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征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构建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系统化体系策略探讨
赵远征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在高等师范学院以及非师范类的音乐院校内,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应用型学科,声乐教学课程具备了艺术性、理论性以及技术性等特征。高校应在全面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基础上来设置声乐教学课程,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来实现声乐课程系统化体系的构建目标。
声乐教学课程;系统化体系;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声乐教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每年都会有上万名学生进入到各类高校中学习声乐教学课程。但从目前情况看来,我国很多高校内的声乐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多数院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还以经验性的教学模式为主,并一直沿用过去传承下来的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理念,缺乏创新,不利于声乐教学课程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推动声乐教学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积极构建系统化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
(一)学生层面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教师的模式训练。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标准示范来进行一步一步的练习,先从练声开始,然后再唱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地位,对声乐艺术缺乏内在追求。而且大多数学习声乐的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并不高,难以对演唱作品的风格、背景以及蕴含的思想进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所以常常会出现依样画瓢的现象。另外,在课堂下,大多数学生将声乐课程理解为线性学科,认为只需要重复单一动作即可。
(二)教师层面
由于声乐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因此声乐教师大多会使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高校会在一周内安排一节声乐课,每节课为45分钟。大部分教师会在前15至20分钟让学生练声,然后花20至25分钟让学生演唱作品,最后花3至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形式来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集声、字、味、象、情、表以及字于一体的全面型人才是非常难的。因为要达到这七个目标,就需要借助于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对声乐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但声乐课只有45分钟,要在这45分钟内让学生达到七个方面的演唱要求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声乐教师本身储备的知识不够丰富,难以对每一个与声乐教学有关的学科都展开全面的讲解。因此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如何利用相关学科来充实声乐学习就成为一个教学的盲点。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理论是最基础的部分,但单一的理论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今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因此,对声乐理论进行补充,构建系统化的声乐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类高校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类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声乐视唱课、声乐媒体课、声乐心理学、声乐生理学、声乐观摩课以及声乐素养课等多个课程来实现课程系统化,提高学生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声乐视唱课
声乐视唱课指的是按照声乐演唱过程中对于呼吸、咬字以及共鸣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练习视唱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对一些简单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总是会跑音,就算是练习难度最低的大调音阶也会在音准上出现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学生本身就缺乏乐感;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虽然在视唱课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声乐演唱中对共鸣与呼吸的运用不够准确,因而对音准造成了影响。例如,女高音在演唱时,如果呼吸不够沉稳,浮在胸口位置,也没有对共鸣腔进行准确调整,就会导致音准偏高;反过来,如果男中音在演唱时过于注重下通道位置,就可能导致音准偏低。因此,开展声乐视唱课来让学生运用声乐演唱的方法来练习视唱,有助于推动声乐教学课的发展。
(二)声乐观摩课
声乐观摩课是一种互动教学的模式。声乐课的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都比较有限,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思考与讨论。而开展声乐观摩课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教师的教学以及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声乐观摩课所使用的是集体授课的方式,这就给了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良好交流的机会,通过将学生放在声乐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声乐多媒体课
声乐多媒体课指的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将声乐教学课程中与声音训练有关的枯燥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应通过多个渠道来收集国内外与声乐相关的优秀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优秀的演唱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四)声乐素养课
开展声乐素养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文化水平并不高,在演唱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盲目性,过于注重演唱的方法与技巧,忽视了对作品思想、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理解。而声乐素养课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情感,真正打动观众。
(五)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生理学
声乐心理学是对审美时的心理结构和歌唱时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声乐生理学是对发声时如何使用和协调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分析。在本科阶段,并不需要开展系统的声乐心理学与生理学,但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声乐演唱的原理与心理,从而更好的进行声乐演唱。
总而言之,高校构建系统化的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有助于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结合,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还有助于丰富声乐教学的内涵,推动声乐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曹彦莉.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系统化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03).
赵远征(1981—),男,汉,内蒙古包头市、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声乐演唱与教学、硕士、讲师,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