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莉 曾晓安(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育中的应用
童 莉 曾晓安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20世纪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各国都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1980年廖乃雄教授将此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传入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的实践中,奥尔夫教育原理在中国的教育沃土中培育出了新的果实。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纷纷带领自己的孩子赶上“学琴热潮”,现今琴童学琴的年龄越来越小,对钢琴学习的局限性也逐渐表现出来,对此,急需一种科学的钢琴教育方法将越来越多的琴童引上一条科学的学琴之路。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语言教学;动作教学;奥尔夫音乐教育优势
卡尔·奥尔夫,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出生于德国慕尼黑远郊的地森城。奥尔夫生于巴伐利亚军人家庭,从小却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中,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有一个重视人文精神、艺术素质教育的好母亲。充满艺术氛围的童年生活在奥尔夫一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奥尔夫后来所创立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所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经过了七十多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辐射范围最广,最具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中也的得到了广泛的接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原本性音乐”观,正是使用最基本最朴素的音乐形式,让儿童都参与到音乐中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一)语言教学
语言通过声音作为媒介表达自己发出声音,我们受自己的音色、呼吸、吐字等各方面的因素变化来成就我们其他例如朗诵、歌唱等行为。在幼儿刚接受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让儿童在语言中感受音乐的变化。很多小朋友在学习八分音符的时候很难掌握好节奏,后来通过了解到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节奏基石”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八分音符这个教学难点。所谓的“节奏基石”就是指把语言中最短小的,最具有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接成最小的单元进行练习。处于四五岁年龄段的琴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模仿。为了解决八分音符的学习问题,先引导学生做四分音符的训练,再练习八分音符的节奏训练。学生通过带着节奏感地适用自己的姓名来感受八分音符的变化,正确的与四分音符的节奏相区分,将每个节奏点化作“基石”,既解决了八分音符的节奏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凸显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二)动作教学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的本能、本性的反映以及产物。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本是互相结合互相依存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原本性音乐”正是要人们关注自己的感觉、感情。在幼儿刚开始接触钢琴学习的时候,教师常常会严格的要求琴童的坐姿、手型,以及体态律动。幼儿时期的琴童可能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逻辑思维、高难的技巧无法理解以及正确的运用。通过运用声势训练以及肢体活动培养幼儿在钢琴学习中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及创造力也非常利于幼儿的钢琴学习。声势就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刚开始做声势训练时,可以由教师带领先拍节奏型,让其他学会模仿。在开展幼儿钢琴教学的时候,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待学生理解掌握了这种节奏型之后就可以慢慢加入“跑”的节奏——八分音符进来,可以在两种音型之间会合交叉,适当增加训练时间,作为基础的声势训练。
(一)科学性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20世纪流传甚广的、对世界音乐有重大影响的教学体系,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前进摸索,贴上了“原本性音乐”的教育标识。
随着世界音乐的发展而进步,随时代的特点而变化。在幼儿钢琴教育中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利于学琴幼儿科学地、系统接受钢琴教育,也利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结合我国钢琴教育的实际情况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本土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的幼儿钢琴教育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在不断的摸索、前进、总结、形成中与中国音乐教育所提倡的“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相呼应,也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规律性
奥尔夫教学法中所谈的原本性教育观中的“原本”一词源于拉丁文“elementarius”,意思即为“原始起点的、原始素材的、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性音乐不单单就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我们的动作、舞蹈、肢体语言相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亲身参与在里面的音乐[2]。这一点正是符合了我们幼儿钢琴教育中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畏难、自卑、依赖教师、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学习问题,奥尔夫正是从人性的原始天性出发,从心理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音乐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稳步前进,幼儿钢琴教育也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科学系统的钢琴教学方法不仅为幼儿钢琴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也对钢琴学习者今后的继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幼儿钢琴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音乐感觉为最终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所推崇的“原本性音乐”正好契合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无数琴童纷纷挤入钢琴热潮中的今天,科学有效的钢琴教学法应该是处于一线的钢琴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唯有在幼儿钢琴教学实际中不断的探索、发现,从教和学两方面有针对性的增加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训练,才能促进幼儿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的全面、具体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李坦娜,修林海,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差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4).
[4]刘玉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学生全脑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作者简介:童莉(1992—),女,四川甘洛人,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