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

2016-02-02 06:19侯再宣
理论观察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青年群体,因生源不同,其价值观千差万别。作为文化视野开阔思想较活跃的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并存的高校,易受到各种非主流价值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理应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34 — 02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其价值取向正确与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高校作为大学生培育的主体,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呈现的普遍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呈现出以下普遍特点:一是,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对竞争缺乏深层次了解,曲解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变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已从高考竞争转移到未来就业竞争、职业竞争和工作竞争,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追求,竞争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在教学实习环节:逃避实习,弄虚作假;在求职环节:简历作假,缺乏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意识,为谋得某一职位,一些大学生不惜牺牲个人价值和道德。二是,突出“自我”表现。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有较高的理想、完美的人生设计。然而,在进行自我价值追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自我完善。一些大学生因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知行脱节,过于突显自己,易被排斥和不受人尊重;三是,忽视自身政治觉悟的提升。主要体现为:(1)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不坚定,怀疑共产主义,对国家前途感到茫然甚至不关心国家的发展;(2)对党的基本路线缺乏系统的认识或认识模糊甚至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对腐败现象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认为是官必腐;(3)“知行”脱节,道德行为准则时而失范。受传统文化熏陶,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与基本道德相悖的现象,如考试作弊、网络用语不文明等还时有发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

“社会思潮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以一定的社会群体心理为基础并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内核,集中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并在传播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意识形态。”〔3〕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其价值观处于树立和形成阶段,如果不主动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其价值观就会发生蜕变和动摇。面对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建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结合实际,从学校办学思想、所处区位、学科建设、日常管理等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时代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理论,每一理论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指导地位,结合当前形势,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教育,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来推进高校思想教育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提炼和升华,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之中,就需要对高校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不断用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面貌呈现马克思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之成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理论门槛和理论基础。

(二)建立健全的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机制

大学生具有较高地科学知识素养,其价值观处于形成和确立时期,价值观极易受到蛊惑。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方法。高校各教学部门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加强高校公共政治课的谋划和督导,把课堂教育作为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宣传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程,把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活动,作为鼓励学生的参与途径,使校园形成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理论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必须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放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的至高点。在多元社会思潮并存的校园,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同,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大学生宣传和传输核心价值观,包括把传统的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精神等与当今价值与传统价值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成为大学生受非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又一阵地,高校应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阵地。社会思潮传播形式之一就是“社会舆论的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及互联网”。〔4〕因此,高校应把利用网络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利用网络的广泛性、便捷性、综合性提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度,把网络作为校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和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各种文化之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夯实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二是要创新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形成 “一元主导、 多元发展” 的校园文化格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人人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深刻把握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对于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四)与时俱进,进行社会主义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价值的认知在于人心,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在今天的中国,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注重学习,即使知道是正义的也不去做,知道是错的也不去改的现象时有发生,纵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我国社会道德似乎没有进步反而呈现倒退趋势,这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把“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教育的道德基础,作为大学生衡量得失,判断是非的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之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校园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培养知行合一、品行兼优的大学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高校应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培育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主渠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推动我国不断发展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高校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同时,要弘扬社会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活动中,就要将社会主义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于高校的教学、课堂和管理各个方面,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结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疏忽,对西方价值理念的赞赏。“如果中国要想避免在苏联发生的灾难性进程,那么,苏联听任与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相联系的政治和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内任意发展的这一教训,还是值得记取的。”〔6〕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于维护我国主流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受社会思想影响的主体,如何引领?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方略。惟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中,才能塑造价值认同,促进社会持续和谐与繁荣。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国无德不兴〔EB/OL〕.〔2014-05-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11.html

〔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3).

〔3〕侯再宣,童欢.新媒体语境下社会思潮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引领研究〔J〕.2015,(07):161-163.

〔4〕纪廷许.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J〕.日本学刊,1999,(03):100-115.

〔5〕程增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2,(07):106-108.

〔6〕〔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M〕.曹荣湘,孟鸣岐,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