。选派一名优秀管理人员全年驻扎分院,协助主任分析、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保持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促进尖山分院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合作活动产生实效。

2.1.3加强指导,确保通过评审。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申报了浙江省甲等卫生院。医院副院长带领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院办室负责人两次赴分院,从台账资料的整理到急诊模拟案例的演练,一一给予指导纠正。最终,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甲等卫生院的评审。

2.1.4加强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医院每年年底均举行中层干部培训,分别邀请专家从“医学人文精神的三元素——人本、仁爱和公益”3个层次,深入浅出地对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精神、职业信仰等方面进行深刻解读。每次均要求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中层干部前来参加,提升了分院中层干部的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

2.2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普及中医药知识

针对基层卫生院中医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尖山分院新开设了中医针灸科,开展艾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压等中医特色疗法,受到当地群众的追捧,大大方便了当地百姓。以骨伤科、内科、妇科为主的7个科室相继开展了以中药验方、中药贴敷为主要特色的诊疗服务。据统计,共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10余项,以“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得老百姓赞许,深受基层同行喜爱。

另外,作为海宁市中医工作龙头单位,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健康素养促进等方面向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乃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厂矿企业延伸,真正助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广大老百姓受益。共计开展20余次讲座,以多种形式弘扬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3普及中医护理技术,加强质控指导

近年来,医院在医疗资源下沉过程中,把自己的特色也深入到了基层,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成为了受益者。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项目已有拔罐、中药灌肠、耳针、隔物灸、贴敷、穴位按摩、中药泡手、温针、放血疗法等23项;医院12个病区全都开展特色护理。此外,该院对喘病、中风、消渴病、肺癌、乳腺癌、混合痔等15个单病种实施“优势病种规范化中医护理方案”[1]。在海宁市中医院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输液室已开展“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常见输液反应”“中药涂药法预防静脉炎”以及“中药艾盐包腹部按摩通便”等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护理部副主任讲解“中医养生”的保健知识;各科护士长分别演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包括艾盐包、穴位按摩、艾灸等,深受大家好评。医院坚持“把技术留下来”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手把手传授基层护理人员,提升卫生院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同时,医院注重加强护理质控指导。外派管理人员每天都下门诊和病房查看具体业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门诊、输液室、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护理部、院感科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尖山分院,对病房管理、手术室整改、供应室院感消毒等工作提出了意见。通过3个多月的整改,该卫生院的输液室、病房、门诊面貌大有改善。上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拓展了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领域,逐步提升了护理队伍的业务操作技能,并为当地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4开展新技术,“输血”更注重“造血”

医院内、外、骨伤、中医等7个临床科室11名专家(大多为科主任、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医疗团队进驻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他们轮流下基层,确保卫生院每天有2~3位专家坐诊,方便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医。两年多来,尖山分院实行门诊病房统一管理,7个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项,同时开展疑难病症的查房会诊以及门诊小手术260例等,使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医院专家级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同时,给基层医务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诊疗技术,拓宽了诊疗视野。

在“输血”的同时,医院更注重“造血”。医院本部每月均派出学科带头人到尖山分院开展专题业务讲座。据不完全统计,尖山分院已举办近30场专题业务讲座,为基层医务人员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大餐”。

2.5开设药品窗口,启动生化检测合作项目

医院建立了“药品下沉”机制,在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开设海宁市中医院“药品窗口”,增加常用西药42种,使老百姓看病配药既方便又快捷。

为给基层百姓就医提供便利,自2014年5月起,医院与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正式启动生化检测合作项目,开通生化、大型检查“一单通”服务。患者在卫生院抽取血标本后,由工作人员当天送达医院本部进行检验,次日拿回检测报告,让当地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安全、方便的优质医疗服务。

2.6开通绿色通道,为危重病人赢得时间

医院与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还开通了“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以及双向转诊服务模式,为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10名危重病患通过绿色通道得到及时的救治,挽回了生命,恢复了健康。

自专家团队入驻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以来,医院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分院重症患者入住总院的绿色通道措施。如尖山新区(黄湾镇)卫生院需要救护车接送病人,优先用车并一律免费;卫生院有需要,本院各科室必须无条件给予支持和帮助。针对目前医院床位较紧张的现状,如果住院病人病情稳定无须特殊治疗和护理,在病人自愿的前提下,也可转入卫生院继续治疗。院本部则定期派医生下去查房、指导,从而真正体现双向转诊的意义和价值。

