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春,苑泽宁,焉申堂
(1.黑龙江省湿地管理中心,哈尔滨 150036;2.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生态建设
黑龙江省兴凯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王仁春1,苑泽宁2,焉申堂1
(1.黑龙江省湿地管理中心,哈尔滨150036;2.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介绍兴凯湖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区域概况,根据黑龙江兴凯湖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实施内容、实施具体做法及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生态效益;湿地保护;实施机制;兴凯湖
党的十八大提出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习总书记多次谈及该重要理念,重视生态问题,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生态效益补偿即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矛盾的有效机制。根据财政部农业司和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做好2014年湿地保护补助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财农便〔2014〕15号),黑龙江省在兴凯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兴凯湖是中俄界湖、国际重要湿地,是黑龙江省最有特点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几乎容纳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种。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面积222 488hm2(约2 225km2),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草甸、沼泽、湖泊和森林组成了一个完整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与俄罗斯一侧的湿地相连,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1.1主要实施范围
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区域为东经131° 58′30"~133°07′30",北纬45°01′00"~45° 31′30",包括密山市的白鱼湾镇、兴凯湖乡、承子河乡,农垦牡丹江管理局的8510、兴凯湖农场,鸡西兴凯湖管理委员会直属的兴凯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保护区及周边1km范围内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10万亩,这些耕地95%以上均为稻田地,其余种植玉米。兴凯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主体分别为密山市政府、农垦总局和兴凯湖保护区管理局[1]。
1.2迁徙鸟类对保护区及周边农田破坏情况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是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每年4月,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以及台湾、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地数十万只候鸟迁飞至兴凯湖,包括鹭类、鹤类、雁鸭类等,部分停留在兴凯湖区域进行繁殖,大部分经停留进行食物补给后继续迁飞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每年10月,来自远东地区的候鸟经过兴凯湖区域迁飞至南方越冬。每年从这里迁徙的大部分鸟类以粮食为食,鸟类对农作物的破坏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撒种和插秧时破坏种子和秧苗,秋季直接吃掉粮食,对保护区及周边农田造成一定破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据调查,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1km范围内每年受损较为严重的农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每年减产20%~30%,按平均9 000kg/hm2计算,每年损失约合人民币3 960万元。
1.3保护鸟类及环境与农业发展间的矛盾
一方面,为了保护粮食不被鸟类破坏,农民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对付鸟类。如在鸟类迁徙季节坐在田间地头看守;扎草人、放鞭炮、敲锣等吓唬鸟类,但时间长了就会失效;更为严重的下药饵毒死鸟类,对鸟类造成极大危害,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另一方面,由于迁飞路线上大部分为农垦施业区,农垦进行大型机械集中收割,持续时间较短,收割后立即进行秋整地黑色越冬,迁徙鸟类到达该区域后无法获得有效食物补给[3]。春季3月候鸟迁飞到兴凯湖区域时,由于农田还被积雪覆盖,雁鸭类为主的候鸟也无法获得食物补充,2013年,曾发生鸭子大规模饿死的情况,有的鸭子都在公路上觅食(捡食运粮车散落的稻谷)。
