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我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的研究*

2016-02-05 07:22曹健慧王兆云倪迎华王建猛胡春明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曹健慧 王兆云 倪迎华 王建猛 胡春明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我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的研究*

曹健慧1王兆云2倪迎华3王建猛1胡春明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北秦皇岛066004;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迅速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河北省为例,在分析省内高校人才流失过程中出现诚信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搭建河北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体系。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

近两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成为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契机,在解决河北省高校人才严重流失问题的同时,人才诚信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对于新形势下我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的研究也成为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现象: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动中显现出来的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一)高校自身的诚信缺失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校人才引进中的不正当竞争。人才引进政策因人而异,灵活性大,短期行为严重;二是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1人才引进的政策变动频繁,同样学科专业方向的人才在不同时期享受的待遇却不同;三是人才的对待内外有别。有的高校对引进人才百依百顺,对自身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则另眼相待。

(二)教师自身的诚信缺失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在当前的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目标,从而导致教师诚信缺失,具体表现在为了职称晋升而学术剽窃和科研抄袭、为了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而随意违约和不断跳槽。

二、本质:河北省高校人才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人才的无序争夺是根本原因

目前,多数高层次人才往往对北京、天津及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出高度“青睐”,对于河北省来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弱小。省内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员“求贤若渴”,往往以高薪、职务、住房、家属安置等条件争相诱惑,千方百计挖兄弟院校的“墙角”。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情感迷失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价值观受社会中某些不诚信现象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与教师职业紧密相关的崇高品德日益淡化,教师不自觉的降低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看重物质利益比精神修养和无私奉献要多一些。

(三)失信行为的成本较低

高校的人才流动由个人决定,现行的法律制度没有对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仅是从道德上给予谴责,是远远不够的。3另外高校在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的时候往往只看重职称、学历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等,不重视人才信息的载体即人事档案,把“重新建档”作为引进人才的一条关键要素,成为高校教师流动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

高校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和标准盲目攀比,有的学校为了评估、申硕等专项工作,不考虑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和规划,盲目引进人才,甚至出现“只要数量,不看质量”的情况。

三、规划:河北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加强高校人才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人才诚信制度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高校要把培育诚信价值观念作为长期任务,对高层次人才加大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诚信理念;还要大力营造诚信氛围,有力宣传舆论声势,树立诚信先进典型,营造和弘扬诚信文化。

(二)加强组织协作,营造诚信法治环境

高校要注意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营造诚信建设法治环境。首先要健全高校相关法规制度,深化诚信教育,有力营造诚信建设法治氛围;其次,高校要突出对教师主体的诚信教育工作,抓好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自我修养,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增强诚信教育实践针对性实效性。

(三)搭建人才诚信档案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应与政府携手,共同优化教育环境,切实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的组织领导。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以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为主要平台,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统分结合,建立高校人才诚信档案,构建河北省人才诚信服务体系,实现人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四)建立信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确定人才的信用评价指标,搭建人才诚信评价和激励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完善诚信监督体系;同时,高校要健全诚信考核体系,将个人诚信纳入年度考核。另一方面,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并逐步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法规及相应规章制度,确保高校自身、人才个体乃至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和应有利益。

诚信缺失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诚信建设制度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借助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加强人才诚信制度化建设,对于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现代化管理进程,提升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在高校内部形成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建立科学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更好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成尚军.高校人才流动中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7,04:74-77.

[2]王洪瑞.论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的诚信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6,06:1-3.

[3]王正荣.论新时期高层次人才的诚信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08,05:102-105.

[4]厉龙.高校人才流动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43-01

*2016年秦皇岛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我省高校人才诚信制度的研究”(编号:QXCKT-2016021);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我省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编号:JRS-2015-3059)。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重大战略设计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软环境建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