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哲(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许静哲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渐深入的当下,美声唱法的引入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声唱法凭借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全世界的范围都实现了广泛的流传,并且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美声唱法中的语言、吐字和行腔走韵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将其适度地引入到我国民族声乐当中能够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本文围绕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影响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现阶段,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在当下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而言,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学习民族声乐的人员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引入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学科中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实现了弥补,完善了民族声乐教学研究体系,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为此,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该对美声唱法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
(一)有利于突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色和风格
在对我国民族声乐中的精髓实现保留的基础之上,对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技巧、气息技巧和共鸣技巧的合理利用,对传统的发声训练运用方式等进行了调整,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在高音区域中存在的声音尖锐问题实现了较好的解决。我国民族声乐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突出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色。
(二)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声乐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方言母语使得民族声乐也呈现出了地域上的差异性,例如凤凰传奇组合的《吉祥如意》中的扎西得嘞和萨顶顶的《万物生》就分别使用了汉梵语以及藏语进行演唱。美声唱法的引入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的地方特色变得更加浓厚,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三)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唱法的新发展
在文化艺术实现繁荣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声乐也打破了传统单一模式的束缚,对于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实现了吸收,使得民族声乐的内容和内涵都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丰富,构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体系,有利于实现民族声乐唱法的新发展,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在气息运用教学上的影响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气息的控制方面,在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呼吸技巧运用实现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对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方式进行了借鉴和吸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如何控制气息的时候,指导学生在进行深吸气息之后要充分地利用横膈膜来实现对气息的保持,使得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从而实现声音的连贯和均匀;同时,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还对美声唱法中的连音唱法进行了借鉴,强调学生尽可能不在句子中间对气息进行调换,以保证声音的通畅性。
(二)在共鸣运用教学上的影响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共鸣的运用方面,主要所借鉴的是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目的是弥补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声方面存在的不足。共鸣,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打开喉咙,使得声音通道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对共鸣腔体实现充分的调动,使得发出来的声音更加圆润和连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美声唱法中的共鸣,实际上就是对真假声音的存在比例进行适度的调整,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综合利用,从而使得演唱者的声音变得更加丰富和具有美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深远效果。
(三)在咬字技术教学上的影响
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而言,其在保证吐字清晰和声音的顺畅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美声唱法出现于意大利,意大利语言和汉语语言在发音咬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咬字技巧,要求学生降低喉头的位置,适度地提起软腭和立起后咽壁,使得咽腔更加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发音不准确和吐字不清晰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水平和完善唱法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基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对传统的声乐美学思想进行继承,同时对美声唱法的训练的方式予以借鉴,进而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声乐教学模式。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更新等方面之上,例如气息控制、共鸣运用和咬字技巧等,美声唱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声乐唱法实现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苗金东,万莹.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新疆民歌声乐教学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43001):29.
[2]庞洁.浅谈美声唱法的传播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20109):77-78.
[3]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5(20109):240-241.
[4]单莺歌.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影响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4(39812):97.
作者简介:许静哲(1982—),女,辽宁大连人,蒙古族,本科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