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野下的高校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2016-02-03 01:49贾婀娜Jianuo
山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高校文化

文/贾婀娜 Jia E-nuo



文化认同视野下的高校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文/贾婀娜 Jia E-nuo

摘要:班级共同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精神。班级档案文化建设为培育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集体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思路。班级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集体行为、培育集体意识,巩固班级成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促进学生接受同辈文化的影响,最终有利于班级成员形成班级文化认同。然而在班级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学校采取措施重视班级档案文化建设,辅导员指导学生利用班级档案,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班级建档的自我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档案建设的兴趣等方式来探索建构班级档案文化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认同;高校;班级档案;文化;路径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是一种社会认同,是个体获得文化群体的“我们感”的途径和过程。[1](p36)班级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交往、活动的环境,班集体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角色定位、人际交往等,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班集体共同的文化认同将有利于强化班级对学生个体行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精神。

一、加强大学生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档案是班级文化的历史积淀,记载着同学及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及心路历程;班级档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班级文化的优秀成果,延续了学生的记忆,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是辅导员和班级同学共同成长的见证。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规范集体行为,培育集体意识

在班级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通常隐藏着一套价值观念体系,这一系统始终居于班级文化的核心,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文化是无形的,班级档案文化则使这种隐藏的班级文化显性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得群体文化可观、可感,有利于班级同学的接受和认同。班级档案文化作为一种可感知的外表和线索,成为揭示学生班级文化认同的符号和象征。班级档案的人文模式一旦形成,必然持久地影响着每个同学的思想和行为,使班级同学具有共同的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班级档案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维系班级秩序的“粘合剂”,成为培育班级成员统一意识的深层基础。

(二)有利于巩固班级成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认同是表示个人同他人的一致关系,是把他人的目标和价值看成自己的目标和价值的过程”。[2](p68)班级档案文化融入了希望班级成员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期望。班级档案文化有利于形成和构建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体现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团结奋斗的风向标,也是实现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因此,以校园文化为指导,进行班级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坚定共同的信念,为构建和谐校园打牢思想基础,在全班级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三)有利于促使学生接受同辈文化的影响

班级档案既是同辈成长的见证,更是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同辈的影响,他们也迫切希望从同辈集体和同学中获得动力并相互答疑解惑。班级档案记载了每个同学进步的点点滴滴,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和见证,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昭示和鼓励。班级档案彰显了同辈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距,从而积极改进不足,取得进步。班级档案传播着同辈的正能量,是不成文的准则,能使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使与班级利益相符合的行为;同时也能激起同班同学比学赶超的精神,增强班集体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当前班级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档案普及教育的宣传不足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档案知识的相关教育。大学阶段,也不开设与档案知识相关的选修课。致使多数学生不了解档案的内容和作用,不知如何建立和利用档案,不能及时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从而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需要,并为我所用。结果是许多学生的档案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对档案的权利与义务。

(二)班级成员缺乏利用班级档案的意识

班级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班集体和个人生活、学习历程的记录。然而大学生对班级档案极为陌生,不少大学生将档案片面地理解为“人事档案”和“学籍档案”等。“人事档案”的不可接触性和“学籍档案”的高大上,让大学生对档案产生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难以唤起学生对班级档案的认同和重视,更谈不上利用班级档案作为工作、学习的辅助工具,积累与探索知识的源泉,研究课题的原始根据。如,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因为粗心丢失一些荣誉证书、成绩单等,毕业找工作又需要相关的证明,很多学生采取求助辅导员的方式,却很少想到去查询下班级档案。

(三)班级档案文化建档意识薄弱

高校一般采用流动教室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很少有自己班级的固定教室。缺乏固定的场所、班级同学见面时间的不固定、班级宿舍的分散等让班级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归档等变的复杂和艰难。加之,很多大学生周游在各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中,鲜有时间来思考班级档案文化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大学生把班级档案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班干部的事情,缺乏积极的建档意识和主动的参与意识,导致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滞后或流于形式。

(四)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

档案不是孤立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和内容,它是内在有机地反映事物整体的、系列材料的集合。然而,长久以来我国人事档案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偏重静态性的资料描述,偏重历史性和过去时的反映,缺乏动态的影视材料或者动态可感的照片资料等。受此影响,学生在班级档案建设过程中也多采用纸质记录形式,让很多有价值和活力的资料如:视频、照片、光碟等都流失,使得班级档案缺乏生机和活力,更缺乏价值和吸引力。

三、建构班级档案文化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重视班级档案文化建设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档案知识的选修课,系统讲述建立、利用档案的意义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学校开课可分为两部分:基础课和实践课。基础课着重讲授档案的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认识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实践课强调学以致用,主要是向学生展示档案利用效果的实例,边学边练,教学相长。其次,学校也可以采用在线培训的学习方式、把档案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方式等,其目的主要是揭开蒙在班级档案上的神秘面纱,让大学班级档案成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第三、通过参观档案馆、校史馆,举办展览和运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档案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档案知识和档案工作的宣传,不仅可以传授档案基础知识,也可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

(二)辅导员指导学生利用班级档案

班级档案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利用等几个方面。辅导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档案是保管班集体和个人大学信息的重要方式。辅导员可以自觉地在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渗透、阐释档案的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班级档案,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如班级的评比、评优工作,参考班级档案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因为评优等工作引发矛盾。同时,在部系、年级的迎评工作、辅导员业绩考核工作、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班级档案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支撑材料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三)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班级建档的自我意识

班级档案建立过程中,学生档案意识的养成非常重要,学校应强化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档案信息转化为主动建档,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带来的误解,提高学生利用档案的自觉性。学校应该在入学后即开始督促班级成员积累个人档案资料,如参加社团活动的有关素材、获奖证书等。如果没有证书,只有奖牌,可以将其拍成照片,放在班级的档案里。四年里,如果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个人档案意识,养成积累档案、爱护档案、珍重档案、利用档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素养,那么班级档案就会更加充实、丰富,更能发挥作用。

(四)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档案建设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情给予最先关注以及时间、精力的投入。因此,如何调动大学生对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兴趣,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出台有关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各种制度和文件,明确班级建档的意义及价值,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奖励措施。如首先通过开班会的形式,明确班级档案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把班级档案的成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或作为“先进班级”评选的标准之一,定期对班级档案成果进行评比并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等方式,表扬先进,营造班级档案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建档过程中乐在其中,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和认同感。

(本文系贵州省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号:15GZQN11)

(责任编辑:阎海燕)

参考文献:

[1]周樊.和谐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2]孙非,金榜.社会心理学词典[Z].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3-0119-03

作者简介:

贾婀娜(1981—),女,山东泰安人,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lass Archival Culture in the Vis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高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