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德
(青海省玉树州人大常务委员会,青海 玉树 815000)
浅谈玉树的康巴文化
李生德
(青海省玉树州人大常务委员会,青海 玉树 815000)
本文对玉树的“康巴文化”作了尝试性界定,并在阐释康巴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康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着重对康巴文化中包含的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青海;玉树;民族;文化;研究
青海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美誉。在这块圣洁的高天厚土上,以玉树为主体的康巴藏族文化独树一帜,内涵丰富,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将“康巴文化”严格局限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范围内加以描述和讨论,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和学者。
玉树州文化馆编写的《玉树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认为:“广义的康巴文化是指康巴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康巴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艺术、绘画、建筑、风俗习惯等,是以康巴藏族文化为主体,并融入了汉族、彝族、羌族、回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的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狭义的康巴文化就是康巴藏族文化。”网络上对“康巴文化”是这样描述的:由于居住地域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自古以来,康巴人就较早地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来自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康巴文化,并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间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简言之,世代居住在玉树的康巴先民,以唐蕃古道和茶马互市为载体,通过商业活动与经济往来,广泛吸纳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并深深打上藏传佛教的印记,形成的独特的地域藏族文化就是康巴文化。
从远古至近代,玉树就是连接西藏、四川、西宁的交通要道,曾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和茶马互市重镇、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货物集散地,经济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历史上,玉树与南亚、中亚诸多国家一直有着较多的政治经济往来,唐、宋、明、清时期,经济交流和边境地区的藏汉茶马互市达到较大规模。这种交通枢纽和经济往来功能,使得中原儒家文化思想与藏传佛教的礼仪、仁义文化相互渗透吻合,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友好关系,模塑了康巴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来自各地乃至周边各国的商贾不仅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也将各地、各民族以及各国的风俗习惯带到玉树,使玉树成为一个民族融合、聚集、杂居的地区,同时也成为文化多元且融合共荣的富矿区”,形成了开放包容、相互渗透、和睦相处、广容博纳、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与卫藏地区、安多地区比较,康巴文化的多元性几乎囊括于宗教信仰、家庭与社会组织、语言与文字、生产方式与饮食、物质生活模式(传统手工艺、房屋建筑、服饰、习俗)等各个方面,在心理素质、语言风格、审美观点、行为方式、传统习惯上都有着与其它藏区与众不同的特点。
历史上,由于多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以及多种政权体制的交替和并存,玉树康巴文化在人文特质、价值观念、
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玉树的康巴文化与卫藏文化和安多文化中以神为本,将信仰、敬畏和服从神作为终极使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康巴文化是以对英雄的赞美而体现对人性的颂扬和肯定为价值取向。虽然,在康巴地区多样化的文化质素中包括不同层级的原始信仰和宗教信仰,但康巴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具有人本主义的文化精神。”康巴文化具有同中求异、异中有同、同大于异的人文特质,“有着青藏高原深厚的游牧民族历史渊远与千年藏传佛教的文化积淀,独特而又鲜活。”她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各民族人民在政治上共戴一个天,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康巴文化的基本内涵是爱国敬业、勤劳勇敢、豪放粗犷、坚毅刚强、热情奔放、忠诚信义、能歌善舞、守望乡愁。这种文化内涵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一种精神的产生从来不是孤立和突兀的,它一定依附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与康巴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藏传佛教传入青藏高原后,不断结合青藏高原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环境,在更多地保持了佛教的原始面貌和基本精神的同时,它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如众多的教派组织、完备的佛学理论、严密的寺院僧侣组织、规范的习经维持制度等。另外,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信仰系统,经过时代的发展,大量融入了古老而悠久的藏民族文化,包罗了天文地理、医学历算、文学艺术、甚至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藏族人民对自身历史与文化的注释和积淀。”玉树宗教文化历史久远,各宗教文化共存共融,“不论是土生土长的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都能与固有文化融为一体,呈现出本土化、地方化的特点。”玉树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四大教派齐全,藏传佛教寺院多、活佛堪布多、僧侣多、教派多、信众多,并是伊斯兰教传播的地区之一(解放前玉树结古就建有清真寺),不同宗教寺院和教派共存,民间文化与多教派佛教文化相互影响,具有不同于省内和周边其他藏区更为浓重的思想文化多元性。这里,以法会、歌舞、雕塑、绘画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异彩纷呈、影响深广,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和谐共存的教义和理念在信徒中生根开花,深深支配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对信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思想制定了明确而详尽的细则,对修行者个人的品行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这种传统的宗教文化熏陶,教育约束着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成为社会实际的伦理道德规范。”
生态文化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从远古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世代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玉树康巴人,始终崇尚雪山冰川,祭拜神山圣水,敬畏江河湖泊,仰慕日月星辰,珍惜野生动物,自然空间概念日益丰富,朴素伦理意识根植沃土,以至成为其生态理念的核心主题和生产生活秩序的主要内容。“当宗教这个包含着人们某种精神寄托的社会产物还在孕育之时,一些自然物已经成为那些拜物民族的崇高信仰。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代生活在聚集着众多高山雪峰的世界屋脊上,荒寒的高原给了他们粗糙而健壮的筋骨,神秘的雪山又赋予了他们隔绝尘世的灵魂。”亘古而今,玉树康巴人对生存环境周边的江河、湖泊、树木、花草、鸟兽、鱼虫等自然资源的敬畏之情朴素虔诚,他们格外珍惜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极力保护和维持着这片热土上的自然生态环境。这种朴素的生态意识不仅与现代生态保护理念相契合,而且为培育生态文化提供了有力支点。
玉树是格萨尔成长为英雄的重要一站,格萨尔王以及众多英雄最终的归宿,是格萨尔神授艺人最多、格萨尔遗迹遗物最多的地方,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说唱艺术誉满全球。“流布于玉树地区奔放旷达的土风歌舞、美妙绝伦的民族服饰、异彩纷呈的民俗节庆、勇猛豁达的口头传统、朴实率真的藏刀文化、藏酒文化以及兼容并蓄的教法传承系统等,都是玉树康巴文化的折射介质。”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嘉那玛尼石经城享誉海内外,囊谦黑陶、安冲藏刀、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久远,一年一度的玉树赛马节规模宏大,誉满藏区。以竞技、踏青、传统游戏等为主要展演方式的民间游艺文化,以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和谚语为主要文化叙事方式的民间文化,在康巴文化艺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斯人,以歌闻名、以舞称世。“求卓”弘法、“伊舞”传情;“锅哇”圆满,“热吧”豪迈。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康巴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下创造的精神财富,昭示着高原儿女对人类自身的生命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深度认识。
总之,高度重视对康巴文化的研究,对于挖掘其丰富内涵和现代人文价值,构建富有时代气息、文化自觉、思想穿透、内在张力、民族自强、情感温馨、包容和美的精神文化家园,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继而为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期待对康巴文化的研究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G122
A
李生德,系玉树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