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2016-02-04 12:46谢琳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初中措施

谢琳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 恩施445000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谢琳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金子初级中学,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新课改目前已推进到了“决战课堂、聚焦教学”的关键阶段,课题教学行为也已成为关键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行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策略、措施予以改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措施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原理和具体的课程实施情境和课程实施要素关系,在个体的文化学养及个性、职业经验或定势影响下,对教学中的学生、媒介、环境诸维度可操作因素进行择别、组合、利用和监控的工作行为[1]。按照这一理论,笔者认为:教学行为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感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一)与时性

教育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不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教育条件也同样改变,人们在追求高质教学资源享受的同时,更注重教育的效益,扬弃过时的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性的提出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课堂时刻充满新的生命。

(二)动态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内部动态的环境,同样一篇课文,同样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A班与B班的教学中,都会发生细微的改变,也许在A班发挥很好,被认为是有效教学,而在B班没有发挥好,却被认为是无效教学,同一篇课文上两次,却得出的效果截然相反。这告诉我们,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环境因素很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按照统一模式的教学也会因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学生情况随时发生变化,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也会随时改变教学策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

(一)理解与落实不到位

我们经常把语文课程目标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称为“三维目标”[2],而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关注础知识的巩固,导致教学行为理解与落实不到位。

(二)讲解与理解效率低

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还是以讲解为主,当然不让否认这一古老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但全过程讲解无疑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导致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有效率低下。其次,一味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和心理疲劳,如果教师没有诙谐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学生是无法与教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的,导致学生对信息的接收率和保持率极端低下。

(三)形式与方法较单一

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以“满堂灌”的思维进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如:在讲授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等文体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满堂灌”或者“满堂问”。提前预习、互相讲解、探究性学习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与方式很少被运用,导致很多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学到新知识、新事物的。

三、解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教师教学行为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鱼”和“渔”的关系的梳理,要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从教师这里要学的是什么?作为初中学生而言,看一篇文章应该没有问题,但从文章中去理解寓意恐怕还有点难度。试问,学生是不会看书吗?否,他们要的是如何去理解文章,学生要学的是方法,是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以,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二是制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制定后,还得注重塔的可操作性,即:是否具有规范和指示操作的作用;是否具有“依据”和“标准”的作用。如:在教授《论语》时,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归园田居》时,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精彩纷呈的课程讲解

一是讲解语言富有艺术性。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讲课语言要流畅、清晰、准确;其次是所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可查性;再次是在组织语言过程中必须呼和逻辑性、符合语法规范。调查表明:在课堂讲解中,语言清晰流畅、洪亮自然,能运用优美的词藻及适当的修辞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使学生在享受教师艺术性的讲解语言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

二是讲解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有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合理的逻辑循序渐进的发问、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情境再现、体验,让学生置身与那个环境,学生也能很快体会到此情此景的叙事内容,很容易就能掌握此类问题的写照手法及技巧。

(三)是讲解内容要具有教育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讲解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抓住文章的细节。如:在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们可以抓住爸爸为女儿戴茉莉花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对父爱表达的思考,对亲情的表达,以及联想公益广告中“爱”的教育。最后德出结论,“爱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充满细微柔情的细微动作,甚至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发人深省、一味深长。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联系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纽带,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都会给学生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教师是这样,我们亦可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三不像”。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个性展示的平台,更是影响学生言行的讲台。作为教师,应加强教学行为的修炼和锻造,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完美。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

[2]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 :40-4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178-01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初中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