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肖 幼
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实现“十三五”治淮良好开局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肖 幼
2016年,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水利委员会积极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推进淮河治理,不断强化流域管理,治淮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三五”治淮良好开局,为服务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水利部关于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支持,及时解决审查审批有关问题,协调落实治淮省际工程项目法人组建等重大问题,加快立项进度,确保了流域机构在重大项目和省际工程推进中占有主导地位。督促流域各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组织召开前期工作推进会,印发前期工作任务分工,加强与地方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沟通协商,逐项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加大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洪汝河治理等省际工程和流域性骨干工程的协调力度,推进前置要件办理。组织完成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中期自评并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及时提出加快进一步治淮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认可。加强对前期工作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配合部有关司局、水规总院做好成果评审,加快审查报批进度。2016年,河南、安徽两省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可研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河南省淮河流域滞洪区建设、南四湖湖西洼地治理工程可研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评估。江苏省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可研、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结合航道等级工程调整补充报告审查意见已报国家发改委。截至2016年年底,进一步治淮可研已批项目总投资434亿元,已上报待审批项目总投资约740亿元。
加强工程建设调度会商,每月召开一次重点工程建设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各地制定开工计划,加快施工准备,确保工程按期开工。督促加快建设进度,2016年河南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工程通过导(截)流验收;出山店水库工程导流明渠通过验收并在汛期发挥作用,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淮干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占批复总投资的70%。目前,进一步治淮38项已开工建设25项,其中5项已经完成。国务院确定2016年再开工建设2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涉及治淮的江巷水库工程如期开工。引江济淮工程可研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2016年年底已开工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全覆盖、高效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部通过竣工验收,铸就了兴水惠民的巍峨丰碑,标志着治淮事业达到新的水平、进入新的阶段。
根据2016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重点、工程情况和气象预测预报情况,认真部署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及时调整淮河防总组成人员,组织召开淮河流域防总会议和委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督促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汛期,淮河流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7月5日,李克强总理到淮河王家坝闸视察,对淮河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7月18—21日,淮河上中游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受强降水影响,王家坝水位迅速上涨,7月22日1时达到警戒水位27.50m,22日14时出现洪峰水位27.86m。在国家防总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及时加强与有关各省防指的沟通协调,及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洪与涝,科学调度梅山、响洪甸、五岳、鲇鱼山等大型水库,适时开启蚌埠闸、三河闸泄洪,有效降低了水库、河湖水位,为成功防御2016年淮河干流超警戒洪水和严重秋汛赢得了主动,最大限度减轻了局部地区内涝损失。不断加强防汛基础工作,《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淮河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得到国家防总批复,流域防汛抗旱方案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三条红线”控制管理、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核心,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较大进展。沂河、沭河水量分配方案已经水利部批复,淮河水量分配方案即将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批复,沙颍河、涡河、洪汝河、史灌河水量分配方案已通过水规总院技术审查。淮河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加快实施。启动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完成淮河流域地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水质监测,率先实现淮河流域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全覆盖考核和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监督监测结果,为国家水污染防治考核和水功能区纳污红线考核提供重要依据。组织编制完成《淮河流域生态流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已经水利部审查,为率先开展流域生态流量调度奠定基础。淮河流域内14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实施,全国首个建设试点济南市通过验收。加强与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协作,联合地方环保部门搭建流域与区域协作平台,协调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未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淮河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
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要求,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宏观研究,探索构建跨部门合作、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淮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淮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完成已报水利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高防洪标准论证启动实施。以打击侵占水域、违法设障、非法采砂、擅自取水等为重点,加强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综合执法,有力维护了河湖管理秩序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积极落实“三部两省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监督、指导和协调职能,推动骆马湖等管理区域全面禁采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直管工程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嶂山闸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迄今全委已有3个国家级水管单位、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持续开展流域内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有效遏制新增水土流失。按照水利部部署,流域农村水利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2016年淮委与墨尔本大学签署首个合作备忘录,与荷兰公共工程与水管理总司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对外技术合作迈入新阶段。2016年,治淮4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其中“淮北平原区水资源多目标立体调蓄系统及实践”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数据驱动的洪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决策关键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持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为全面履行流域管理职能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针对韩其为院士、民盟中央对淮河中下游治理问题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与专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及时向水利部提出深入研究淮河中下游治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成功推动“淮河干流河道与洪泽湖演变及治理”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启动项目),牢牢把握了研究方向的主动权。积极配合、主动介入国家发改委和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开展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编制工作,将新时期治淮的理念、思路和目标要求融入该规划之中。2016年,启动实施淮河流域水系连通规划、淮河源头(桐柏山、大别山区)水生态保护补偿方案研究等具有流域特色的规划研究工作,目前2个项目任务书已编制完成,争取水利部早日立项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组织开展治淮重大问题研究,将为更好指导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供重要规划支撑,为今后淮河治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推进水行政审批改革,简化整合了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改革,自2016年起治淮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已全面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直属企业改革,研究制定参公单位所办企业清理整合方案,根据水利部批复要求,目前已完成委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整体资产评估,各项改革正在按计划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快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委机关已提拔3名40岁以下年轻干部到副处级岗位,根据巡视整改要求,已拟定干部交流方案,部分岗位干部交流工作程序已启动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实施,委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参加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组织完成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目前淮委机关车改实施方案已经水利部批复,直属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强化领导核心作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联系治淮和流域管理实际,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治淮发展的新举措。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做到“五个一同”,把管党治党融入治淮工作的全过程。构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制定印发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三转”,进一步加强淮河水保局、建设局、水文局、中水淮河公司等直属单位监督执纪力量等。自觉接受巡视监督,全力支持巡视工作开展,巡视意见反馈后,立即研究部署巡视整改,针对巡视反馈意见提出的5方面10个问题,及时组织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狠抓巡视整改任务落实。目前,巡视反馈意见提出的10个问题均已全面开展整改,基层单位监督执纪力量薄弱等5个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巡视整改方案确定的44项整改任务都已完成阶段性目标。认真落实驻部纪检组关于流域机构开展巡察工作的部署,启动淮委党组首轮巡察工作,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委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治淮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加快进一步治淮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淮委将抓住水利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加快进一步治淮为重点,以提升流域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为核心,以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为抓手,以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为支撑,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为保障,认真履行流域管理职责,进一步发挥流域机构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责任编辑 杨 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