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

2016-02-04 06:43:00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2期
关键词:工业化农场集体

农村改革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

“地票”制度,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农村改革绝不止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农业问题:一个工业化命题

“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想做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实行全面的工业化。”早在1945年,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中国人张培刚,就揭示了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这也是理解农业要素改革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来看,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后,农业一直扮演的都是被动调整的角色。作为一个工业化问题,农业生产要素调整也是从工业化地区的乡村地区开始,具体而言,要素变动从家庭农场开始。

家庭农场又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土地通过经营权流转得以扩大规模,原本一户家庭只能经营10亩地变为可以经营100亩甚至更多,土地单位产出不变情况下,单个家庭总产出增加,人均产出随之增加,即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这样以来,土地规模报酬上升,一旦与城市务工收入持平,便会重新变得有吸引力。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好处在于,随着土地规模报酬继续上升,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将会逐渐减少,而非外界印象中想当然认为“发达地区的农业是靠农业补贴出来的”。“松江家庭农场实行九年多来,一直严格执行的都是国家和上海市的补贴标准,这些年根本没有提高过。”谈起外界的这一“想当然”,曾任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的盛亚飞澄清道。另据松江区委副巡视员封坚强测算,倘若松江的家庭农场以后能继续扩大至350亩的规模,甚至没有补贴也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国家增产的效果。

这也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即家庭农场主在有吸引力规模报酬的刺激下,开始谋求用更专业的技术、更自动化的机械替代人力,以种植更大面积的土地,对应的便是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从过去用耕牛、土犁的自耕农向会开拖拉机、收割机的职业农民转变,以谋求更高的粮食产出。由此,农业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

让农民放心离土:集体κ产确权到人

如果说有约束条件的家庭农场变革解决的是谁来种地的问题,那么,集体资产改革与增减挂钩,对应解决的就是农民进城的问题。

集体资产产权模糊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许多地方出现的“村官腐败”现象,本应由集体成员共同所有的集体资产成为少数强势支配者的食利机器,这也意味着,对于多数即将进城的农民而言,也就少了一份保障,更多的农民难以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壮大而分享到城镇化的好处。

这也是对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的意义所在,“对更多走出农村的人来说,通过股份的形式,哪怕进城变成居民,股份还是存在并可以继承的,集体资产改革可以让农民利益得到最大的保护,农民也从此可以放心离土。”盛亚飞说。

对于集体资产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封坚强认为,应当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向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发展方向靠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让集体资产由改革过渡期基层官员扮演管理者角色向它真正的股东——农民选举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过渡,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农民做主”。

让离土农民放心带着股份(土地)进城,为更为充分的城乡一体化铺平了道路。而它的“抓手“,即从国家层面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称“增减挂钩”)——减少乡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按照等量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同等的乡村建设用地则复耕为耕地,这其中,不仅包括原本占用农田的工业用地减量,同时也包括农民宅基地的减量。

站在进城农民角度上,除了每年会有集体资产分红,通过宅基地置换,又能在城镇较好地段获得与乡村同等面积甚至更多面积的商品住房,原本不能买卖的宅基地也因此而数倍增值,农民又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现实中更多的乡村并非居住首选。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后如雨后春笋在农村冒出来的农民住宅多为空心墙体,建筑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小聚落村庄面临着交通、居住等各种不便,一些村庄上方就是高压线,更不必说工业化带来的农村空心化,造成虽有大量住宅却无人居住的资源浪费。而通过宅基地置换,不仅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财产权有了更多的体现,同时,城镇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又为进一步工业化打开了空间。

重新理解农民进城

农民进城,也不仅是拆迁补偿够不够多,置换房屋面积大不大的事情,在考虑尊重农民意愿,解决住房需求同时,在养老保障、就业上都应该有更多的制度安排。

2010年,松江区设立统筹专项资金,对全区土地出让净收益进行统筹,其中净收益的三分之一作为专项资金扶持浦南地区,它主要用于提高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等三农支出。经过数年积累,到2014年底,松江土地出让净收益区级统筹专项资金已筹集60多亿元,农民纳入镇保或城保人数达20.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68.5%,其余则全部纳入农保,而至目前,再加之浦北、浦南农村集体经济之间统筹设立专项基金,以区镇两级补差的方式,浦南地区的农民的各项退养保障待遇也已提高至镇保水平。

除了集体资产股份每年的分红,松江区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农民非农就业,即建立浦南农村劳动力就业扶持基金,对企业安置浦南农村劳动力,并按照每年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浦南农民跨区域非农就业,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交通、就餐补贴,鼓励浦南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更发达的浦北地区就业。

城市化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把农民搬走,而是要有产业支撑。如果没有,搬过来找不到工作,若干年后就是贫民窟。分散在外面的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生活,不仅能安居,还要乐业才行。

必须注意到,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也是在坚持集体经济所有制前提下发生的,无论是家庭农场、集体资产改革或者是增减挂钩,都是在集体经济框架内运行的,这也是中国农业问题的一个特色之处。

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的城市化,对标于最初农村地区实行集体经济的初衷——保证农民利益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受损,对于进城农民,赋予他们更多的财产权,保证他们在城市中能够安居乐业。这也即是农村要素改革拼图的意义所在——在乡村,通过有约束的家庭农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通过集体资产改革确权到人,让“离土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化的好处而放心进城;通过增减挂钩并辅之在养老、就业等更多平等和公平的城乡要素交换,农民进城安居乐业——这不但是我国城乡二元制的鸿沟得以最终弥补的美好未来,更是在当前经济艰难转型的背景下,通过激发中国最基础、最广泛的劳动力和土地的活力,最终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宏伟愿景。

(《人民日报》2016.5.29、《环球财经》2016年5月刊等)

猜你喜欢
工业化农场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22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警犬集体过生日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11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