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琴童”父母的几点建议

2016-02-04 08:18:12何迎风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琴童学琴练琴

何迎风

(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给“琴童”父母的几点建议

何迎风

(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由于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父母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人们认识到艺术学习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而少儿正是学习艺术的最佳时期。所以现在学习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然而,围绕学琴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无数的父母和孩子,本文针对“琴童”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期间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琴童”;音乐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现在学习乐器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给孩子进行音乐的熏陶的初衷是好的,但有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使孩子中断学琴,更有甚者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以致他从今往后都不再学习任何乐器。所以本文为家中有“琴童”的家长们在孩子学琴过程中会遇到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 孩子在学乐器之前是否要参加音乐团体课?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早点学习乐器,可以试试从音乐团体课开始。这可以作为学习乐器前的暖身运动。孩子四至五岁时,是开始参加音乐团体课程的最好时机。音乐团体课能提供给孩子的教育功能有以下几项:

(一)美感熏陶

长期听音乐或学习音乐的孩子的容貌的确会有所改变。音乐浴,即长久浸身于音乐当中,这样能改变人的气质,这也正是日本魅力学派所提倡的。

(二)创造力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音乐团体课程能培养孩子许多的能力:如创造力、领导力、表现力和团队中的默契能力等,这些能力,无论孩子将来做哪一行都是非常必要的。所谓“井底之蛙”,除了指一个人世面见得少,更表示这个人所受的教育是非启发式而是僵硬的灌输式的。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具有创意的思考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听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拥有一对音乐的耳朵是学音乐孩子的福音,幼儿时期也是对听力训练的最佳时期,人的耳朵对音高的分辨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所以对于儿童听力的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四)为将来学习乐器奠定基础

如果先在音乐团体课中学习两年左右,再进行较难乐器的学习,孩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音乐班中,学习乐器的“蜜月期”拉长了,对较难的乐器才不会有排斥感。如果孩子贸然直接进入乐器的学习,则“厌倦期”很快就会来到。是因为音乐团体课会给孩子建立一个又广又稳的基础,这样孩子更容易领略到音乐的趣味。

二、 孩子几岁开始学乐器?

家长通常会希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习乐器。然而颠倒学习次序的结果是提早结束学习。有许多提早学习的小孩只学习了一年,甚至短短几个月,就不再愿意碰任何乐器了。所以任何才艺的学习,都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开始,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太早学习也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对于学乐器这个项目。孩子从几岁开始学乐器出现了两派说法:一种认为越早越好,另一种则认为等孩子一切发展已进入较成熟、适于教导时,再施教。在美国和加拿大等音乐发展已相当蓬勃的国家,大多数人仍是顺其自然,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才接受学校的音乐课程。而在欧洲,一般国家至小学一年级以上才有一对一的乐器课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由于教材编写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考虑,我认为父母应多从这几方面衡量:如时间是否充裕,经济条件的积累,孩子与父母精神的负荷、自身的体力还有孩子各方面发育是否适当等等。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四五岁左右在音乐团体课里上过至少两年课之后,大约六岁以后再开始学乐器,都不算晚。

三、 孩子学习乐器前该做哪些准备活动?

(一)听——学习音乐的第一步

“听”是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的第一步,儿童期或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主,并不是音乐技术的获得。音乐学习活动则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着重于“听”音乐的活动,并配上一些创造性的肢体律动。因此,“听”是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若“听”音乐的基础做的好,那么在往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都会轻松许多。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其实就这么简单,花费不多,却影响深远!

(二)身体方面的准备

孩子在经历了各种乐器的初学阶段后,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问题等待克服,如:手指无法各自独立、手指无力或手指无法放松、左右手无法同时做不同的动作等等,因此,学习乐器之前,家长可以以游戏的心情与孩子先做一些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来增强孩子身体这些部位的灵活度和力度,以便日后能更轻松地学习乐器。

运动可分为全身性的运动和局部性的运动,如:在蹦床上弹跳来体会用力与放松的感觉。做亲子簸箕车的游戏:家长抓着儿童的双脚,儿童以双手着地走路,训练手臂的力量。亲子间相互丢接球,在丢球、接球之间,练习控制手掌、手腕的能力。两手做不同的动作:左手拍大腿,右手揉大腿,然后互换。手指部分使用晒衣夹:手指将晒衣夹夹在厚纸板上,取下、再夹上、再取下,两个手都进行练习,这样可增进每个手指的力量。揉捏陶土可练习手指的大动作。捏各种小物品,可训练手指小动作。吊单杠: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力量。

四、 孩子学什么乐器该如何选择?

