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音乐的风格流派
——以江南音乐风格为例

2016-02-03 17:11马凌云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北派南派丝竹

常 悦 马凌云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二胡音乐的风格流派
——以江南音乐风格为例

常 悦 马凌云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二胡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二胡音乐细腻优美,北派二胡音乐粗犷有力。南派和北派二胡音乐又分为不同的风格,因风土人情、语言环境、历史文化不同,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本文以江南丝竹二胡风格为例,探究江南二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在各个发展时期重要的演奏家和二胡作品。

二胡音乐;江南音乐

一、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多达56个,因此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方言土语各不相同,所以造成了我国音乐风格的多样性特点。作为民族器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二胡音乐的风格也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南派二胡音乐各风格特点如下:江南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锡剧、昆曲等戏曲音乐及江南地区的民间歌曲和民间小调,音乐风格委婉细腻、优美流畅;四川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川剧、川江号子、四川山歌等民族民间音乐,音乐风格活泼俏皮或激情刚劲;湖南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湖南的花鼓调及湖南民歌,音乐风格诙谐幽默、柔美抒情;云南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以及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舞曲音调,音乐风格古朴自然或热烈奔放;广东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粤剧、潮州音乐、潮州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音乐风格明亮华美、跳跃活泼。

北派二胡音乐各风格特点如下:河北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河北梆子、河北民间音乐等,音乐风格粗犷豪放或曲折感人;山东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山东地区的劳动号子、山东民歌小调等,音乐风格质朴淳厚、强悍粗犷;秦派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秦腔、信天游、碗碗腔、迷糊调等,音乐风格高亢嘹亮或凄美缠绵;河南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豫剧、河南坠子等河南地方戏曲及民歌小调,音乐风格活泼跳荡或酣畅嘹亮;内蒙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蒙古民歌的“长调”与“短调”等,音乐风格舒缓悠长或奔放自由;新疆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维吾尔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音乐风格节奏鲜明、活泼热烈;藏族风格的二胡音乐多取材于宗教音乐、祝颂歌曲、藏戏等音乐,音乐风格浑厚深沉或热情豪迈。

南派二胡音乐的代表作:江南丝竹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邓建栋的《姑苏春晓》、朱昌耀的《扬州小调》等;四川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大凉山狂想曲》、《苗岭早春》等;湖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时乐濛的《湘江乐》、王建民的《第二二胡狂想曲》等;云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阮昆申的《云南印象》等;广东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吕文成的《步步高》、任光、聂耳的《彩云追月》等。

北派二胡音乐的代表作:河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赵砚臣的《唐山皮影调》、王曙亮的《剪窗花》等;山东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山东民间歌曲《沂蒙山小调》、张式业改编的《一枝花》等;秦派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陈耀星、杨春林的《陕北抒怀》、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等;河南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刘明源的《河南小曲》、刘文金的《豫北叙事曲》等;内蒙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黄怀海的《赛马》、高韶青的《蒙风》等;新疆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王建民的《天山风情》、周维的《葡萄熟了》等,藏族音乐风格二胡作品的代表作有王竹林的《金珠玛米赞》、藏族民歌《西藏舞曲》等。

北派二胡音乐粗犷豪放、南派二胡音乐细腻委婉。下面,笔者将以南派二胡音乐风格中的“江南二胡风格”为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江南二胡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江南二胡流派的形成与其历史、地理、人文、语言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江南属于吴、越交界之地,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也日渐繁荣。“江南”不是指广义上的“长江以南的地区”,而是特指“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冲击平原,湖泊众多、沟渠纵横,粉墙黛瓦,烟雨蒙蒙,带有浪漫色彩,因此,江南自古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有很多关于江南的浪漫诗歌。江南女子柔情似水,江南方言柔和甜美,因此,江南音乐也是柔和细腻,委婉动听的。其中,“江南丝竹”对其江南二胡音乐风格形成起到极大的作用。“江南丝竹”是苏浙皖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又有“吴越丝竹”之称。“丝竹”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先秦的典籍。《礼记·乐记第九》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不过不同于现代的“江南丝竹”。现代的“江南丝竹”产生于300年前的明末清初时期。前面提到的“金石丝竹”,指的时用于礼仪祭祀活动的乐队。后面所说的“江南丝竹”,指的是用于娱乐、宴会活动的乐队。二胡即是用于娱乐、宴乐的一种乐器,《元史》中就把胡琴列为宴乐之器。

江南丝竹中的二胡,最早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江南的,是一种叫做“提琴”的四根弦的胡琴类乐器。明朝晚期至清朝初期,胡琴类乐器逐渐在江南地区普及,成为“乱弹”、“滩簧”等民间歌舞、民间戏曲及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清朝晚期以后,两根弦的胡琴成为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乐器之一,虽然如此,这一时期的二胡却仍是伴奏乐器,缺乏独立性。民国时期,江苏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周少梅、华彦钧、刘天华等人的出现,为江南二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周少梅,中国二胡艺术的拓荒者,率先将二胡带进了学校。民间二胡艺人华彦钧,在多年的流浪生涯中,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小调、丝竹乐、锡剧等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3首二胡曲:《寒春风曲》、《听松》、《二泉映月》,发展了江南地区的二胡音乐。其中,《二泉映月》成为举世闻名的二胡作品,它的魅力经久不衰。刘天华,受“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影响,主张中西合璧,吸收西洋作曲法创作《光明行》等二胡作品,使二胡成为音乐会独奏乐器。新中国成立以后,朱昌耀、邓建栋等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江南地区二胡音乐的发展。朱昌耀创作了江南韵味的《江南春色》、邓建栋创作了水乡情怀的《姑苏春晓》。

三、结论

江南二胡艺术,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它具有小、雅、细、轻的艺术特点以及柔和、浪漫的音乐色彩,深受观众喜爱。

[1]伍国栋著.江南丝竹.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乔建中编著.华乐大典·二胡卷文论篇.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北派南派丝竹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谈南派纪录片的风格与发展路径
——以《珠江纪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