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彰显生命伦理意义
——电影《相约星期二》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2-05 05:45周碧雯黄福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莫里米奇伦理学

周碧雯,黄福玉

(第三军医大学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重庆 400038,114978873@qq.com)



“向死而生”,彰显生命伦理意义
——电影《相约星期二》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周碧雯,黄福玉

(第三军医大学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重庆 400038,114978873@qq.com)

以电影《相约星期二》为例,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死亡的理性思考,能够彰显生命的意义,从而增强对患者的共情能力、增强医者责任感。

相约星期二;生命价值;医患关系

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在发现、分析、解决、评价各个环节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其中,选择好的电影案例,又能够展现生动直观的情节、人物、对话,从而阐述深刻的主题。

本文是笔者通过近两年针对临床专业四年制空招班的实践教学,在选取视频案例并且开展研讨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和经验总结。

1 将《相约星期二》选为经典视频案例的必要性

一个好的视频案例必须焦点突出,能够反映激烈的伦理冲突,激发学员的思考,案例的分析和理论链接都应围绕案例焦点进行;同时,还要提供多种观点,其中包括评价角度的多样化,以及定性与定量数据的整合。《相约星期二》就是一部非常具有典型医学伦理意义的视频案例。

《相约星期二》是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Mitch Albom),他真实地记录了与恩师莫里·施瓦茨先生“相约星期二”的全部经历。米奇大学毕业后,忙碌于追名逐利,平庸了16年,一次偶然的电视节目采访中看到了恩师莫里——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1994 年被医生宣告患上了绝症——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从此告别了舞会(老教授得病前是个舞迷),告别了驾驶,告别了正常的行走,告别了教室,被禁锢在轮椅上,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天。良知驱使米奇回到恩师的榻边,聆听老师临终前的最后一堂人生课。笔者以电影中主角米奇的心路历程变化为基础,将情节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米奇对罹患绝症的恩师抱以同情。曾经热爱生活、诲人不倦的老师晚年突然不能正常生活,让米奇觉得内疚,于是决心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看望。从开始的拘谨到外来的无话不谈,老师在濒临死亡阶段,身体愈发虚弱、对亲友愈发依赖,对此米奇越来越能够感同身受。

第二阶段:莫里老师谈论许多重大的人生问题让米奇思考。莫里列了一个话题的单子,上面有“沉重”“死亡”“爱”和“恐惧”,在与恩师的交谈中,米奇看到这位经过生活阅历和深刻思考的长者,对于自身所占有的、所追求的、应该放弃的,更加清晰和淡然。平日里纠缠不清的“人生难题”从一个对死亡释然的老人口中缓缓道出正确解答,也解答了他生活现状的很多困惑。

第三阶段:莫里老师提前为自己举办葬礼迎接死亡。每逢星期二的约定到访持续几周后,有一天米奇到莫里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见到他,只是听到里面唱诗班的音乐声,陡然觉得不祥,不料却是一场生前葬礼,所有亲友对老人表达爱戴、评价和祝福,令人震撼。能够如同节日般迎接死亡,其实是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从而不会忘记什么是最想要的、最重要的东西。

第四阶段:回归到生活的意义——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十四周过去,莫里平静地走向了最后的安宁。恩师生前的最后一堂课带给米奇太多的收获。他学会了珍惜与爱人的相处,学会了工作中取舍得失,学会了原谅和不怕伤害,学会奉献、学会感恩。生活将继续,他学会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这四个阶段的递进中既有莫里老师从生病到去世的明线,又有米奇陪恩师走完生命最后历程、从而感悟生命的暗线。除此以外,电影之所以不同凡响,还有本身引人入胜的特点。

从外在特点上看:一是人物经历丰富。莫里既是社会学教授桃李满天下,又曾经喜欢舞蹈热爱生活,如今肌肉萎缩日渐虚弱,人生高峰和低谷鲜明对比,令人信服;二是影片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延展到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探讨;三是有很多经典对话语录,一语道中真谛,值得回味。

