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16-02-04 07:12潘兰英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研究

潘兰英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潘兰英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反映,其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东方文明的标志。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意象进行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鉴赏诗词。笔者将立足于诗词教学中,来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进行分析。

一、营造课堂文化气氛

要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首先要对教学情境进行创建,有效营造课堂文化气氛,深刻领会作者诗词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把握好诗词的主旨。为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接近、感悟诗词中的意象。首先,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其文学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场景:孤月低悬于空中,凄幽的月光照在粼粼的江水之上,江面上的船寂静无声,唯有凄幽的琵琶声回荡在江面上。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再播放《琵琶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根据朗读节奏的快慢和情绪变化仔细琢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于月夜之中听到凄幽琵琶声的孤寂之感。而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时,教师亦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动画或是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深入了解词人秋夜望月,联想到自己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身世遭遇,心底升起的悲哀与孤寂之情,进而更好的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内涵。这两首诗词中的“月”代表着清冷、孤寂和悲戚,教师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诗词意象的了解,进而学好高中语文诗词,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二、丰富课堂文化活动

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诗词会有需要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情况。在进行这类型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扮演有关角色,通过角色体验领悟诗词中的意象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在进行柳永《雨霖铃》一词的教学时,教师应先帮助学生对这首词进行大概的梳理,使其大致了解词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对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内容扩展,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即离去之人和送别之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跟据词的内容仔细感受角色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情感特点,揣摩好角色面对离别时的内心情感,从而在朗读时更好的表现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在进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诗词内容后,可让学生自愿扮演词中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以便更好把握诗词的深刻内涵。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如画江山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当年的周瑜,年轻有为,英姿飒爽,面对强敌不改辞色,从容应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今,当年的热闹繁华已然如梦一场,仅以杯酒祭这万古明月。此词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突显了作者的超旷襟怀。通过扮演词中的相关角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词中意象的表现,从而做到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拓宽认识渠道

在诗词鉴赏中,最关键的一步在于对意象的认识。学生拥有丰富的意象知识,在分析诗词时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才能准确掌握诗词内容与主旨思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丰富学生的意象认识。

第一,重视学生对意象的积累,了解并掌握不同意象的含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象进行分类,方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记忆不同意象代表的具体含义。如,菊花在诗词中,一般是坚贞高洁品质的象征,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述,菊花高洁清雅,与陶渊明的恬淡和傲然脱俗相得益彰,成为他人格的象征。“梅”一般代表着高洁、坚强、百折不饶的精神,如陈亮的《梅花》一诗中,梅花凌霜傲雪,敢于盛放于冰雪之中。“竹”代表着宁折不弯的坚贞傲骨,而“柳”则代表着分离与感伤。学生只有掌握意象的意蕴,才能快速的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第二,利用谐音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对意象的认识。如,“柳”与“留”谐音,多有挽留、怨别和怀远的情思。《采薇》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归心切的怀乡之情。“莲”与“怜”同音,“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一句既隐言女子对恋人的爱恋,又暗示了彼此之间的纯洁爱情。

第三,引导学生利用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记忆。如,松树不惧严寒,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挺拔、品格高尚的人;冰雪洁白无瑕,比喻心志忠贞、心性高洁;水迢迢不断,如恼人愁思,绵绵不绝。

四、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面对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定位不当,古诗词教学内容与课本内容脱离,古诗词教学目的缺乏明确性等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谐融入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气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古诗词课堂文化活动,进而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传承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常文侠.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52.

[2]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59-60.

[3]陆紫秋.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29+3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90-01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