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精准扶贫途径探讨*

2016-02-04 05:41:49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困难资助

李 超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职业院校精准扶贫途径探讨*

李 超**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职业院校在扶贫中具有扶贫攻坚的堡垒作用,为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搭建了平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的比例远远大于城市学生的比例,教育着大部分精准扶贫对象的学生,加之职业教育是接地气的教育,其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职业院校应加大对精准扶贫区域的学生的招生力度,让更多贫寒子弟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加强对精准扶贫对象的学生的精准教育,通过教育脱贫;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积极服务精准扶贫的区域,发挥辐射社会的积极作用。

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扶贫平台;教育脱贫;技术脱贫

精准扶贫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的重大战略,党和政府推出了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已成为共识,职业教育必然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有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也将会大有所为。

一、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起着扶贫堡垒作用

就业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普通群众关注的焦点,是否有业可就,关系到普通群众的生计,而精准扶贫的对象大部分都是生计出现了问题,有业就、就好业,自然也就脱贫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生产实践所需的技能培养,俗语云: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个人技术技能的高低对其生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职业院校是承载职业教育的主要平台,更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学习一门技术、学会一种本领的平台,特别是对于维持生计都很困难的人们,有着扶贫堡垒的作用。

二、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技术优势。职业院校均是以某个行业、专业的技术作为基础,集聚了大量的该行业、该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且有大量的生产实训基地,厂中校、校中厂为职业院校办学特点与优势,人才培养符合生产实践一线的需要,动手能力强。目前尚未脱贫的人们,总体来看,均缺乏一门社会需要的技能。另外,职业院校还有技能升级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传统工种被逐渐淘汰,比如石匠,在机械化施工普及的情况下,石匠在历史舞台消失了,传统石匠们面临转型,这种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倒逼,但只是个体在生计无路的情况下,被动转型,无社会引导,多数石匠在“石匠”这个工种消失以后其生存状况自然比以前更差,若再遇家庭变故等其他因素,也就难以维持生计。所以,有职业院校的存在,一方面可以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们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可以让技能动态化,适应社会需要,而不会过时,确保人们有业就、有饭吃,而不至于让人们陷入生计难以维系的贫困之中。

二是教育优势。职业院校不仅姓“职”,更是姓“教”,不仅仅是培养人像机器一样的技术操作,更是培养人的智与志,符合了党中央扶贫先扶智的号召。职业院校对属于精准扶贫对象的学生,更有精准实施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

力,让他们敢于面对贫困,努力学习,摆脱贫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三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中职学校毕业生95%以上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高职院校95%的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的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这两项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这表明职业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职业院校承载着改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使命。

三、职业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

(一)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与教育

一是尽最大努力精准招收与识别经济困难学生达到资助对象精准。招收与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职业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有了对象,才能谈得上精准,中职学校的生源来自贫困家庭的较多,高职院校相对较少,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主招生,或者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努力创设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招生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应全力打通职教立交桥,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群体地位,给寒门学子学习职业教育后有全程的发展通道。对学校现有的学生中,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机制,建立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当地政府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以及贫困建档等多维度,精准识别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每一名贫困生得到资助与教育。

二是精准使用资助政策。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以奖、勤、助、贷、补、减、免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中职学生资助面全覆盖,高职学生资助面近30%,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就是要把国家的巨额资助资金精准落实到学生身上,不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资助政策,资助方式精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努力争取奖学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有余力时参与勤工俭学;对孤寡伤残等特殊困难学生,应充分给予资助与人道关怀,给予助学金资助的同时,还应酌情予以学费减免;贫困建档家庭的经济困难学生应直接获得最高档次的助学金,低档次的助学金应注重考虑在贫困学子中的覆盖面,做到党和国家的政策阳光普惠。

三是精准使用教育方法。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校伊始,应广泛深入去了解学生的特点,个人兴趣爱好,予以专业发展引导,必要时可以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身选择、调换专业,进校时就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面对贫困;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比较突出的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合理化解其心理困惑,帮助其形成更为健康的心态。

(二)发挥行业技术、人才优势对接贫困地区

一是职业院校行业特点与贫困地区区域特点对接。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具有行业技术优势;每个贫困地区都有其鲜明的区域特点,有的地区以人员外出务工为主,有的地区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或是水土特色、或是文化特色、或是革命老区等,都具有因地制宜发展的一些先天条件,建筑类、机械类职业院校可对接外出务工为主的贫困地区,向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技术培训;农业类职业院校可以对接具有鲜明水土特色的贫困地区,帮助该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文化类职业院校对接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贫困地区,帮助其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充分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和贫困地区特点,形成脱贫合力。

二是职业院校应为贫困地区增强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源相对充足的院校可以派出骨干力量,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在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到现场予以帮扶。为贫困地区提高人员培训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为所对接的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支撑其产业发展。

三是技术与人才支撑的长期性。属于国家精准扶贫的区域,其贫困都有许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人员的思想等问题,贫困是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积累,对贫困状态的脱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院校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初期,可能连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都没有,或者就在面上走走过程,随意搞了培训,拉几条横幅,写两篇报道,做好总结报告上级就完成了精准扶贫。职业院校要将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做实,就必须要有做好对精准扶贫地区支持的长期性的准备,且要有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决心。

(三)积极服务社会促进精准扶贫工作

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所具有的功能之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承担的义务。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技术技能积累、社会培训等方式来展开,在点上,职业院校应与贫困区域对接,在面上,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特点、技术人才优势,充分覆盖职业院校所在行业的相应贫困区域,切实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为贫困地区广泛开展技术积累培训、鉴定等工作,尽最大限度发挥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由于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院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较低,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在理论探讨层面还较多,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职业院校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需要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职业院校自身去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这样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才能大展身手。

[1]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

[2]征玉韦,王德军.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功能之比较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

*德阳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项目(项目编号:DY16C039)《高职院校“招生-教育-就业”对经济困难学生全程化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李超。

G

A

** 作者简介:李超(1983-),男,四川宜宾人,硕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