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婕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6
浅谈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依法治企中发挥作用
孟 婕**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且法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文针对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治企中发挥作用做简要的表述。
党组织;依法治企;作用
依法治企就是企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国有企业,企业的经济属性和国有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依法治企。企业基层党组织务必要树立法治思维,科学融入管理,切实发挥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规范决策运行、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营效率、承担社会责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意义深远而重大,要按照“学深学透学用、入脑入心入髓”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真正成为指导企业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明确学习内容。系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点内容的学习。加大对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力度,重点抓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制定学习规划。按照“分层次、按专题、重实效”的要求,制定规划,划定专题,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的抓好学习贯彻。党员干部坚持先学一步,身体力行,带头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带头领会实质、贯彻落实,形成“干部带动党员学、党员带动群众学、组织带动全员学”的长效机制。优化学习载体。充分利用传统阵地和新兴媒体两个阵地,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班前班后会和政治学习日等时间,结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深化改革、转型转移等实际,采取分专题备课讲学、交流学习笔记,撰写心得感悟,现场人员互动等方式,做好理论阐释和思想引导工作,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家属的法律素质,在企业上下形成依法经营、依法决策、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生态环境,为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治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的法治相互呼应。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性质定位要求其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规范经营管理,依法依规办事,实现利润最大化价值目标。细致研读熟练掌握法律。市场经济中,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而言,“法无禁止即可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应当干什么,也就是“应该做”,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另一种方式是不能做什么,也就是“不能做”,比如不能未批先建、不能偷税漏税。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大道至简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纪律、讲规矩才能打胜仗。企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内部法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基础。规章制度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删繁就简、精而实用的目的。
《党章》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准确理解工作定位,才能科学发挥职责作用,进而推动依法治企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常态。规范决策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资金链条管控监督,加强对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强化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发挥组织监督、职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督网络。推行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进一步落实和改进公司、区队、班组三级公开,保障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权利。科学划定公开范围、时间和地点等,做到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四个规范”,促进职工群众充分表达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努力提高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和透明度。深化风险防控。围绕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行效能监察,在落实监督监察中增强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依法治企的角度来看,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中的“关键少数”,手中的权力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依法治企首先要发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善于从法治层面思考问题,在法治框架内推进工作,企业法治水平就会不断提升。率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政者率先奉法”。管理人员以上率下,先行一步,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现实要求。“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只有管理人员认认真真讲法治、切切实实见行动,职工群众才会积极响应,企业才会形成法治环境。运用法治思维提升管理境界。在法治已被确定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一些管理人员仍然法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目中无法,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一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仍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衡量一名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意识、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要把法治水平作为管理人员的素质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
F426.61;D
A
** 作者简介:孟婕(1978-),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本科,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政工师,1996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企业文化和党群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