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2016-02-04 05:41:49史垒正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政治思想

史垒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史垒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在我国大的教育背景下,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独立存在的,单独设立的课程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讲解,都严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是所在,也没有完全发挥好它的作用。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的与实际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事,以生活为蓝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的同时完成教育的目的,完成教育模式的合理转型,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现状,告别千篇一律,彰显个性已经是现今大学生最鲜明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大学生了。如何有效的对当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将教育融于生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从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释义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活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即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利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反应,从而达到满足需求、创造意义的目的。在对生活有了明确释义之后,我们才可以准确的把控将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贴近、回归的过程。将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构建在坚实的地基之上,尽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生活特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我们都可以认识到人应该是生活化的人,这样也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向生活贴近的正确性和必行性。在实际运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以贴切实际生活为着力点,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构想。从而,让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的地位,以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与生活辩证关系的体现

在起初,这个理念的提出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途径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的发扬和完善,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到过:“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这些前人凝结出的教育精华都在提醒我们,将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和必行性。

首先,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的自身特点就需要生活作为它的载体,与此同时,教育内部存在的基本矛盾,也成功的促进了要求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转化,这也是需要植根于生活的。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能力,都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完成和得到升华。其次,生活是教育的归宿。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最后都要在生活中得到印证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必然是由教育结果转变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成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过于理想化

现今“假、大、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是不在少数的,很多政治思想课程上,真正意义上仔细研习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现状必然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严重偏差,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充斥着整个教育过程,严重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模式过于客体化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甚至是高等院校,都将大学生看待成为一个个单纯的个体,严重丧失了对个体差异的考虑。在这个前提下,政治理想教育就沦为了客体化的教育模式。只讲究一味的灌输,完全不考虑大学生个体的情况,漠视甚至是无视,使得教育局限于课本和条条框框之中。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走向了对各类抽象的理论、规范的识记、背诵,造成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完全忽视了教育过程中体现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因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大学生课本的内容中,我们看到的是理论课内容远远偏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刻板的概念,没有活力的内容,老旧、乏味的例子,都与现今生活格格不入。这样的内容怎样正确确立大学生们的三观,又怎能对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呢?这样的教育内容,完全没有实际的效用和意义,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无法将教育内容转变为自身素质的培养。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建

(一)构建生活化的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我国大的教育背景下,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独立存在的,单独设立的课程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讲解,都严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是所在,也没有完全发挥好它的作用。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的与实际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事,以生活为蓝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的同时完成教育的目的,完成教育模式的合理转型,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确立了教育要向生活化转变的前提下,教育内容的改变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身躯。我们需要将现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结合到一起。教育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生活中内化教育,使得大学生更加认可和接受这样的思想教育课程。只有让他们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有真情实感,才能很好的激发和影响他们,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和升华,最终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一来,才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目的和期望。

(三)构建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能承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中介环节。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做好这一点,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摸索。

首先,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的重点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积极的舆论氛围,适应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达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其次,利用现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优势,利用网络得到第一手信息源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实现教育、学习的有效交流。最后,有效的利用社会这个大资源,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们在社会中检验真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化这一举动任重而道远,在实施和完善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但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改进才会使得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0.

[4]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5]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2.

G

A

猜你喜欢
生活化政治思想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