从内在特点上看:一是师生间的对话更增强了教育的意味,教育使人心灵净化,净化心灵的教育又升华了教育的精神;二是影片内讨论的问题可以投射到观众自身上来,即投射到影片外来,使观众能站在两个主人公的角度换位思考;三是讨论的主题涉及死亡,爱和宽容、快乐,生活的意义,是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人生课题,观众往往会被击中心灵,得到洗礼。

总体来看,这部电影具有强烈的观赏效果,也集中体现了生命伦理的重大问题,并且可以从多角度剖析,因而能够作为优秀的视频案例。

2 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影片赏析的方式及效果分析

一部好的教学视频,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充分的谋划和周密的组织。

首先,笔者在将《相约星期二》运用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中,注意了以下两个要素:

一是选定合适的视频教学时机。按照医学伦理学课程的专题教学安排,第一专题学习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性质、宗旨、研究任务和发展阶段后,学员对于生命神圣、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对医学伦理学基本规范体系、原则和医患关系的学习中,伦理学的冲突开始显现,有理论的、也有现实的。在课程结束的调查问卷中,“您印象最深刻的课程专题是(多选)”一题中有67%的同学选择了“医疗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可见面对堪称严峻的现实医患关系,即将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责任感与危机感并存、角色意识处于萌发与退缩之间。此时采用特定视频教学,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唤醒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通过研讨医生对病人的共情、理性死亡观的建立能够良性地促进。为后面高科技伦理、死亡伦理等前沿伦理问题打下价值观基础。

二是把握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兴趣。临床四年制空招班学员比青年本科学员年龄稍长、社会和家庭阅历相对丰富,且全部为女生,她们更喜爱伦理意味浓厚的视频。对于影片中讨论的人生话题也有更有体会。除了影片选取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时,教员也需要引导她们发挥出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具体的组织实施按照“提前布置、分组讨论、聚焦问题、总结提升”的步骤开展。

第一步:提前布置思考题:“你有过对亲密的亲人或朋友逝世的特别记忆吗?”“你有考虑过死亡的问题吗?”“你如何看待死亡?”“你认为医生对待死亡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步:分小组开展讨论。临床空招班人数通常在30~40人左右,分成A、B、C三个小组,围绕之前布置过的思考题,A组同学就“假设你是患病的莫里教授”展开讨论,B组同学就“假设你是学生米奇”展开讨论,C组同学就“假设你是莫里的主治医生”展开讨论。

第三步:聚焦讨论中的共性和冲突。三组同学谈到一些共性的体会,比如,之前很少有人思考过假如有一天自己或者至亲的父母爱人得了绝症怎么办;比如,从影片中同学们都能体会到,重症患者会变得异常虚弱令人同情;比如,疾病的不可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轮回。同时,在假定的不同角色中,他们关于生命、死亡、医患关系也存在对立冲突。比如,关于“是否要让绝症患者接受最好的医疗条件”,有同学认为应该竭尽全力,毕竟求生是人的本能,而有同学认为生命晚期病人的主观幸福、尊严、个体意愿更值得保护;比如,关于“医生应当让病人明晓病情而是只告诉家属而对其隐瞒真相”,同学们各抒己见。

第四步:教师从理论上总结提升。讨论中达到的共识和产生的争鸣其实都彰显了生命伦理的重要问题:①对于生命品质不可能复原的濒死患者而言,怎样做才能对其最有利,是延长生命原则优先,还是保证生命质量优先?事实上,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和临终关怀的兴起正使人们重新考虑如何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②医疗中医生是否该对病人讲真话?中国的医学伦理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依然主张有时需要隐瞒真相或者撒谎,只要这些行为是按照家属的意愿对于保护病人的最佳利益是必要的。而西方主流文化则越来越广泛质疑这一传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欺骗已被看作医生家长主义(paternalism)的典型表现。这背后是以家庭主义为主导的儒家生命伦理和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西方生命伦理的深刻分殊[1];③如何从死亡中学习对生命的尊重?死亡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对每个人而言,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正因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造成人生的一次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了解死亡,认识死亡,学习死亡。看破了死,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生,也能做到好好地死[2]。

