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就成了高成本社会

2016-02-04 06:43:00
新传奇 2016年22期
关键词:高房价富士康任正非

中国怎么就成了高成本社会

因无法承受高房价、高成本,企业正在逐渐逃离深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担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深圳不是特例,全国皆然。评论称,中国仍是贫穷国家,却已经成了高成本社会。

“别让华为跑了”背后的真问题

高薪收入的员工也难承受高房价

这大概是你近几年见过的最可悲又励志的创业故事。

一个深圳商人,10年前,以80万元的总价卖掉了一套自己在南山的大房子,还掉银行贷款后,手拿着剩下的60万元去创业。经过这几年努力,白手起家的公司终于开始走上了正轨。辛苦打拼赚到了400多万元纯利润。然后,他用这些钱做首付,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了买回来。

假如说,有个人2005年举家之力,投资50万开了家公司,苦心经营,收益喜人。他能赚得多少回报呢?一般的企业,十年如一日的,纯利润在20%就不错了(股神巴菲特的年收益为20%+)。就按30%计算,10年后,50万的公司会变成680万。

但如果,2005年,同样这个人,同样是手头50万元,在最具代表性的深圳宝安中心区全款买套房子,买时均价5000左右,现在单价在6万多,总价值轻轻松松达到了600多万。

创业VS炒房,是一笔让越来越多的人算出来有些惊心的账,尤其在深圳。

现在,连任正非都坐不住了,一篇《不要让华为跑了》引发轩然大波。文章称,作为深圳科技产业的支柱的华为,正打算拔营迁往深圳边上的东莞。事后虽然华为对传闻予以否认,但各种隐藏的信息也在说明着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看了以下数据,龙岗政府慌了。

2015年,无论纳税还是营收,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都位居东莞第一,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数据,有人预计,营收达到千亿级别,税收20亿左右。华为成为东莞最耀眼的企业。这还是指华为的数据,华为到来东莞,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多少企业,带来多少产值,这也是一笔强大的数据。

“东莞松山湖离深圳较近,开车约50分钟,屋子廉价很多,员工安身立命的好地方!”华为拓展的地价固然是第一位要斟酌的,可是没房的员工想在深圳“安居”确切越来越难。

华为员工很辛苦,但收入公认很高。第一年加入华为的员工,从14万到17万起薪,最高到35万人民币/年。无论在全球的哪个地方,华为的办公场所都选在当地最漂亮的地方。“我们不像一般领薪水的打工仔,你拼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资收入上。”但即使是这样的员工也无法承受高房价。

就连腾讯员工和深圳当地人,现在也很难再深圳买得起房。

“买房,对我来说,一样是一种遥不成及的胡想。”一位在深圳腾讯总部工作的85后阿文说。他在腾讯已工作4年,级别为T2级工程师,薪水接近3万,在腾讯普通员工薪酬中属于中等偏上,买房一事仍然无穷期弃捐。

高房价让众多实体企业纷纷逃离

新华社记者前不久刊发了专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长篇报道。任正非说,“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同样酝酿逃跑的,还有富士康。

富士康是深圳规模最大、出口额最高的工业企业,曾一度占据深圳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的。最鼎盛时,深圳总部员工数量最高时达40万人,目前已经降低到20万人,若富士康被逼迁走,整个龙华新区将成一座空城。

然而,富士康的逃离深圳计划正在上演。

据悉,深圳富士康已经停止招募正式工,该公司有可能将部分生产线从深圳搬迁至郑州、重庆、南宁、烟台等二三四线城市。

制造业要转型,只是连研发工程师工资都付不起的企业,你让他们怎么转型?华为、富士康都需要逃离深圳,那么其他企业的生存压力也许会更大。其实,除了华为,因难以忍受高租金或高房价,很多深圳企业也跑东莞去了。

在东莞堪称“传奇”、林志玲代言的都市丽人,也是从深圳搬迁过来的。都市丽人在深圳只是“凤尾”,而在东莞,实现了飞速发展。2014年6月,都市丽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东莞几年的奋斗,让都市丽人至今门店数已突破8000家,2015年营收达到49.53亿元。……

除了以上种种,还有部分大型我们不知道的项目正在向东莞低调布局。

曾因“小姐服务”闻名又衰落的东莞,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东莞最有竞争力的是,地多,且便宜,跟深圳比简直是“白菜价”。华为旗下公司去年在东莞拿下两块商住用地,建筑面积分别达20万平米和11万平米,其中一块地花了7个多亿,在深圳,再加个零,也未必能拿到。

“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会去低成本的地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如此表态。

对“地产兴,实业亡”的深切担忧

据财富中文网统计,中国的百强电子制造企业有21家来自深圳。然而,种种成绩和方便渐渐被高涨的房价消解。曾经因实体经济而辉煌的它,如今在高房价下经历着一场裂变。有人预测,高房价将拖垮深圳。

不错,当深圳对于创新创业最大的吸引点被消解之后,还有什么能够让这部分人才死心塌地留在这个城市,或许才是深圳现在需要思考的。

事实上,即便华为总部并无搬离计划,但“华为跑了怎么办”是一个值得未雨绸缪的现实命题。

为了保持全球竞争力,华为的全球投资与布局其实一直都在动态调整。尽管深圳仍是总部与研发中心,但华为关键的研发中心已遍布全球,俄罗斯的算法研究中心,成为华为基础研究与核心算法的创新源头,近期更计划在乌克兰设立研究中心,除了这些地区的人才优势以外,成本显然也是重要考量。而从华为竞争对手的国际电信设备巨头对全球运营成本的估算也不难看出端倪,生产制造环节,东南亚早已是最具成本竞争力的新乐土,即便是研发等中高端领域,中国的人力与租金成本也已超过俄罗斯和东欧,在很多成本要素上甚至并不低于西欧和美国。华为自然对这本账心知肚明。如何规划企业的布局,谋划企业的未来,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永远是要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被高涨的房地产抬高的租金与人力成本,不只是让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无法生存,包括华为这样的顶尖企业,甚至研发在内的实体经济重要环节,都难以承受租金压力,不得不寻求产业转移以控制成本。

某种程度上,“别让华为跑了”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对“地产兴,实业亡”的深切担忧,过高的地价、房价背后有无坚实的产业支撑?地产膨胀的挤压,对于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消弭,有多少产业和行业不得不英年早逝。“别让实业跑了”,或许才是更需聆听的警钟。

猜你喜欢
高房价富士康任正非
Ren Zhengfei in My Memory
Special Focus(2020年5期)2020-11-27 04:28:30
苦难英雄任正非
南风(2020年29期)2020-11-18 06:57:12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焦点任正非
南方周末(2019-05-23)2019-05-23 09:18:04
叶檀:个税改革到底会不会推高房价?
房地产导刊(2018年7期)2018-08-21 01:49:28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53
地方政府推高房价行为的激励和方式——基于文献分析
房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转型
经济与管理(2014年2期)2014-06-27 21:14:46
一张图看懂高房价的幕后推手
记者观察(2014年8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