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的书法中认识毛泽东思想

2016-02-05 12:57杨东东
山西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书法

杨东东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2



从毛泽东的书法中认识毛泽东思想

杨东东*1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西安710002

摘要:毛泽东身为政治家及革命家,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不输其在政治上或军事上的成就,其书法上的风格狂放飞舞,个性突出,都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凭著深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华志向,在当代的书法家中能独树一格,形成雄浑咨肆,狂放飞舞的艺术风格,创造了独自一家的——毛体。

关键词:毛泽东;书法;毛体

一、毛泽东书法思想的启蒙与毛泽东思想的起源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在书法中,文字的角色与其说是素材,毋宁说是媒介,有意义,及形式的奇特媒介;书家透过它去表现自我。毛泽东书法思想的启蒙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启发。

二、毛泽东书法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渊源简析

中国的书法不仅是文字书写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藉由抽象的点线形式,与诗词、对联、格言、信函等的文字内容连结,直接的抒其情、畅其神、写其意,来表现人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及人格;毛泽东的草书风格,笔笔相连,一气呵成,字字突破形的限制,挥洒自如,将书法的结构及线条,做了无懈可击的结合,表现出他个人的生活哲理与人格特质;晚年书风狂放,不拘一格,豪放但不踰矩,更充分反映其内心坚强的意志,与不服输的革命性格。

然而,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成就,并非一蹴可及,而是端赖其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与博览、临摹历代名家的碑帖,刻苦实践的结果。从初学颜体、欧体和魏碑的楷书形式,进而师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风格,后又研习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人的草帖,以及当代的书家于右任先生的千字文,可谓博採古今家的风格与精神;因此,笔者希望透过对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及于右任等历代名家生平及书学风格的研究,进而探讨其对毛泽东书法风格之影响。事实上,自魏晋以降,书体大致确立,均以锺王为范,虽历千馀年,期间随朝代更迭,时有变化,惟谨遵遗范,不踰矩度者有之;咨情纵放,求新求变,创自我风格者有之;而毛泽东不仅能从历代著名书家的笔势中,深悟用笔得势的基本原理,更进而参透他们法书运用之真意,创造出属于自身独特的书法风格,诚属难能可贵。

三、毛泽东书法与其思想风格简究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先生认为最能体现书法艺术本质的是草书,亦认为草书为文字中最美者,其中又以狂草为最,而先生精研草书,在兼习古今之章、今、狂草的基础上,博采约取各家书体精粹,进而融会创新,最终形成于体草书之雏形。

民国二十五年《标准草书》[5]出版,毛泽东于自序中强调:文字为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系于国家民族之前途者至大。世界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盖前者整齐正确,而后者迅速适用也。吾国草书之兴,远在汉初,先哲立旨,为其爱日省力也。今者世界之大,人事之繁,国家建设之艰钜,生存竞争之剧烈,时之足珍,千百倍于往昔,广草书于天下,以力制作而新国运,此其时矣!时矣!晚期,毛泽东将书法书贴全心埋首王帖,日以继夜,读写并进,多所领会,证实先生在晚年深入对帖学的钻研,以希望达成碑帖融合。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标准草书后期的笔更遑论将各家书体融于一炉,更需一段体验与摸索的历程。同时,环境的丕变,时局的逆转,先生心情沉重,致使这段时期少有杰作;复因戮力于草书救国的实践之作,美艺难以兼顾。《标淮草书》出版后笔法流露的是巍峨若泰山的气势,笔意则散发炯然如日月的气质;这种寓刚于柔的中锋线条,淡然且无视名利富贵的心,隐然若现,更是表现对万物的参透,妙合自然却不为物役的性灵。

四、毛泽东书法总体特点与毛泽东的处事风格浅识

毛泽东自唸私塾起,就开始接触书法。往后七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或是权力竞逐的政权巩固时期,抑或是日理万机的承平阶段,始终对于书法的热衷未曾稍减,乐此不疲,甚至是废寝忘食,陶醉其间,其在书法上的成就浅析为一下几个总体特点