3 从视频案例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启示

3.1 让文学进入医学,结合审美路径和伦理学路径

在医学教育中讲授文学,能够“通过培养想象力、教会倾听、关注细节、见证苦难,力图软化技术医学坚硬的外壳,唤回医生心底的柔软”。[3]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家罗伯特·科尔斯是最早倡导用文学进行伦理教学的人文教育者之一。他认为医学院文学课主要是提供伦理反思的机会,而不是为学生进行“文化抛光”或让他们欣赏故事。关于“伟大的医生和伟大的医学”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一个个探索伦理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可以明白伦理选择不仅仅是治疗的问题(做还是不做),也不仅仅是插头的问题(拔还是不拔),而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一个人关于生命的决定,这些决定最终会决定我们或病人的命运[4]。

通过视频案例教学,可以发现,让文学作品进入医学教育,既能通过审美路径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了解医学作为“艺术”的魅力,又能通过伦理学路径聚焦文学作品中反映的道德困惑和决定,思考医学作为“技术”的伦理问题。

3.2 采用角色模拟教学,使课堂与现实相互关照

医学伦理学的课程宗旨就在于“规范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培养医务人员的高尚情操”,[5]作为在校的临床专业医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教育要求掌握医学伦理基本规范和原则要求、了解临床诊疗伦理和高科技伦理要求、培养人文关怀的意识。课堂是联结书本理论与今后从医实际的纽带,让现实关照进课堂,才使课堂不空谈,同样,让课堂关照到现实,才使现实能够融入观念的视野。

3.3 立足存在论价值论,从情境原则上升到哲学反思

伦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学问,医学伦理的问题和现象尽管纷繁复杂,我们判断和应对问题时却应该纲举目张,寻找技术应用背后的价值论范畴、探索医患关系矛盾的存在论根源。生命伦理学作为学科发展到今天,“不再仅是伦理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也不再囿于具体情境各种原则的反思的平衡”,而是“试图在人的存在论和价值论哲学的核心处找到立足点,并将其触角伸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6]在具体的情境中,缓和医疗和临终关怀的理念人们容易认同,然而要从根本上唤起全社会观念上的重视,就不得不从哲学角度去反思“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的生命为什么会有价值?如何衡量一个生命价值的大小?”另外,我们应该从生死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探讨,要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则必须将技术医学发展为人文医学[7]。

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或说是“向死而生”。“死亡所意指的结束,意指的不是一个存在的终结(Being-at-an-end),而是这个存在走向终结的过程(Being-towards-the-end)”。“向死而生”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这既是《相约星期二》影片揭示的主题,也是它从生命伦理意义上对我们深刻的启迪。

[1] 范瑞平.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1.

[2] 杨足仪.死亡哲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19.

[3] 郭莉萍.那些花儿:文学与医学研究内容的变迁[J].中国医学人文评论,2013(10):1.

[4] Coles R.Medical ethics and living a lif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79,301(8):444-446.

[5] 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

[6] 程新宇.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前言.

[7] 郑晓江.生命与死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5.

〔修回日期 2016-10-03〕

〔编 辑 商 丹〕

"Being towards death"Reveal the Bioethical Meaning-the Application of Tuesday with Morrie in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ZHOUBiwen,HUANGFuyu

(PoliticalTheoryand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the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E-mail:114978873@qq.com)

Taking the movieTuesdaywithMorrie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video case teaching was used in medical ethics course. It was beneficial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medical ethics thinking, especially for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death,could reveal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reby enhanced students′ empathy 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n patients.

Tuesday with Morrie; Life Valu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6.46

第三军医大学2013校级教育研究立项2013OB13课题;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2013XRW07

,E-mail: 75689295@qq.com

R-052

A

1001-8565(2016)06-1081-03

2016-06-27〕

猜你喜欢
莫里米奇伦理学
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深圳站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铲屎官”和“小祖宗”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莫里》
小兔子开博客
杰克逊家人怒斥“凶手”被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