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研究*
——舞姿塑形训练的重要性

2016-02-05 00:34涂晓毅
山西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舞姿塑形

华 雪 涂晓毅

1.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2.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研究*
——舞姿塑形训练的重要性

华雪1涂晓毅2

1.天津音乐学院,天津300171;2.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汉唐古典舞基训课训练中的舞姿塑形训练进行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静态舞姿与动态舞姿,这两部分的训练内容,提炼出汉唐古典舞普及性基训课的重要性,汉唐古典舞基训课的训练,不是单纯的对形态的训练,也是对贯注民族精神、民族神韵的风度和气质的训练,要说文化哪一种艺术门类也不能缺少文化底蕴的培养。

关键词:汉唐古典舞;基训课;塑形;舞姿

汉唐古典舞中的舞姿塑形是指由人体各部位组成的舞蹈动作形态,是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完整性特征的舞蹈形态。汉唐古典舞中的舞姿塑形训练不仅凸显了汉唐古典舞的艺术风格、文化气质,更加清晰的呈现了汉唐古典舞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从形态训练的静态、动态、流动连接、气韵、心态中体验和感受艺术风格和审美感情,感受汉唐舞风格,就必须深入到课堂氛围中去,感受汉唐古典舞的形态特征与神态气韵,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民族意识、民族神韵。

舞姿塑形的训练中,从下肢到上肢,气韵到神态,侧重于腰、臀、腿的动态,加上头、颈的运用,在综合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中把握综合。首先,汉唐舞与其它舞种不同之一,是先有的剧目,后有的训练教材,在剧目中要了解文化背景,吸收历史资源,贯注每个朝代的古典精神,汉唐舞要求课堂气氛浑厚、宏放、凝重、典雅,从不同形态到不同组合风格,从纵向的训练过程来看,是由基础训练到情调化、意境化、个性化的训练的过程,这就区别于民间舞的活泼、热情,戏曲舞蹈的细腻、含蓄。将这些局部训练在综合形态中运用起来,是通过解读汉、唐文物中的形象资料,经过加工、提炼,根据形态的不同编成规范性的训练方法,正如所说不同舞种有不同的训练教材,汉唐古典舞广纳了历代乐舞资源,解读了汉、唐文物中的形象资料作为形式规范的主核,同时,充实其他时代的资讯,贯注了魏、晋时代中足以影响与运用的舞姿作用与形式的古典风范。舞姿塑形中汉代和唐代各不相同,汉代舞姿特征较粗犷.猛锐,而唐代舞姿较典雅.柔婉,柔中见刚,刚中见柔,舞姿的背后还吸取了工艺、建筑、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中的意蕴内涵。

静态舞姿,是指综合身体各部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综合形态。舞姿体现出汉代舞蹈的特征,古朴的柔美,内在的张力,厚重的气势,静态中主要是对塑形的训练,常见的静态舞姿有松胯垂肩、踏歌式、度母式等系列舞姿,在对塑形训练之前先要解决韧带柔韧性,肌肉的控制力和综合体能承受力,然后再去尝试做不同的舞姿塑形。另外,静态舞姿中角度和神态的训练也是其关键。静态舞姿是从汉.唐时代画像中抽取典型的舞姿,舞姿塑形中不仅训练肢体,更能提升舞者或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在扎根于汉代国土的同时也不缺乏一种向上发展的精神,这是一种民族的精神。通过静态舞姿的塑形传达给人的视觉感观是不同的,人的意识不同,塑形中传达出来的内涵也是不同,这是在对肢体训练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静态舞姿塑形不仅是训练肢体,也是把握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过程。

动态舞姿塑形是汉唐古典舞中最具特色的训练形式之一,“不动形不成,形成还在动”这句话,是形容动态舞姿的最形象的叙述。动态舞姿塑形训练既不是过渡性的舞姿,也不是稳定静止的,动态舞姿不仅需要超强的控制能力与塑形能力,更需要肌肉的发力能力与肢体的协调能力。是通过肢体发力成各种动势转换成不同的形态,主要是训练在动态舞姿形成后的控制能力,达到“不动形不成,形成还在动”的最终效果。舞姿在不同的动势中转变,平移、变面、回旋式、斜塔、提沉、二次发力等,经过动势转变不同的舞姿形态。所以“势”是动态舞姿塑形训练的核心,“势”也是将传统文化变为可视舞蹈的重要依据。汉唐古典舞通过“势”将死的文化变成的活灵活现的舞蹈,舞动起来。动态舞姿是汉唐古典舞与其他类古典舞区别最大的特点之一。不同形态中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创造出和谐之美,在紧凑的舞步中不失平稳,每每停止又出现新的动作,反映出唐代舞蹈刚柔相济的特点。

无论是静态舞姿塑形,还是动态舞姿塑形,都需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综合性的把握。汉唐古典舞讲究松弛,气韵贯通,融入中华民族几千年古风,绘画、哲学、建筑、书法等综合艺术门类。从基本的动态舞姿到动态的各种动势,是舞姿训练基础性的掌握,将汉画像里典型的舞姿抽取加工提炼,成为艺术形态,用流动连接的方式把各种不同的舞姿塑形进行动机发展,是把在画像上死的东西激活,作为舞姿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加肢体气韵意识的结合,构成汉唐古典舞独特的韵律特征。上肢的韵律,动势的宏放感,以及脚下的厚重、迅捷、夸张,都窥探出画像里舞姿的神秘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舞蹈的韵味,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诠释和象征,造型如此,流动如此,举手投足,节奏、气息,没有一样是漂浮于民族历史之外的偶然现象。把古人的仁和中庸思想转换为审美理念,从而转换为人的感情色彩,心理因素渗透于、附着于形式规范当中,这也就是所谓的“韵”。那虚无飘渺的忘我境界,心灵从躯体跃然而出奇思异想,恰是跳古典舞从有到无,从我到非忘我的境界,达到神寓于形,这也是所谓的“韵”。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气质、风格、气韵,实际上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从意识形态与艺术形态的关系。在基训课训练中,不但是对形式、风格的把握,对气韵意识更是重点培养、以气带形、脚下生根、意到气到、神韵充盈、轻重缓急、气韵贯通。将气韵意识贯穿于舞姿训练中,是对文化底蕴的培养,这就是说汉唐古典舞不是四肢发达的去表现,而是在传达失去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回目流神光,倾亚有余姿”,不仅舞姿美,神态更吸引人。神态是对舞蹈的情感传达的集中体现,不同的舞姿、不同的神态,因乐而异,因变而换。所以,汉唐古典舞基训课的训练,不仅是单纯对形态的训练,更是对贯注民族精神、民族神韵的风度和气质的训练,要说文化哪一种艺术门类也不能缺少文化底蕴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7-0041-01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2322)。

猜你喜欢
舞姿塑形
看看,春的舞姿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石头也会舞
想象与塑形
美女塑形计
风中的舞姿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