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晗 张 鉴 李 强 袁 琦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骨科,江苏 昆山 215300)
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吴晗张鉴李强袁琦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骨科,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外支架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采用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关键词〕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法;外支架固定结合钢内固定
以往桡骨远端骨折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1〕。但是,近年来对于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法不能使关节面得到最好的固定和对位,容易导致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变小、桡骨缩短,进而导致关节僵直以及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58例,年龄65~84岁,平均(74.3±8.2)岁,右侧36例,左侧42例。骨折原因:敲击伤5例,交通伤20例,摔伤53例。根据骨折类型的分型:A2型8例,A3型12例,B2型8例,B3型8例,C1型13例,C2型11例,C3型18例。患者均符合有关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受伤入院到手术的时间均在3~10 d之内。观察组30例为简单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择干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为关节面粉碎、移位明显的患者,选择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沿桡掌侧作长为6.0~8.0 cm的纵形切口,再沿着桡侧腕屈肌的方向进入,将部分旋前方肌切开,并暴露在骨折的断端,然后在牵引下将骨块复位,最后用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首先进行臂丛神经麻醉,近侧的穿针部位为桡骨骨干在距离骨折线至少3~4 cm处,远侧的穿针部位为第二掌骨,然后将外固定支架牵引并撑开,使桡骨的长度恢复,并维持住下尺桡关节。通过C臂机的透视,仔细观察骨块的复位情况,并根据骨块的位移,选择背侧或者掌侧的切口,将骨块复位,并进行钢板内固定。待内固定满意之后,再将外固定撑紧,使腕关节固定在掌屈的45°位。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当天,均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辅以脱水、抗感染和止痛治疗,手术2 d后将引流条拔除,指导患者进行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的自主活动,并进行腕关节的锻炼。手术10 d后,将外固定支架松开,将腕关节调解至功能位之后再讲外固定支架锁定。手术3 w后,逐渐将外固定支架松解,5 w后拆除。
1.3观察指标采用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3.8)个月。观察组中差2例(6.7%),可3例(10.0%),良18例(60.0%),优7例(23.3%),治疗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中差0例,可4例(8.3%),良26例(54.2%),优18例(37.5%),治疗优良率为91.7%。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χ2=0.063,P=0.8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中3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钉道感染,1例出现腕管综合征,2例出现桡骨关节面坍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024 5,P=0.88)。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骨科的常见病。以往,临床上采用非手术法进行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患者而言,治疗效果不佳。不稳定性的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具有以下特点:桡骨的短缩超过5 mm;掌倾角向背侧倾斜的角度超过20°~25°;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桡骨远端背侧为皮质粉碎〔3〕。国外有学者显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出现再移位的概率高达87.0%〔4〕,国内有专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需要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已经达到40%左右〔5〕。所以,采用手术法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已经得到了骨科医生的普遍认同。
锁定钢板是一种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置,这些孔在带有螺纹头的螺钉拧入后,钢板就成为一种(螺钉)角度固定装置〔6〕。板的固定是不依靠骨摩擦力来实现连接,而是完全依靠钢板自身的交锁结构来实现〔7,8〕。钢板与骨头表面可以留有一定间隙,消除了钢板与骨重压接触的不良作用,极大改善了血运和骨膜的生长和恢复。因此锁定钢板法不仅牢固、可靠、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同时患者又可以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患者手术的预后及碗功能的恢复都十分有利。但本研究显示该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费用高、创伤大,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低。
外固定支架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微创手术,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在于通过牵引固定在骨折端两侧的固定钉,并结合手法复位,同时通过调节活动螺杆,保持适当力度的牵引力,以此达到防止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由于肌肉作用所导致的骨折缩短和移位〔9,10〕。但是单纯的外固定无法完成对没有韧带附着骨块的复位作用,也不能够完全防止掌倾的消失以及股关节面的坍塌。因此,通过结合钢板内固定,不仅可以防止骨块的再次移位,又能避免单纯的外固定支架技术所导致的过度掌屈对尺侧的三角纤维软骨所产生的孤独应力,从而引发腕管综合征。
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4参考文献
1罗亚平,常小波,王勤业,等.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支垫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3):219-21.
2谭诗平,张敬贤.掌侧锁定钢板固定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99-501.
3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09-12.
4Gu WL,Wang J,Li DQ,etal.Bridging external fixation versus non-bridging ex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Orthop Sci,2016;21(1):24-31.
5庞金辉,曹成福,纪斌,等.外支架跨关节固定术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5):31-3,37.
6胡伟锋,陈维善.急诊克氏针加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40-2.
7汪立强.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38-9.
8周建飞,洪定钢,王小芃,等.桡骨背侧骨质完整性对伸直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作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52-4.
9饶海群,黄大江,吴渊,等.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8):1713-5.
10王兴国,王宗扬,刘震.手法复位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12):62-3,65.
〔2016-03-10修回〕
(编辑李相军/滕欣航)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2-300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2.085
第一作者:吴晗(197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创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