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歌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补充的探究*

2016-02-03 23:30:14温秀红
黄河之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河曲民歌声乐

温秀红

(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河曲民歌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补充的探究*

温秀红

(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河曲民歌素有辽阔、高亢,情感自由,节奏鲜明,语言自由等特点,它在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因此,我们高校教师应继承、发扬河曲民歌的风格特征并吸收其原生态的技巧。本文从歌词内容、声乐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及学生的实践表演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对河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逐一解说。

河曲民歌;音乐风格;历史风格;高校声乐;教学应用

随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河曲民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就需要我国优化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曲民歌作为我国民俗音乐文化的重要内部和组成部分,加强河曲民歌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已经全面改善,各地区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地区文化功能特色明显突显,地方文化色彩也更加浓郁。因此,以下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河曲民歌的几大特点

(一)河曲民歌的语言特点

河曲民歌语言独特,由于河曲民歌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悠久的历史背景,造就了河曲民歌具有语言朴实直白、音韵和谐、曲调凄美等特点。在唱词中,大量运用衬词衬句、叠词等,内容深刻,曲调丰富。

(二)河曲民歌的曲式结构特点

河曲民歌曲式比较规整,曲调简单,上下乐句多采用对称结构,没有段落间情绪的强烈对比,但是其形式简短,仍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反映民歌发展史与民间社会生活状况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

(三)河曲民歌旋律特点

河曲民歌的旋律与当地的方言、地理地貌、风俗习惯以及审美习惯有着直接联系,并有着其特有的独立性。河曲民歌的旋律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从高音开始,或从中音直接跳到高音,带给人一种奔放的审美体验;其次不论是喜歌,还是悲歌,延长处理在曲首的前两个小节上,这样处理使歌曲表现起来更加丰富,带给人们以宽广、舒畅的感觉;然后是旋律存在跳进后反向级进或者是许多跳进,由于跳度的不同,其所体现的音乐色彩也会有所不同;四是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多且大,能够使得歌曲的感情得到深化和延续。河曲民歌主要有两种形态的旋律:抑扬型和扬抑型。

(四)河曲民歌的节奏、节拍、速度特点

河曲民歌的节奏、节拍以及速度都比较自由且丰富多样。无论这些节奏怎么变化,都以七字句作为骨架,歌唱自由抒展,始终伸缩在八小节范围内。大多以2/4拍为主,以4/4和3/4、4/8和3/8混合拍为辅,也有5/8和4/8的混合拍和4/8和3/8的混合拍。河曲民歌速度会因不同的演唱者不同,同时,与演唱者的情绪、经历直接相关,在演唱时相较于其他民歌更为自由,而且会随着演唱对象的不同,而表现的力度和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在内容上,与演唱者的生活情绪直接相关。

(五)河曲民歌的调式特征

从调式来看,河曲民歌大部分属于徵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其中,羽音和角音频繁出现,这种现象从音响中找到依据,这种调式表现方式主要是为了深化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并进一步美化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民歌的调式是随着民族、地域等差异而变换的。山西河曲的地貌特征、文化底蕴使其拥有自己特有的调式特征。

二、声乐教学改革及应用

目前河曲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现代人们城镇化的发展,河曲民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已经覆盖了一块块贫瘠的小山,这使得民族文化资源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政府的倡导,人们对民族文化和民俗音乐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河曲民歌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因此,河曲民歌要想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要从教学入手,从学生抓起。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里得到熏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河曲民歌的情感。总之,河曲民歌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经典歌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一)课堂内容的延伸

1.曲目内容的扩充

河曲民歌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尽显地方民俗风情及民俗的多样性;史性的贫苦及人民背井离乡的谋生活,因此每一首民歌的产生都来自农民们的真实苦难和心酸,从不同的民歌中,可以感受到人们的不同心境,例如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和蔑视,对封建礼教的愤懑和反抗,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1)以生产劳动和经济生活为主要内容

河曲民歌流行于山西省河曲县。当地大量青年劳力外出劳动,出外谋生,因此,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歌曲,如具有代表性的《打蓝调》、《走西口》。

(2)反映爱情生活为主要内容

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歌曲在河曲民歌中,占大多数,它分为两种: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对痛苦婚姻的不满。

(3)以走西口为主要内容

提到河曲民歌,自然就会想到《走西口》,这是河曲民歌中最有名的。走西口的民歌,感情真挚,有感情,有艺术,有思想,其繁荣了民歌的创作,丰富了民歌的内容,促进了民歌的发展。我们现在研究的西口文化就缺不了走西口民歌这一块,这就是纪实诗歌,具有史料价值。

2.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1)曲目难易

河曲民歌旋律进行跨度比较大。大的跳跃能够突出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情绪、感受的跌宕起伏,对情感的表达很有帮助,除了五度、八度跳时外,最大的有十度以上的跳进。这样的曲目可以留给高年级的同学完成。有的民歌旋律婉转音程跨度较小,可以留给一二年级的同学完成。这些低年级的同学发声技巧还尚未掌握的熟练,因此,把握河曲民歌的味道是尤为重要的。

(2)歌唱形式

河曲民歌中,衬词衬腔的应用是一个特色,通常一些语气词、形声词、称谓词等在河曲民歌中经常见到,而这些衬词在内容上与正句没有关联,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地言色彩浓郁、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完整性,强化歌曲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更加衬托歌曲中的情感。

