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从民族器乐大赛看竹笛艺术发展
赵 丽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竹笛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器乐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本篇论文是从民族器乐大赛来研究中国竹笛的演奏发展和教学发展以及产生问题后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 ;教学;发展
民族器乐大赛是一个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和一次性的音乐类别的比赛,作为一个器乐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音乐修养是在比赛中能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一些实验证明:人类在任何方面都隐藏着巨大的潜力,但人们缺乏信心,又有对错误的担忧,使得人们身处于外界压力和身心失调所带来的紧张,不仅不能使人们才能高效率发挥,还阻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在器乐表演过程中,紧张的存在是普遍的,紧张对于演奏的干扰也是严重的。为什么会产生紧张?其表现的形式又如何?第一类是技术性紧张。错误的训练方法是造成这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有技术要求错误也可导致紧张。技术性紧张通常是动作器官紧张,如手腕肩膀局部僵硬等。它表现为演奏者对这种紧张不会感知,经过提醒才有可能注意到。第二类是心理性的紧张。它阻碍了技能控制的速度,使已经练成的技能不能正常发挥。可以说心理产生紧张所造成的危害远超过技术性产生的紧张。演奏者在器乐比赛中,心里紧张会导致大脑空白,忘谱,还会使动作不灵活,这都会导致发挥失常而不能得到好的成绩。
在音乐这个行业里,研究理论的可以在屋子里创作,而搞器乐和声乐的,不论唱的或演奏的怎样,都必须常进行公开表演,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敢不敢公开演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好的状态。民族器乐大赛正是帮助选拔人才的方式。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的演奏让人们认识了竹笛,了解了竹笛中有名的曲子,并且通过乐曲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民族器乐大赛推动了竹笛演奏发展,参赛者对作品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乐曲的不同理解都能展现出来,使得一首乐曲有多种演奏风格。同时出现新的演奏技巧,比如三吐音,丰富了乐曲表达愉快、跳跃性强的思想。
在竹笛教学问题上,首先兴趣是最重要的。人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人在从事喜欢的活动时会有愉快的情绪,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引起学生练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对音乐的喜爱;二是对成功的期望;三是别人给的压力。通过器乐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目标还可自我评价。想要在表演领域上获得成功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提高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兴趣不能长久,也没有长久的新鲜感,只靠督促不能使学生甘心练习,只有深入了解他们,才可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不同的难度,教师要合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简单的内容简单看,困难的内容首先要活跃轻松的气氛,使学生可以从容地面对困难。
在参加器乐大赛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演奏者产生紧张,而紧张的集中表现就是怯场。有两种原因会导致怯场;一是心理上的怯场导致生理的怯场;二是训练方面的原因。
人的情绪就像发电机,可以不断地产生能量来推动人的各种活动。人不是机器,演出场合或听众的改变,对演出效果的担心都可能使得台上台下判若两人,所以一定要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转移法;在器乐表演时让大脑充满想要表现音乐的想法。这样通过诱导就可帮助学生摆脱怯场的烦恼。所谓巧妙就是教师以平常心对待比赛,不使他们有无形的压力。同时让学生认为上台是普通的事件,和平常的台下练习没有区别,有失误也是正常的事。这样就能使学生没有心理负担。2)投入法;当演奏者忘记音乐,就只能关注技巧了,过分的关注它就好比砍柴只看斧头,反而显得不自然也容易出错。学音乐就要进入音乐,要从音乐表现需要的角度去提高技巧,与音乐融为一体。3)奖励法;不管学习什么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近似奖励法”在不同的阶段与目标相近就给予奖励,这样学生会越来越出色。
接下来我要说表演者可以自己调节紧张心理。自我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调节活动,这种暗示会不知不觉对情绪、意志产生影响。把自我暗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建立好的心境增强信心也会让演奏者获得好的成绩。放松能使音乐更有感觉地演奏。完善的技术为表达提供了可能,随心所欲的运用技术就会使演奏者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难点会消失,错误也会减少。在训练方面也需要有解决方法。首先,温故而知新。知识与技能都需要积累,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喜新厌旧,不然在比赛中由于心中无数就会失误增多。其次,器乐表演者在学习进度上由于先天禀赋不同,个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没有谁不想把乐曲练得完美,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清楚自己差在哪里,多参加器乐比赛能帮助演奏者准确定位。最后,心练与手练。弹琴不是靠手而是靠脑子,这说明了器乐表演的核心不是掌握动作或要领,而是调节动作的心理过程。如果只依靠肌肉习惯,在台上表演时稍有紧张,肌肉就会失去指挥,就会满盘皆输。
以上说的全是演奏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下几个小点是我认为竹笛教学未来发展应该注意的。1)建立更具民族性的教学方法,编写通用的教材。2)提高表演者的音乐素养。3)加强竹笛历史方面的研究。4)创作更多独奏曲,重视合奏。5)在竹笛改良方面,对竹笛多方面进行调整,稳定音色,并且方便使用于各种场合。
参考文献
[1]罗海玲.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步研究——以竹笛教学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赵松庭.笛艺春秋[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李逊芳. 上海市杨浦区学校民族器乐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郑骎.音乐类高职院校器乐专业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