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翔(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多元化环境下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分析
张 翔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民间舞蹈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且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等方面都实现了较为生动形象的体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多元化的发展环境之下,民间舞蹈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多元化环境下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环境;山西;民间舞蹈;发展
民间舞蹈的产生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民间舞蹈的内容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理想愿望等方面的直接体现,我国民间舞蹈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区性和民族性,它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创造和传承的一种艺术。现阶段随着我国多元化环境的发展,民间舞蹈的发展也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其内在本质和外在形态也都出现了变化,民间舞蹈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艺术文化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受到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爵士舞和芭蕾舞等外来文化形式逐渐被现代的年轻一代所接受,而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却被忽视,民间舞蹈正面临着被外来舞蹈形式所取代的挑战。
(二)受到流行大众文化的排挤
多元化环境对民间舞蹈的发展影响还体现在受到流行大众文化的排挤方面。流行文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而言的,在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之下,国外的大量流行文化不断地进入到我国,例如“霹雳舞”“街舞”等舞蹈形式在我国民间实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其大多喜爱形式较为现代和前卫的舞蹈,因此外来舞蹈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而使得我国的民间舞蹈受到了排挤,甚至失去了一部分的受众和市场。
(三)缺乏品牌意识和开发经验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之下,民间舞蹈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产业,许多的民间舞蹈都以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中尝试产业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相关的开发经验,使得民间舞蹈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无法实现有效的发挥,无法对市场实现进一步的占领。
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发展历史有三千多年,被称之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在山西也具有十分丰富的民间舞蹈形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土沃老花鼓、西河花鼓、九莲灯、王回高跷和五鬼盘叉以及青龙圪栏棒等,对于山西的地区文化和独特特色实现了充分的体现,且九莲灯、五鬼盘叉、青龙圪栏棒等民间舞蹈已经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多元化的环境之下,山西民间舞蹈也呈现出了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当中:
(一)原声态民间舞蹈的发展
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对生命本性的一种直接、自然和热烈的表现,指的是在特定的民族和固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对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并且在民俗仪式和活动中得以实现继承的一种民间舞蹈,其表演过程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雕琢,是最为简朴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多元化背景之下,山西原生态民间舞蹈仍然是主要的形式,如“五鬼盘叉”类的仪式性民间舞蹈,人们通过装神扮鬼,借助“吸腿、跳转、扑步”等动作来表达对神的感谢,祈祷保佑风调雨顺的幸福生活。
(二)次生形态民间舞蹈的发展
次生形态民间舞蹈实际上就是对原生态舞蹈中的基本节奏、体态、步伐等方面实现保留,通过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对其进行重新的编排和组合,在一些旅游场所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形式,其所反映的是对消费舞蹈文化的一种重构,是原生态文化和市场艺术之间实现结合的产物。例如山西的土沃老花鼓、西河花鼓等,在对原有的地区特色实现突出的同时,在道具、服装和伴奏音乐等方面的选择更加注重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得经过加工之后的民间舞蹈具有较高的表演性和观赏性。
(三)再生形态民间舞蹈的发展
再生形态民间舞蹈指的是职业舞蹈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提炼而编制成教材,其目的是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和开展舞蹈课程,在多元化的环境之下,再生形态民间舞蹈已经成为山西民间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融入了现当代的元素,因此更加符合现代化的舞台审美标准和人们的审美意识。例如,山西某民间舞蹈表演团队积极寻访民间舞蹈艺术老艺人,在不同的地区进行采风和学习,其所创造的新形式的民间舞蹈在内涵和质量上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还将民间舞蹈文化逐渐形成了品牌,实现了产业化的发展。
(四)新生形态民间舞蹈的发展
新生形态民间舞蹈指的是由职业或非职业舞蹈工作者在原生形态、次生形态或再生形态的民间舞蹈中实现对素材的提取,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反映地区生活内容的舞蹈形式。例如依托平遥古城这一建筑载体所创作出来的《又见平遥》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全新打造的《又见五台山》,立足于山西本土文化,将民间舞蹈和流行舞蹈二者之间实现了有机结合,一方面突出了民间舞蹈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提升了民间舞蹈的时代性审美。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民间舞蹈对当前流行的事件进行表演,是山西省文化战略转型的标杆工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受到外部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的影响,民间舞蹈在市场化的发展中缺少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当中,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之间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原生形态舞蹈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诉求的表达,次生形态舞蹈在突出民族、民间和民俗等特点的同时也更加具有观赏性,对于我国当代民间舞蹈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纪广.山西民间舞蹈在“非遗”保护活动中的发展考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3-54.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54-61.
[3]张立华.论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以山西晋城为例[J].黄河之声,2015:100-101.
作者简介:张翔(1987—),女,山西太原人,汉族,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