2.1实施机制
为了解决因鸟类迁飞而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同时维护鸟类迁飞通道的安全,2015年兴凯湖湿地实施了以粮食损失补偿为主体,结合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主要采取了预留地模式管理,即预留农田集中补食区+有效扩散区+固定投放区的策略。在候鸟迁飞的主要地段预留固定的补食饲料田,全部预留地块在鸟类迁徙季开始,作物开始收割的时候,不进行收割,在鸟类迁徙季结束,落雪之前收割作物;每年春季3月在5~10处候鸟迁飞集中区域人工进行投食,保障迁飞通道安全。
2.2实施内容
2.2.1鸟类迁徙通道远程监控
在鸟类迁徙重点区域架设远程监控系统,并采用流动监测车辅助,对保护区实行全方位覆盖,实时掌握鸟类动态。以龙王庙、东北泡子、小兴凯湖等核心区候鸟集中分布区为依托,建立拥有5个(5~10km)远距探头和4个球形摄像头组成立体监测体系,通过远程监控覆盖项目区主要监测点位,监控面积达56 074 hm2。
2.2.2鸟类食物补给
2014年,小兴凯湖北侧承子河乡利湖村预留水稻14.7hm2;2015年,在兴凯湖保护区小兴凯湖北侧承子河乡利湖村预留水稻36.4hm2,白鱼湾镇长林子村七组南侧预留水稻98hm2。兴凯湖农场29作业站预留水稻13.33hm2。在兴凯湖保护区小兴凯湖东侧鸟类较集中的区域,兴凯湖水产养殖公司选择156hm2稻田作为食谷鸟类补食基地。
2.2.3预留地补偿
预留鸟类迁徙通道采食基地,其中:兴凯湖农场:水稻田120hm2。8 510农场:预留农田面积95.6hm2。
2.2.4环境综合治理
主要对兴凯湖乡、承紫河乡、白鱼湾镇、兴凯湖农场、8 510农场、保护区湖岗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2.3实施及管理经验
2.3.1鸟类食物补给
在秋季收获粮食时按照1:1:1的方式进行收割,即农民收获作物1/3,帮助保护区管理局有关部门收获作物1/3作为春季候鸟迁徙季节的食物补给,剩余的1/3作物作为鸟类秋季迁徙季节的实物补充留到地里不作收割。其中农户的1/3作为收割保护区管理局收获物的人工费、运输费,又作为剩余1/3作物的管护费。
2.3.2预留地补偿
①预留地选择依据
主要采取鸟类迁徙通道远程监控,在鸟类迁徙重点区域架设远程监控系统,并采用流动监测车辅助,对保护区实行全方位覆盖,实时掌握鸟类动态。
龙王庙核心区29队靠近松阿察河水稻田、8510农场西莲花泡、承紫河乡和白鱼湾镇靠近小湖北侧水稻田是迁徙季雁鸭类取食的集中区。经过10月-11月连续监测表明,兴凯湖流域迁飞鸟类主要以雁鸭类为主,占迁飞鸟类总数的80%以上,迁飞过程中主要以临近自然湿地的水稻田为主要食物来源。经对比观测,预留地区域(如西莲花泡、29队等)的雁鸭类集群明显比往年增加,大大减轻了周边农田受损程度,证明了我们选择预留地位置的正确性,固定食物基地补偿模式是成功的,在以上区域设置固定补食基地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②预留地选择条件
1)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或者有安全屏障。采取措施限制固定补食基地周边人为活动或采取遮蔽手段,如水稻田旁边有高科作物或者树木遮蔽,或设置标志牌提示,如在8510的道路两端设置提示:进入鸟类固定补食基地附近,不要鸣笛和大声讲话。
2)附近有明水面或者天然沼泽湿地,为鸟类提供休息的场所和游泳的地方。在没有预留地的时候,雁鸭类都是赶在早上3~8点,下午5点至黑天之间,以集群方式飞到离沼泽湿地最近的农田进行取食,太阳升起后回到沼泽湿地休息。
3)水田水位要求。对于水位要求基本确定在10cm~30cm之间。雁鸭类喜欢水面,基本不在没有水的水稻田取食,但水位不能过高,淹过水稻穗就无法取食,另一方面,雁鸭类喜欢落在倒伏状态下的水稻田里取食,因为水稻的高度40~50cm,雁鸭类取食困难。
③预留地作物选择
经实践检验,损失主体为水稻田,旱田地基本上没损失,下年度将不安排预留高粱地,或者尝试种植玉米等其他几种作物继续试验,探索适合预留的作物。
④预留地块管理
根据预留地块权属特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集体权属。采取“整租统管”的工作模式。实施单位将涉及地块全部从农户手里按照市场价格租赁过来,在耕种季节雇佣农户进行漫撒播种,田间管理除必须的供水等措施,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可保持一定的水草综合分布自然特征,创造迁飞候鸟喜欢的栖息生境;第二种为国有权属。农垦涉及耕地在项目实施前全部收归国有,由农场进行集中种植管理,秋季不进行收割,候鸟迁徙结束后再进行集中收割,所余粮食进入正常的市场流通环节,结余资金用于下一年度补偿。
⑤管理经验
1)属地化的实施主体
考虑兴凯湖土地权属的特殊情况,在项目实施上,采取了谁的权属谁负责实施的原则,明确了权、责、利,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有序推进。
2)集中分散的组织领导
黑龙江省建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各种问题,各项目实施单位依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分别开展工作,保证了项目的高效运行。
3)科学合理的项目筹划
省湿地主管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各行业专家和基层单位的建议,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4)第三方监测机制
由于补偿资金额度确定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资金分配环节矛盾相对较为突出,我们引入第三方的监测机构开展独立的损失调查,实施单位根据监测报告支付补偿资金。
2.3.3关于环境综合治理
①兴凯湖乡环境综合治理
