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黄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毛泽东思想体系是一个科学而又系统的体系。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思想,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具体方法,对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具体分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的独创性贡献以及其现实指导意义,旨在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毛泽东;统一战线;现实指导意义
在继承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自己的一套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思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只有对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来源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始萌芽,发展于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发刊词》的发表标志着其统一战线思想的正式形成。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不仅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基础。
(一)形成背景
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参考借鉴了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认清这个现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毛泽东从这个根本条件入手,考虑到一方面中国社会面临着三重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中国的革命力量特别弱小,仅仅依靠先进的工人阶级是没法取得革命的胜利的,必须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壮大中国的革命队伍。反革命势力“大过人民的革命的势力”,要打倒三大敌人,“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功的,必须准备花费长久的时间;不是少少一点力量可以成功的,必须聚积雄厚的力量”,①这两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也是统一战线思想的落脚点。“统一战线问题,实质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它是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重大策略,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②
(二)理论来源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统一战线思想作为理论支撑的,同时又在吸收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的基础上融合了国民党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思想。马恩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思想,列宁也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③在1924年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此拉开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序幕。
二、毛泽东对统一战线思想的独创性贡献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非常丰富,具体包括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思想,两个联盟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等等。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他在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统一战线理论进行了理论补充和实践发展。本文将选取毛泽东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统战思想加以阐述。
(一)关于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思想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体系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毛泽东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有觉悟的阶级,主要以工人阶级为主,而中国共产党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指南针。关于领导权的问题,马恩以及列宁早早地就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政党在与同盟军的联合中,不能放弃对同盟者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以使他们“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④毛泽东在批判地继承了马恩和列宁的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复杂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理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强调要在革命中夺取革命的领导权。
关于领导权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个惨痛的经验教训。第一个是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对资产阶级只谋团结不讲斗争,并轻易地把革命的领导权让给了资产阶级,最后导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悲剧的发生。第二个教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王明不相信资产阶级会真心实意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同一战线,对帝国主义持有相同的政治立场,所以他一直对资产阶级持怀疑态度,只讲斗争,不讲团结,最后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
(二)关于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两个联盟的思想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统一战线一直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全体劳动者的联盟,这个联盟主要包括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另一个联盟是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前一个联盟的核心问题就是工农联盟问题,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有觉悟的阶级,而农民阶级又数量庞大,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才可以很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但是,中国社会人数众多,仅仅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远远不够,中国共产党要尽一切可能去团结可能并可以团结的阶级,这其中便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甚至是大资产阶级。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软弱性,对敌又妥协又斗争,相应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态度是“既团结又斗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还包括对大资产阶级的联合。
(三)关于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和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的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有过中国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成功合作的例子,第一次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但是1946年,由于国民党举兵大肆进攻中原,内战再次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又一次破裂了。
中国的资产阶级包括两个部分,即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又可以被称作大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可以和大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建立统一战线,这是中国资产阶级区别于欧美资产阶级的显著特征。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依附于不同的帝国主义集团,所以当日本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时,依附于英美的大资产阶级便可以和中国共产党一道,投身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队伍中。中国共产党要善于利用这种矛盾,争取同盟,采取对敌各个击破的方式,号召更多的大资产阶级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当中。
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他们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性,具有妥协性。”⑤
虽然大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的需要,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还是人民的敌人,所以一定要区分好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是敌人,后者是朋友是盟军。
(四)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的思想
和平建国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在改造的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所代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干国计民生的一面。”⑥马克思曾提出用赎买的办法来实现消灭资本主义的设想,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也曾提出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反抗,列宁的设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多方面利益的情况下,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和和平赎买的政策,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经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三、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坚持党的领导以及武装斗争被统称为三大法宝,它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继续坚持毛泽东的统战思想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
历史经验表明,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对新成立的共产党没有信心,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了革命的惨败,至此,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在革命中争取领导权的重要性。在长期的革命战争期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得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建成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民主党派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及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不仅体现在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中,更体现在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外关系的方方面面。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文化发展更加多元。
(二)坚持做好社会新阶层的统战工作
新阶层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新阶层主构成虽然是复杂的,但他们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的需要。保持统一战线内部利益大致均衡,这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做好已有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的基础上,更要做好社会新阶层的统战工作。
(三)做好统战工作要立足现实,与时俱进
从现实来看,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践行者,善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所以统战工作的性质、目的也因时因地而变。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国内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统战工作又出现了新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要在加深对统战思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时俱进,根据新情况,制定并践行新的统战任务。要善于平衡各种力量的利益,努力开展工作。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武器。
四、结束语
当前,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各个相关部门尤其是统战部,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吸收各个阶层的优秀者,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注释]
①贾云泉.论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卓越贡献[J].长白学刊,1994(3):53.
②邓宗琼.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8):22.
③邓宗琼.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8):2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5.
⑤贾云泉.论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卓越贡献[J].长白学刊,1994(3):55.
⑥贾云泉.论毛泽东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卓越贡献[J].长白学刊,1994(3):5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3-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