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灵竹(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柴可夫斯基献给梅克夫人的不二情书
——《我们的交响乐》音乐与情感
苏灵竹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柴可夫斯基是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与梅克夫人的旷世奇情广为人知。一封用音符谱写的情书——《第四交响曲》流露出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第四交响曲》中体会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的浓浓深情及作品的深刻含义。
柴可夫斯基;梅克夫人;第四交响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天鹅湖》《第一钢琴协奏曲》《黑桃皇后》《胡桃夹子》《第四交响曲》等优秀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作品中流淌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而这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与他的感情经历是分不开的。
1876年12月,鲁宾斯坦演奏着《暴风雨》,梅克夫人焦急地询问这首曲子的创作者,鲁宾斯坦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的状况,有意让梅克夫人资助这位贫寒的音乐家。而梅克夫人对鲁宾斯坦说:“我对于你刚才说到的这个年轻人的一切,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你也不必替他说那么多的好话。你没有说之前,他的音乐早已说过了。”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从此建立长达十三年的通信并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
柴可夫斯基为梅克夫人谱写《第四交响曲》并命名为《我们的交响曲》,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道:“我认为这部交响乐与众不同,他是我目前为止写得最好的一部交响乐。它是属于您的!”
柏拉图式爱情终在一天被尘封。梅克夫人由于家里变故和经济萧条寄给柴可夫斯基一封绝交信,信中说道她即将破产,无法继续资助柴可夫斯基,并写道:“别忘记我,有时也得想起我”来终止和柴可夫斯基的通信往来。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得到她的片纸只字,直到将死的时候,他还发着呓语,唤着梅克夫人的名字!
“至于音乐本身,我知道您一定会喜欢;我写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您。我朦胧地觉得,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最亲密的探索我的灵魂,音乐作品的献词,从没有比这更有神圣的意义。它不仅说出了我,而且还说出了您;这部交响乐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在柴可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梅克夫人的热情和感激,还有渴望用音乐表述感情的心声。我们试图与柴可夫斯基走得更近,感受他用音符情深意切的表达。
第一乐章序曲是整部交响乐的胚胎,称之为《命运之神》。他曾在信中写道:“这是命运,命运的力量阻止我们实现幸福的愿望。”这或许是对他和梅克夫人未来的预言和猜测,更是一种对梅克夫人无法言语的情感体现。中段旋律柔和舒服、木管抒情地在铺垫、旋律甜美而柔和仿佛甜蜜而柔和的梦渐渐出现。
第二乐章像是在感叹年轻时代的回忆,然而知道这些回忆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又是多么悲伤。沉浸在温暖宁静的情绪中,我们所听到的是缓缓道来的心灵独白,是情感的无限倾诉。
第三乐章是拥有独特的幻想色彩谐谑曲。心灵是空洞的,想象已经脱了缰,绘画一些离奇的图案。交响曲第三乐章里仿佛作者脱离现实,静观激流人生。
第四乐章是柴可夫斯基向梅克夫人表达他对人生情感的态度。在第四乐章的终曲选了一首歌,名叫《一棵白桦树立在田野中》。这首歌曲和古老的异教仪式有着直接关系。每逢到悼亡节,少女们扎上白桦树圈,绕着白桦树边跳轮舞边大声唱歌。仪式本身和歌曲内容都有丰富的涵义,寓意着占卜未来,恳求命运。关于白桦树的歌在第四交响曲的结尾出现,并不是作为民间优秀范例,而是交响曲中孤独主人公的音乐感受。在创作《第四交响曲》期间,正是柴可夫斯基身陷感情泥潭的一段时间,和安东尼娜短暂的婚姻使他无比痛苦,在与梅克夫人的信中柴可夫斯基写道:“我和这种感情斗争,不中用;我知道她不值得我爱,但是对于我这放纵的感情,又有什么办法呢?讨厌不是每日剧增,不是每时剧增,而是每分钟剧增——一点一滴地逐渐变成一个巨大的、凶恶的憎恨,我憎恨于我是从所未有的,而且我也不认为我可能有。”痛苦的婚姻生活使他接近精神崩溃,梅克夫人与他的通信缓解了他对当时不幸生活的惧怕和无奈,并且始终作为引路人和贴心的朋友为柴可夫斯基指引方向。
恰如海涅所说;“话语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第四交响曲》的各种不同的音乐素材中贯穿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它将这些音乐素材融合到一起,构建了庞大的、有很大容量的形式,容纳了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柴可夫斯基内心的独白和永远真挚的感情和渴望生活、幸福和自由的、又不疲倦的意志以及对梅克夫人的浓浓爱恋和感激。
在漫长的岁月里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始终保持着信件的交流,这是精神的爱恋,他们知道只有当心灵摒绝肉体,向往真理、追求真爱的时候,思想才是最纯洁的、高尚无比的。当岁月流逝所有的情感都被尘封,我们不禁为他们纯洁的爱情惋惜。时至今日每次听到《我们的交响乐》,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之间柏拉图式的超脱爱恋。
[1]库宁.柴可夫斯基传[M].河南:海燕出版社,2001:173.
[2]C.波汶、B.冯·梅克.我的音乐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98:125.
[3]温蒂·汤普森.音乐家[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36.
[4]徐玉琴.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J].文化艺术之窗,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