3.演唱风格

从生态角度讲,河曲民歌是一种在原生态文化,它根植于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是最能够表达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经过任何的商业开发和商业加工。在声乐教学中,民歌文化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河曲民歌的艺术表达形式,与音乐教学完美融合,充分利用民歌去培养和熏陶学生,引起学生重视,既可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又可以提升声乐教学内容深度,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就现状而言,很多高校艺术教育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声乐教学积累丰富。但是在民歌的教学方面,依然有不足之处。声乐曲目比较少且单一,而且课程有局限性。主要就是外国歌曲和中国艺术歌曲。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了民歌的课程,也主要是针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非民族声乐的学生可能就接触不到了。这样,多数学生不仅缺乏对民歌学习的热情,甚至于都不知道民歌的基本知识,进而造成民歌文化的传承的阻碍。

将本土特色的河曲民歌与声乐教学融合,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民歌文化得以传承,并对民歌文化的开发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河曲民歌题材丰富,引入课堂,并通过收集、整理,以创作更多的民歌作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河曲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二)丰富学生的实践表演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河曲民歌已经走上了舞台,今天我们要在声乐表演中,深入借鉴和运用河曲民歌表演时的动作、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服装道具以及伴奏乐器和唱腔唱法等等。

1.演唱形式的借鉴及运用

河曲民歌与当地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决定了河曲民歌特有的演唱形式,如对唱、齐唱、独唱以及领唱等。在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学习原生态的演唱方法,将与声乐演唱相结合,来修正自己演唱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既要保留河曲民歌的原本特色,使自己的演唱方法更具特色,音响色彩更加多元化,演唱更加规范。

2.舞台风格的借鉴及运用

在实践中学生表演无太大变化,多呈0字形,或者是8字形走场,这是由演出的学生人数所决定的,左右两个扬手、或者伸臂,以对称、互补、照应都是河曲民歌的舞台风格。我们可以借鉴到小合唱或四重唱等等的节目中来排练,使其更加精彩完美。

3.表演动作的借鉴及运用

学生在实践表演中,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如背炭、扳船等。表演时,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要唱,且肢体要做出动作予以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声乐表演的生动性,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

4.服装道具的借鉴及运用

河曲民歌传统形式下并没有服装道具,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服装道具,如不同颜色的扇子、手巾、帽子等,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型舞台上也有了河曲民歌的身影,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服装有了很大的改变,增添了裙裤、肚兜、襟褂子等。

5.伴奏乐器的借鉴及运用

在早些时候,河曲民歌并没有伴奏乐器,只是不同场景上劳动人民即兴发挥,随口而出。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慢慢的增加了了笛子、梆子、四胡、扬琴、二胡等,再后来又出现了板胡、琵琶、中阮、碰铃、小堂鼓、中提琴、大提琴、低胡和木鱼等,在配器上,也由原来单一的旋律伴奏衍变为纵向和声伴奏,再加上独奏、分声部演奏以及齐奏等,使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为河曲民歌增加新的表现力。

6.唱腔唱法的借鉴及运用

河曲民歌有自己独特的音域特色和调性特色,这与河曲民歌的产生密切相关。在实践中,演唱者多采用假声演唱,其音色明亮高亢。从某种意义上讲,假声唱法是为充分弥补嗓音条件的不足。后来在假声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爬圪梁、翻高音和钻山沟等演唱形式。在实际演唱中,这些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根据演唱需要随时变化,这些需要学生自己理解体会。

目前高校声乐教学,要专门设立独立的民歌课程,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来完成,以发展民族音乐为重点,将民族音乐与声乐教学很好地融合,这样,既可以学到系统的民歌,又可以体现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从教者还要在各类专业教学中,积极渗透民歌元素,要综合衡量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民歌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行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河曲歌曲,比如《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三天路程两天到》、《提起哥哥走西口》等传世之作。让学生课下练习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心得,等再次上课时,教师为其答疑解惑,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为基础,对曲目进行二次创作。

三、结语

河曲民歌情感热烈、真诚,曲调丰富独特,风格辽远高亢,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民俗文化被忽视,传统音乐文化已经渐渐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必须要做好保护工作,而河曲民歌这曲常开之花,要想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河曲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把增强传承民俗文化看作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加强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将地方民歌与专业民族声乐融合一起,既可以推进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又可以极大促进我国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

[1] 陈旭.云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3,03:115-116.

[2] 林妮.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高校声乐教学的结合[J].学术论坛,2012,06:213-216.

[3] 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2,08:196-197.

[4] 唐代俊.桂西北民歌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2,10:187-188.

[5] 薛婷婷.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的应用研究——以昌黎民歌在燕山大学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大家,2012,03:45.

[6] 王惠.山西民歌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7] 刘菡.山西民歌演唱风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8] 朱红.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与实践[J].音乐时空,2015,10:144.

[9]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 赵海英.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D].山西大学,2013.

青年基金项目《河曲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河曲民歌声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河曲民歌合唱电子伴奏的研究
北方音乐(2017年12期)2017-01-29 22:32:46
新时期河曲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浅谈
北方音乐(2017年9期)2017-01-28 02:54:50
浅析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0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