对兴凯湖村进行卫生治理,清理卫生死角。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购置垃圾车2台,垃圾箱100个。对兴凯湖乡总排干渠和一、二排干渠进行清淤,在兴凯湖村五组建设拦污(作物秸秆)闸1座。
②承紫河乡环境综合治理
承紫河乡利湖村建设拦污(作物秸秆)闸2座,将利湖村、承紫河村、光荣村、继红村渠道进行清淤,顺畅渠道排污(秸秆)功能。对利湖村进行卫生治理,清理卫生死角,购置垃圾车2台,垃圾箱60个。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
③白鱼湾镇环境综合治理
白鱼湾镇白泡子村湖口建设30米宽拦污(作物秸秆)闸一座。将白鱼湾镇白泡子渠、长林子渠、湖沿渠进行清淤,顺畅渠道排污(秸秆)功能。白鱼湾镇莲花旅游区建设标准化公厕两座。白鱼湾镇白泡子村、湖沿村、长林子村、临湖村、莲花村等分别进行卫生治理,清理卫生死角,购置垃圾箱100个。
④兴凯湖农场环境综合治理
清理死树、倒树5 000余株;清理湖岗垃圾;清理29队、27队废弃建筑物;
清理湖岗环境卫生需购置环保垃圾桶;购置扫路车一辆、垃圾中转站一套、垃圾运输车、污水运输车一辆、购置卫生厕所10个。
⑤8510农场环境综合治理
购置垃圾车1台、吸粪车1台、垃圾箱40个、公厕4个、移动管护房1栋,设置固定宣传牌4块。
⑥保护区湖岗环境治理
计划将从兴凯湖农场27队至白鱼湾镇湖沿村35km长的湖岗上现有的40个打渔点从湖岗上分散建筑,迁至统一规划区内。在湖沿村南侧湖水倒灌的区域客土造岗500延长m,形成底宽30m,顶宽10m,高3m的沙岗。在湖沿村风沙口和客土造岗地段,以适合本地气候的兴凯湖松、兴安桧为主,实行乔灌结合,林草结合,恢复植被13.333hm2。
3.1预留地补偿
从统计的情况看,预留地粮食损失约50%。即预留66.667hm2地,损失33.333hm2地的粮食。最终统计数据表明,预留地基本上都是绝产状态。具体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粮食完全被迁徙鸟类吃光;②大部分受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成群的雁鸭类集中在水稻田里取食踩踏,不断起飞降落造成稻谷脱粒和整株倒伏,导致后期的人工收割成本成倍增加(正常的水稻收割都是机械作业),所剩余水稻价值不抵人工成本(收割机费用为1 300元/hm2,人工收割费用达2 000元/hm2,视倒伏状况大为增加),基本上都放弃收割。另一方面,雁鸭类造成损失还与其取食效率成正比,调查发现,雁鸭类往往整个稻穗撸食,其真正吃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散落在水稻田里。因此,雁鸭类造成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③轻微损失。人为干扰严重的位置,鸟类基本上不去取食,此部分正常收割,不予补偿。
3.2补偿区域
2015年,承紫河乡有部分地块落在保护区周边一公里范围之外,为保持政策一致性,我们没有实施补偿;与该乡接壤的部分农田受损,因不在原方案上报的地块之中,也没有进行补偿。建议2016年在制定方案时,参考2015年损失比例,考虑周边地块的扩展性,对预留农田附近的农田也进行相应的补偿,在监测粮食损失的时候一并纳入监测报告,由就近的实施单位进行补偿。
3.3减小人为干扰
考虑到雁鸭类怕人的特性,应该在9月份停止预留区域的人为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提示牌或限制车辆及人员进入的措施。
[1]曾涛.兴凯湖温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2]朱井丽,吴庆明,李晓民,等.兴凯湖保护区迁徙季节水禽多样性及种多度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9):132-134.
[3]王献溥,于顺利,刘振杰.黑龙江省兴凯湖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及其有效资源[J].野生动物,2006,27(2):29-32.
[责任编辑:路实]
Study on ecological benefits compensation of Xingkai Lake Wetlan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NGRen-chun1,YUANZe-ning2,YANShen-tang1
(1.Wetland Management Center ofHeilongjiangProvince,Harbin 150036,China;2.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Introduce the over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Xingkai Lake area,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in Heilongjiang Xingkai Lake wetland,implementation content,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experience,analyze existingproblems,put forward tosolve the countermeasure.
Ecological Benefit;Wetland Protection;Implementation Mechanism;Xingkai Lake
F323.22
A
1673-5919(2016)05-0100-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6.05.030
2016-07-28
王仁春(1962-),男,哈尔滨人,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湿地保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