如果您不想贸然地替孩子决定学习何种乐器,不妨先带孩子多欣赏一些免费的音乐会,让孩子多听、多看。或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之后,找个理想的乐器老师,先带孩子到琴行,以租琴的方式,先学习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购买乐器。此外,对于小学生,最好的方式是父母陪同孩子欣赏音乐CD,或看交响乐团DVD等,让他多接触音乐,从乐器的声音、乐器的吹法、拉法和形状上,让孩子有些基本认识后,自己来决定想学哪种乐器,误差的机会可以减低。并且家长最好不要单独决定此事,尊重孩子的意见是绝对必要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对于较年幼的儿童,通常很难确知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的耐心、好奇心总是那么短暂,原来热切喜爱的某种乐器,却可在一两个星期后转为厌倦。能自动维持兴趣的孩子非常少,比起盲目的选择,让他自己对乐器的形状、音色有所了解后再作判断,乐器的特性与孩子的个性会有更多吻合的机会。

五、 每天练琴多久?

一旦选择了学习一件乐器,父母、孩子都将面临一项重大的挑战,那就是:练琴!如果老师说:每天练四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对孩子来说,他很难了解什么是四十分钟的真正意义!时间久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工作”,一种“只能坐在乐器前,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的时段。太多人做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半途而废的原因。我们可以换个方法,不以时间来限定,而是以“次数”来帮助他们达到要求。对于初学者:因为初学,尚感新鲜,一天可能到钢琴前坐好几回,可要求他每坐一回,就将一首曲子弹两次,这样练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很多了。随着孩子年龄和学琴时日的增加,次数也可慢慢增加,但家长切记次数不可增加太快,以免反弹。更别忘了,练琴后给他来点赞美,或是一个拥抱、亲吻,练琴的兴趣将更持久!目前,学琴的孩子大量增加,但不幸的是许多的父母非常“用力”地强迫孩子练习、练习再练习。于是,你会看到许多的小孩,拿着琴谱,提着乐器,每天做着不愉快的练习,一点也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所以,每天要练习多久就需要用智慧来判断了。

六、如何鼓励孩子持续练琴?

成人对自己的前途或练琴的过程、结果,有明显的认识和计划,但儿童却不是,在对学习乐器的未来毫无蓝图的状况下,他们会认为练琴是在做一件没什么结果的事!因此,孩子不爱练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那家长和音乐老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度过学习的低潮期?这里有两种方法值得推荐:

(一)定期举办音乐会

音乐会是大型、小型的都可以,地点可以在学生家里、老师家里,在社区活动中心、小区活动中心、教堂等,为孩子争取并安排演出的机会,除互相观摩外,也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荣誉卡

这种方法适用于六至十二岁的学生,学生、家长课一起商量出可行的练琴方案,可以将时间或者练习曲子的次数还作为衡量单位,每天将练琴的情况记录下来,家长备好可爱的贴贴纸作为奖励,以每年开学的九月份到来年的六月为期限。在学年的开始,学生处于“狂热期”时,一般会很严谨地遵守,所以一周必须练习六天,才能给一张贴纸作为奖励。当一学期快过去了,或有许多额外节日和活动时,学生的心有点涣散了,便以一星期练习五天,就给一张贴纸。而在学年将近终了,快放暑假前,一星期练几天,就给几张贴纸。或许有人认为以上“给贴纸”的行为就像在“贿赂”学生,他们认为学生应自行从音乐艺术本身得到乐趣。成人应了解,给贴纸就像观众在听完演奏会后,给演奏者的掌声以示称赞的行为。成人都需要实质的鼓励,我们对孩子又何必太苛刻呢?每个人对小礼物都会很感激的,小孩尤其是。父母在孩子学习艺术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父母要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引领孩子走上艺术之路,并且鼓励孩子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们说没有音乐的人生,就像菜里没有放盐,虽然一切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品尝起来也就失去了味道。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视听技术、电脑设备如此发达时,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机会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或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果一个人有幸具备了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他便能更好的感受美妙的音乐艺术,从而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琴童学琴练琴
孔子学琴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琴童(2017年11期)2018-03-05 20:00:32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练琴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00
练琴
新少年(2015年11期)2015-11-18 10:36:24
琴童风采
琴童(2009年8期)2009-08-12 04:58:18
琴童风采
琴童(2009年5期)2009-05-21 05:31:32
琴童风采
琴童(2009年2期)2009-02-26 08: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