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众 金婉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马 众 金婉婷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而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了重点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大学生人才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大学生武装自己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领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就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兴趣,直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颁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让高校教育工作者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引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得高校积极有效的培养人才。
根据调查和统计,总结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一)校园物质文化层面。根据调查统计,校园物质文化层面占比最高。在环境方面,许多高校都因地制宜,建立人工湖、人工花园等,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青草地还有茂盛的大树,使学生每每看到都会心情愉悦,感受到生态文化。在建筑方面,高校根据布局情况,摆放雕像,或名言警句,或历史诗词等,像图书馆、主教学楼等都带有浓浓的历史厚重感,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二)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高校必不可缺的东西,应对于大学生的所作所为有着很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被各大高校所重视。良好的学风建设也是必不可少,教师兢兢业业从事学术研究,认真教导学生;学生认真学习诚心受教,使得学校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校园制度文化层面。高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越完善,校园的管理以及建设就越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就是要融入制度规范和治理之中,而高校的制度文化体现在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入校大学生必是人手一本,并在开学初进行此类的大会和学习。用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举止,以此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使之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一直错误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减少。
(四)校园行为文化层面。在师生之间,能够彼此友好交流,教师认真传授知识,学生尊重老师教学劳动,并且彼此尊重。在专业技能上,有各种课设和实习,技能的训练保证动手能力的增强。在活动上,有各种社团活动、文化艺术表演、学术类讲座等,使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在调查中占比最少,说明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一)西方思潮的影响。这是调查中同学提到最多的一点。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西方的带有资本主义的文化慢慢渗透到中国,影响到了一些同学的思想。尤其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有目的性的宣传和宣扬,去欺骗和诱导大学生,使其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导致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而大学生是刚刚接触社会的新生集体,吸纳着社会中一切知识,很容易就被西方资本主义所改变,盲目追随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路。所以西方思潮的影响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我们逐渐进入了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高校大学生通过手机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上面的信息有好有坏,而且其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虚拟性可以让大学生放纵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使一些大学生出现暴力倾向或者思想扭曲,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难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而且在第一点中说到的资本主义恶意的渗透,主要途径就是利用网络,和社会主义打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资本主义思想很容易改变沉迷网络的大学生,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很难推进,而且影响其思想性和创新性。
(一)信仰的缺失,马克思主义思想弱化。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更有一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任何信仰的。这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高校教育建设更偏重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走向边缘化。二是教师的不重视,很多教师虽然是政治教育者,但是他们有些人自己的信仰也不坚定,教授课程的时候草草了事。三是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尤其是在同学本就没有太多兴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课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社会思潮风气涌入校园造成消极影响。“四风”中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侵入校园文化中,功利主义横行,使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向利己主义,出现功利化趋势,让他们变得无道德标准、无行为准则、无英雄崇拜,可能导致他们变得自私、冷漠、道德缺失,比如很多社团部门名存实亡,只是做表面文章,无法对人才培养起到作用。
(三)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活动方面,缺少思想性和创新性。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同学的身影,但并没有教师的参与,教师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无法在文化建设上起到作用。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很多同学都是“跟风”,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盲目随着大流走,在各个社团部门忙碌奔波,不去思考去做的意义和其活动本质、还有从中得到的经验。校园文化大多是同学撑起,少了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底蕴,并且脱离高校课堂教育,使之缺少深度和思想性。而且校园文化缺乏创新,每一年的活动都是延续和模仿上一年,没有新的活动想法,这样的校园活动抑制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度不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并不是太高,而且利益居上,比较自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众的愿望,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愿望,总会与一些人的利益冲突。所以很多同学都会忽视甚至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学校教育者虽然重视引进社会主义核心机值体系进入校园,但是认识有限,忽视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的问题,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
[1]吴彬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
[2]山述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1).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