(一)不断尝试大胆求变

文字的书写方法,自古以来为利于字势承上接下,与行气的连贯,都是从上到下竖写。传统的草法,通常是由右下向左上牵连映带;这是中国书法的特点。所以要想横写,同时又写得笔势连贯,气韵生动,实属困难。况且,草书竖写,如果功力不够,不但使牵丝映带失去优势,更造成草书的字势难以安排。

因此,书家大都迴避横写的方式。唯独毛泽东勇于求变,大胆改变传统的书写方法与格式,善用书写情绪,来统领通篇笔法和气势,使之协调统一,尤其难能可贵,依然将全篇写得笔势连贯,节奏明朗,气韵生动。

(二)大胆创新博采众长

少年时期临欧体、颜体、二王、魏碑,到三、四十年代的行楷,五十年代复归平正的小草、行楷,与六十年代的行草,与行草取狂草气势磅礡的书作,期间不断的探索各家书体,直到晚年选择了最能为书家传情达意,挥洒个性的草书,此种勇于求变的精神,令人敬钦。毛泽东一生书体多变,未曾独宗一家一体,历程中既专研过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历代名家书法;[6]亦吸取黄庭坚、苏东坡、米芾、何绍基、郑板桥,及近代书法名家于右任先生等诸家之长;毛泽东虽然对于各家书体都曾悉心研究,但都不遵循,只写属于自己风格的体;进而到晚年,创立了独具一格,人们誉为”毛体”的书法。

(三)笔法自然章法得当

毛泽东在笔法和章法上很有讲究其时而刚逸遒劲,时而纵逸奔放,时而圆润流畅,时而严整秀丽,风格多变,亦如其多变的性格,难以捉摸。用笔,及章法佈局,可说是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首先,笔锋的控制极为熟练,方笔、圆笔交替运用;正锋、侧锋相依兼施。墨色运用,恰如其份,乾涩浓淡,墨分五色。同时结字造型生动多变,欹侧倾斜;动静间巧妙配置,令人目不。其次,章法布白极有技巧,黑白相间,相映成趣,并且成为布局的一部份,达到古人所说计白为黑的境界。

五、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和革命精神浅谈

毛泽东自幼励志救国救民,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书法上的伟大造诣体现出他伟大的艺术精神。

(一)忧国忧民情怀寻求革命真理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写《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毛泽东1913—1918年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后来又在长沙一带开展工作,当年曾和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学一起游览橘子洲、岳麓山一带,谈论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在这一带进行革命实践)。激扬文字(发表文章,揭露和批判黑暗的旧社会,宣扬革命真理)在一九二七年春写了《菩萨蛮·黄鹤楼》:“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借以前两句痛斥蒋介石和谴责陈独秀之流把当初北伐时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一张白的空纸。后两句毛泽东用酒祭长江,向祖国和人民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他心中的激情像滚滚的长江之水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

诗人在这革命危急的关头,发出誓言,挽救中国革命,把革命引向胜利,他的思潮像长江的巨浪汹涌澎湃,表明毛泽东忧国忧民的革命感情。

(二)建立革命根据地争取革命胜利

一九二八年秋《西江月·井冈山》“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根据地的红军早以布置好严整的阵势,修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毛泽东说:“真正的铁墙铜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一九二九年秋写了《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欧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红军向福建进军,打下龙岩、上杭两县。把被军阀们搞得支离破碎的一片国土收到了人民的手中,打土豪、分田地、呈现出了一片繁忙、欢腾的景象。解放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

(三)诗人的博大胸怀乐观主义精神

一九三五年二月写《忆琴娥·娄山关》,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九三五年十月《七律·长征》,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于1935年6月过夹金山、梦笔山,7月过长板山、打鼓山、拖罗岗、岷山。红军31天行程2700余里。毛泽东这里写成“更喜岷山千里雪”,特别喜爱雪山壮丽的景色,写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12:87.

[2]张以国.心灵的艺术.台北:淑馨出版社,民国81年:2.

[3]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72.

[4]王大智.《青演堂丛稿》初辑.台湾华文书局,1992,11:159.

[5]杨一清主编,陈进编著.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7:2.

[6]张怀瓘.《书议》.收录于《书学宝箧》.中华书局出版,2002,3:8.

*作者简介:杨东东(1988-),女,陕西西安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藏社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2-0078-02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