3 体会与思考

3.1人无我有,凸显中医优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2 0 1 5年海宁市民在县域内就诊的比例达到了90.9%,高出周边县市平均水平近20%,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格局[2]。本院所在海宁市“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走在了前列,曾被《人民日报》报道。全市非常重视“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如何凸显优势成为实际工作开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中,海宁市中医院大力开展中医特色疗法,普及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

2015年6月,海宁市中医院又与斜桥中心卫生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组建海宁市中医院斜桥分院,建立以中医内科为龙头,中医外科、儿科、妇产科为特色的诊疗中心。

3.2人有我优,履行“三个到位”

针对医院本部个别科室人员紧张的情况,医院分管领导履行“三个到位”,即把专家派到位、技术带到位、人员帮到位。两年来,医院共派出专家赶赴尖山550人次,门诊服务3176人次,查房312人次。2015年1~11月,尖山分院门诊服务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同比2014年增长21.62%、20.89%、73.26%,中医药服务人次也较2014年增长了16%。

人才、技术、医疗设备投入不足等一直是镇、街道卫生院的软肋。市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一方面为卫生院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让患者就近也能享受市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3.3提升实力,“下沉”更有底气

近两年来,我院在海宁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甲状腺腔镜手术、肺癌腔镜手术、动静脉造瘘技术,肿瘤、血透患者不用再跑省城。2015年,我院以“请进来”的方式,将我国台湾地区、北京、杭州的优秀资源引进来。

2015年8月,聘请台湾仁爱医院专家为我院康复科顾问,并正式签约,挂牌为“台湾专家康复医疗工作站”。按照合作协议,台湾仁爱医院派出专家为我院康复科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脑中风,脑出血,肌腱、腰椎、劲椎、肩关节损伤患者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教学。除此之外,专家还与该科医护人员一起查房、一起讨论、一起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2015年10月,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就建立眼科远程会诊中心等签订了协议,并商议开展合作。每周周六,都会有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专家来院坐诊,并定期指导查房、开展讲座等。

3.4存在问题,亟待思考解决

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利用和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3]。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目前“双下沉”仍主要依赖行政手段,下派的医务人员出于担心医技荒废等原因,往往“沉下了身”,却“沉不下心”[4];合作模式亟待创新等。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个新鲜事物,相关的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久之策,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因此,接下来我院将以近两年的“县院带镇”工作为基础,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院及对接卫生院的行政、职能、医技人员,以及卫生院患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采取管理、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中医技术下沉、中医护理下沉、信息连接等多方面举措,示范抓好几个有纽带关系的合作项目,促进下沉工作常态化、可持续,从而提升基层医院实力,凸显县级市中医院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乡镇全覆盖”工作中的优势和地位。

[1] 杨敬.“双下沉”强基层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4-02-13(1).

[2] 戴纯青.“双下沉”推动“两提升” 海宁下活基层医疗一盘棋[N].嘉兴日报,2015-04-10(1).

[3] 杨敬.浙江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32(8):3-7.

[4] 马伟杭.资源人才“双下沉”激活基层医院[J].今日浙江,2015(8):47.

马伟华:海宁市中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

E-mail:85832561@qq.com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excellent health resources of TCM relocation: case study of Haining Hospital of TCM

/ MA Weihua//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10):27-29

TCM, resource relocation, county level hospital guidi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 dual referral

Excellent health resources of TCM was successfully relocated and improve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TCM care capacity in Jianshan Branch Haining Hospital of TCM with the mode of co-building that hospital by both Haining Hospital of TCM and Jianshan Township Health Center. TCM special treatment, common technology and skill of TCM and nursing skill were carried out in Jianshan Branch by building dual referral channel, implementing ‘three implementation' which was approved by both the publics and the government.

①海宁市中医院,314400 海宁市长埭路177号

2016-02-24](责任编辑 鲍文琦)

猜你喜欢
尖山海宁市分院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五尖山点将台
周占林的诗
来听,分院帽之歌
“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解释与适用——贝汇丰诉海宁市警察大队道路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案评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物探方法在南江尖山石墨矿中的选择及应用效果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中国移动设计院重庆分院全国率先搭载两化融合之舟
海宁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