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思想探析
杨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191
反对官僚主义是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对官僚主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他总结归纳了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阐述了官僚主义的危害;深入分析了产生官僚主义的思想、社会、制度、作风等原因;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如要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发扬民主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等等。今天我们回顾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于加强当前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和人民政府的全面执政,在展现出民主、廉政、勤政良好风气的同时,一些官僚主义现象也逐渐滋长起来,成为党和政府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周恩来在领导党和政府的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对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危害、产生原因及反对措施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指导了反对官僚主义工作的开展。
周恩来非常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他对官僚主义现象作了全面的归纳,总结了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就官僚主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共概括了二十种官僚主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官僚主义现象。分析归纳这二十种官僚主义,又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官僚主义。
在廉洁从政方面,主要是三种官僚主义。一是搞特殊化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搞特殊化,利用权力、关系为自己家人、身边人谋取利益。周恩来认为:“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果图享受”,“特殊化”,“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1]二是蜕化变质的官僚主义。其主要表现是,革命意志退化,不思进取,不求进步,不关心群众。并在生活方面追求享乐,最终导致政治上的蜕化变质。周恩来指出:“官僚主义发展到这个程度,就严重得很了。”“革命热情一衰退,政治上就要蜕化了。”[1]三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一些干部为谋取私利,假公济私,违反法制,有的甚至监守自盗,知法犯法,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党的纪律方面,主要有三种官僚主义。一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即为了个人利益或喜好,不顾工作大局,互不团结,甚至相互排挤、彼此隔阂,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和党的团结。二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即为了一小群人、一个圈子的人的利益,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违反纪律,结党营私,搞派别斗争,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和战斗力。这两种官僚主义,都是为了自己或一群人的利益,不惜违反纪律,搞个人主义、派别主义,坏党的团结,影响恶劣。三是走上非常危险道路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为了达到个人或一小群人的目的和利益,违反国家法律、党的纪律和法规,实施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凌群众甚至作奸犯科、害党害国等恶劣行为。这是最严重的官僚主义,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官僚主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党风方面,主要是五种官僚主义。一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脱离党的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实际情况,作出决策极容易导致失误,消极影响很大。二是官气重、作风粗的老爷式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缺乏民主作风,不能平以待人,对下属颐指气使,容易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不重视业务学习,不愿虚心请教。有功劳极力争取,有过则找借口、推到他人身上。四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不注重个人修养,职位越高,脾气越坏。不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对生活环境、工作条件要求越来越高,造成歪风邪气。五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即对工作和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关系自己利益的事情不惜手段,向党要名誉、要地位,只重视自己的利益,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
在执政方面主要表现为慵懒散,主要是五种官僚主义。一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做官不为百姓,只为自己,且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二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工作业务的学习和进步。占着位子不做事,行滥竽充数之事。三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主要是很多应该做的事情工作自己不做,让下属做,养尊处优,极不认真的对待工作。四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做事糊里糊涂,得过且过,无所用心的对待工作,容易造成工作事故。五是无头脑、迷失方向式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表面看起来非常忙碌,实际上对待工作态度极不认真,马马虎虎,没有章法,容易造成工作没有实效的后果。六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即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浪费资材、不务正业等,容易造成各部门相互掣肘、机关扩大、人员膨胀与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等不良后果。
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是四种官僚主义。一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工作方法不对头,骄傲自大,不听人言,任意指挥,给工作执行和落实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办事拖拉,不愿、惧怕承担责任或逃避任务和责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待工作比较消极,容易造成工作失误和无法落实的后果。三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形式主义,即发布的指示多、开的会议多、作的报告多、发的报表多等,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容易造成行政和人力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任务落实不到位等。1954年10月31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指出:“办公手续以简捷为好,不要公文来往太多。”[2]
周恩来列举的二十种官僚主义基本上概括了官僚主义的所有表现形式,并深入分析了其具体表现和危害。1963年5月和6月,周恩来两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和警惕官僚主义问题。他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在我们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严重的虽然是少数”,但“官僚主义的态度和作风已经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许多损失,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1]他强调:“如果我们对官僚主义不提起足够的注意,不论干部,不论群众,都会慢慢地蜕化下去。”“官僚主义最严重的就是革命的意志衰退。”“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3]
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恩来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封建主义糟粕思想的遗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是产生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社会原因;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制度不够健全,是产生官僚主义的制度原因;一些领导脱离实际、不搞调查研究,机关层次和干部过多,也是导致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
封建主义糟粕思想的消极影响是造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中国封建主义历史很长,其中一些糟粕思想和消极影响遗留至今,是产生官僚主义的重要诱因。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讲话谈到这一问题。1952年1月5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指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毒害,在中国的阶级社会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1]1963年10月25日,周恩来在听取中共伊春市委负责人汇报问题时指出:“长期的封建制度以及国民党统治的影响,染上了封建、官僚、买办习气,这是历史原因。”[3]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风的侵蚀是造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他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消极腐朽的一面是导致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1951年12月7日,周恩来主持政务院政务会议,在讲到开展增产节约和“三反”运动问题时指出:“要警惕资产阶级坏的一面,即它带来旧的封建的和帝国主义的买办影响,贪污腐化的风气。这一点,我们不要隐讳,也不要估计得过低。”[2]1952年1月11日,他在政务院政务会议上讲话,强调在“三反”运动中要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他指出,运动开始后,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资产阶级侵蚀问题,一定要向广大人民讲清楚,三年来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二是官僚主义问题,其特点是麻木不仁,看不见资产阶级的侵蚀。”[2]在这次讲话中,他明确地提出资产阶级侵蚀是造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
