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特性分析
李 岩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声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过程性的集合。文章将声乐学习分为自然、不自然及科学的自然三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声乐学习和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
阶段;自然;不自然;科学的自然;技术
声乐学习是过程性、阶段性的集合。有学者将其分为“自然、不自然、科学的自然”三个阶段;也有人将其分为“错误的下意识、有意识的纠正和改进、正确的下意识” 发声三个阶段,也有“认识、技能、情感领会”三阶段学习的说法。每一种“三分法”各具特色,笔者在学习及教学教程中,总结经验,对“自然、不自然、科学的自然”三分法较为认同。下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学习技巧进行讨论。
也称初级阶段或运用单一共鸣的阶段。初学者在本阶段多凭自身的嗓音条件、乐感及对声乐的热爱进行模仿或示范的演唱,其发声听起来直白自然,没有技法,各歌唱要素达不到和谐统一,常称为“大本嗓”唱法。本阶段需要注意音域及音质两个问题。音域也称声音跨度,专业的音乐作品音域跨度较大,常超出一个甚至达到两个八度。初学者音域约一个八度,需要通过声音训练扩展音域,以满足演唱需求。音质也即声音的质量,个体差别较大,通过训练可挖掘初学者的优秀音质,培养敏锐的乐感,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
也即中级阶段,艰难且具有挑战性。学习者虽然经过初级阶段的模仿与适应,对自身歌唱器官已有了基本认识和简单的操控,但还不能娴熟掌握歌唱技巧和驾驭歌唱器官。只有经过要阶段意志及智慧的考验,经过不断“肯定——否定——肯定”的重复性过程,才能成功。
(一)思维
遵循规律,建立正确的声乐学习思维非常重要。歌唱的最好方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很多人终其一生研究声乐,却难以唱出正确的声音,其原因往往也在于此。
(二)技术
1.呼吸。“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掌握好呼吸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吸气”是参与歌唱的各器官的协调预备状态。意大利声乐教师讲呼吸,就是一个“简单”的“哈欠”过程,把喉头稳定在合适的较低位置,保持吸气状态,进行歌唱。“吸气”包括声音位置、牙关的松开、喉头适当的降低、横膈膜的气息支点的运用、小腹的微收等。只有刻苦训练,才能使这一动作协调统一。呼气的重点是控制。关于气息控制,多数声乐理论都不同程度的提到了“横膈膜的控制”。笔者认为,呼气是积极自然的流动过程,保持下肋骨和后腰部扩张的前提下小腹自然向内微收托起,这需要平衡感才能将气息和声音协调起来。其原则就是“节约”,力求用最少的气息量,获得最大的声音效果。“呼”是声音扩散的过程,“吸”是状态的调整,是呼的前提,两者相辅相乘,协调统一。
2.发声。发声是歌唱的实质和歌唱的重点,源于声带的振动,经过共鸣腔体的美化,加上语言的修饰,形成变化的歌声。意大利声乐流派要求声音位置要高,以利于声音线条的优美、连贯,使歌唱流畅并节约嗓音。在方法上,只有正确的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才会产生声音的高位安放与面罩共鸣,使歌声强劲悠远,清晰而富有弹性。对于“过渡”声区的训练,最重要的是掌握换声技术。普遍采用“关闭”或称“掩蔽”的方法渡过换声区,以使声音更集中,更立体,位置准确,以便于形成高位置、高泛音,以达到乐声震撼、声区统一的目的。根据不同声部及个体差异,进入及结束换声区的位置,各有不同,在练习时要注意区别。如男高音声部,一般情况下,以小字二组降e开始进入换声区,可通过母音变形(加入o的音色)、搭桥技术、掩盖技术三种方法使声音更加集中、更加立体。通过把声音集中起来唱上去,一直到小字二组降a换声区基本结束。之后,可顺着换声区的声音位置唱上去,顺利进入高声区。另外,在声音位置相对准确后,尽量保持不动的前提下,换声会自动进行,这时的声音既不是扣进去的也不是过分开放的,而是掩蔽、集中的声音。
3.共鸣。共鸣是最抽象的声乐概念,无迹可循,是正确发声的“结果”。共鸣常被认为是“洋唱法”,以致盲目追求声音的厚重、结实、漂亮。实际上,共鸣与歌者自身生理条件及训练有关,不只是“做”出来的声音。如三位一体的共鸣状态:胸腔共鸣是基础,口咽腔共鸣是主导,头腔共鸣是保证,三者互为前提,共融共通,是最理想的共鸣状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共鸣状态,盲目追求片面的假共鸣,最终会适得其反。
也即高级阶段,本阶段能使科学发声和演唱成为下意识的习惯,能灵活运用声音技巧来完美塑造音乐形象,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本阶段应注意语言和音乐两点。
歌唱的最高级别是语言的比拼,不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要求做到“字正腔圆”,“字、声、气”三者协调统一,这与语言习惯和地方风格有关。一般在声乐教学中,主要强调元音训练。世界范围内,很多都在采用意大利五个元音字母(a、e、i、o、u)进行声乐教学与训练。不同的作品,要根据其题材、体裁、风格、韵味、方言等音乐元素,决定使用哪些声音表现手段来强化主题。演唱中要达到“词、曲、意”的完美结合,需要不断的实践。
此处的音乐意即“线条”,歌唱性,也就是唱出高低起伏和强弱走势。歌唱技法可以学习,但乐感只能个人领悟,声乐作品能否刺激学生并产生感受,在于音乐修养的积累,通常老师启发学生唱音乐是为了诠释声乐作品的内涵及声音的流畅连贯。因此,学习者也应注重音乐修养、音乐感觉的培养。
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严格界限,学习训练贯穿始终。学习声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特别是初学阶段,必须找经验丰富的声乐老师指导,并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以便于老师的不断纠正指导。其中,声乐思维的构建又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学习时应注意多用脑子,少用嗓子,只有把声乐作为一种终生要钻研的学问来学,才会卓有成效。
[1]王伟刚.浅论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J].现代交际,2012,(09).
李岩(1979—),男,汉族,山东济宁泗水人,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