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博(广东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庞 博
(广东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师者进行传教的时候,既可以把传道放置于某个价值体系里,又可以兼顾受教者的内心感受,使得受教者在接受教学时身心一致,达到某种境界,这便是情感教育,也可以称作心理教育。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渴望已经远远超越了基本价值,开始深层次追求自我价值,例如社会对自我的肯定。现代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向往与社会的共鸣,因此情感教育才应运而生。
【关键词】钢琴教学;情感教育;心理教育
钢琴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钢琴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可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的认知能力等。钢琴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教学和情感教学合二为一。“德智体美”的兼备成为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基本标准要求,知识在新世纪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人生价值已经无法仅仅靠知识量来衡量,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社会,更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且热爱社会,将个人优秀的精神世界传达给别人,新世纪的人才应该是物质世界极其丰裕、精神世界极其饱满的人。
高校中的钢琴教学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教学是钢琴教学的必然。
作为一名高琴教师,仅有专业的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职工,必须自身人格高尚、思想纯正,只有以身作则,学生才可以在无形中受到良好的熏陶。高校生在学校需要学习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高中生如何看待社会,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审美等。因此高校老师必须自身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够用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作为钢琴老师,除了内心秉持传道解惑的职业素养外,还要能从老师的身份里走出来,和学生做朋友,主动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例如学生的情感状态等。及时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有助于培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从而使得学生更愿意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学生被警戒要遵守课堂纪律,要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真做笔记,课后还要认真温习功课,这也被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是教学的完整过程。但是过于死板的规定往往会适得其反,令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会对学生的性情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钢琴的学习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情感宣泄口。音乐欣赏也是一种美育,学生在参与钢琴的互动中可以发现美,创造美,通过自己的性格特点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钢琴作品。通过钢琴的教学,学生可以得到情绪上的发泄,并且在学习中培养丰富的感情。感情是音乐的基础。
何为钢琴教学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以感情为基础,注重心理教育。教育是师生两方的互动,只有师生互相沟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钢琴教学里也是如此。
积极活泼的音乐可以给鉴赏者带来满满的正能量,让人热爱生命、享受生活,这也是钢琴教育的目的。钢琴教育将美妙的乐章教授给学生,学生便在美妙的音律节奏中发现美,得到放松。但是消极的音乐带给人的确实满满的负能量,容易导致人进入一种低落与失望乃至绝望的境界,是不利于人的身心的。因此钢琴教学中需要向学生灌输积极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人格的音乐。
钢琴教学中另一个关键是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教学。音乐入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每种类型的学生更乐意接受教育;当到达熟悉阶段之时,教师要耐心地督促学生勤奋练习,教导学生触类旁通;肯定音乐需要学生热爱音乐,从心底接受音乐才会在音乐上苦下功夫练习,通过成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形成对音乐的见解;钢琴教育的精华部分是发展,即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演奏钢琴的技巧,更在学习中形成了全面的价值体系,人生情操得到了陶冶。
音乐教育需要“百花齐放”,因此学生个性不可泯灭,只有不同的创造个性才能使得音乐之坛花团锦簇,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音乐是思维极其活跃的艺术,因此个人见解不必趋同,只有大家互相切磋并取长补短,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有益的教导。
换位思考是钢琴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希望以什么方式学习钢琴,学生希望在什么样的氛围中学习等,都是老师需要考虑的事情。换位思考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可以找到更适合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效果才可以事半功倍。同时,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也是帮助教学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师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才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进展以及成效,例如通过互动,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等。通过互动老师及时掌握教学的成效并且及时作出调整,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学习,以便更有效率地教学。钢琴教学不仅是对钢琴知识理论的教学,更是要达到一种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即学生通过钢琴的学习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因此,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互动和沟通,要让不同的声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张教师唱“独角戏”,而是老师要以学生为主,要多向学生发问,多让学生提问。在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里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的火花。教师在传道过程中也可以多向学生讲述音乐的奇闻异事。通过鲜为人知的音乐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让学生轮流在讲台上介绍钟爱的音乐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台下的学生也可以向演讲者提问等,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在不同的声音中逐渐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于无形中学会包容,学会坚持自我,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