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发挥不够,是导致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根源和制度原因。周恩来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多次谈话,明确的阐述了这个问题。其中,仅1956年他就在不同场合几次谈到了这个问题。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指出:“集权集得多也有好处,就是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搞起来了。但是,也有毛病,也带来了阴暗的一面,就是容易缺乏民主,忽视民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很容易生长出严重的官僚主义”。[2]同年5月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司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谈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集权比较容易。“中央集权的政府,权太多了,很容易养成官僚主义,要时常警惕。”[2]同年7月18日,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又指出:“用最大限度的集中权力,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的利益,得出了最大的成绩。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状况:忘记了民主,结果是滥用权力,强迫命令,官僚主义。”[2]
领导干部不深入实际、不搞调查研究、脱离群众,是导致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报表多、乱是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周恩来指出脱离实际是造成这种现象重要原因。1964年12月23日,周恩来草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彻底精简农村报表的通知》稿并致信刘少奇说:“各种报表所以又多又乱,主要是许多机关和领导干部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习惯于靠听汇报看报表指导工作。同时,在我们统计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群众,只顾完成所谓‘全面统计’任务,不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的错误思想也极严重。”[3]他还提出,机关层次和干部过多也是造成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1964年11月,周恩来在召集一次座谈会讲到机关干部问题时指出:“机关层次多,干部就多,官僚主义也多。”[3]
周恩来意识到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和严重,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反对官僚主义。在对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周恩来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措施和思路,即:要重视抵制封建主义糟粕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发扬和扩大民主,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要使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搞好调查研究,切实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
反对官僚主义,必须重视抵制封建主义糟粕思想的消极影响。1952年1月5日,周恩来在一次政协会议上指出,官僚主义等现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要完全彻底地铲除这一积害,必须全社会都动员起来。”[2]1956年11月10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指出:“我们尽管打倒了封建主义,但封建官僚的习俗在社会上还存在着。”“如果不有意识地经常地排除某些旧的社会习俗,它就会经常来侵蚀我们。”[2]1964年11月20日,周恩来在召集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和各中央局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旧社会的积习很深,要不停地进行扫除。”[3]他还提出,要反对封建主义消极影响中的等级观念。1964年5月28日,周恩来就《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消息指出:“是否有等级观念,是否以感情代替政策?我活着一天总要在等级问题上讲讲,使我们的下一代不致有等级观念。”[3]
反对官僚主义,必须抵制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1952年1月,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对于资产阶级行贿、欺诈等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打击和铲除而任其发展下去,则我们革命党派、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团体日益受着资产阶级的侵蚀,其前途将不堪设想”。他还提出:“我们号召全国工商界人士参加这一斗争,进行检举和坦白运动。”[2]随后,他又多次号召反对资产阶级的腐蚀。同年1月9日,周恩来在一次大会上讲话:“号召全国党、政、军、民的全体工作人员以极严肃的、认真的和负责的态度,无例外地来参加这一斗争,来反对资产阶级的侵蚀,来洗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2]同年3月8日,周恩来在主持政务院政务会议时指出,“三反”、“五反”运动的任务是“改造私人工商业,改造国家工作人员,树立社会新风气,建立健全国家制度。”[2]
反对官僚主义,要发扬和扩大民主,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1956年5月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司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发扬民主,解决集权问题,反对官僚主义。他指出,如果只强调民主也会有些副作用,会带来极端民主化。“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2]即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有效防止官僚主义的产生。4月28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指出,集权过多,缺乏民主,忽视民主,是产生官僚主义的重要原因。为此,他提出:“我们的制度要求我们不仅不能扩大和怂恿这种事情,而且要防止这类事情。”[2]同年7月8日,他在接见南斯拉夫大使波波维奇时说:“现在可以扩大民主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正在从事研究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体制问题,以防过分集中所带来的缺点和阴暗面,也就是官僚主义。”[2]周恩来还提出,反对官僚主义,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注意听取和保留不同意见,扩大民主。1956年9月25日,他在接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产党代表团时指出:“应注意党内党外的意见,如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就会产生官僚主义,就会落后。”[2]
反对官僚主义,必须使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1963年12月2日,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报告谈到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时指出:“在‘五反’运动中领导干部必须严格地检讨和批判官僚主义,应该定期地下去蹲点,以便接近群众,了解实际,学会以平等态度、以勤务员的身分对待人民。一般干部应该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3]1964年11月20日,周恩来召集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和各中央局负责人座谈会,在谈到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时指出,要给各省讲,对下边采取两分法:“第一相信,第二要有点怀疑,有怀疑就去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下边的报告。”[3]反对官僚主义,还要重视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963年6月18日,周恩来召集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成员谈话,在谈到反对官僚主义问题时指出:“在抓当前工作的司时,一定要腾出手来把领导机关的反官僚主义斗争搞深;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发动群众,总结群众的经验,纠正缺点。”[3]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党和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对官僚主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并在实践方面做了重要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反对官僚主义工作的开展,为遏制和减少党和政府内官僚主义现象的滋生、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党的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周恩来所论述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仍程度不同的在党内、政府内存在着。今天,我们学习和重温周恩来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现象的重要思想和论述,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周恩来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周恩来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D262.6
A
2095-4379-(2016)25-0097-03
杨肖(1985-),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