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乡调查”对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现实启示

2016-02-02 17:52潘国红
苏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维埃文集乡镇

潘国红



毛泽东“两乡调查”对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现实启示

潘国红

提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冈乡、才溪乡两地苏维埃充分发挥代表会议作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各项工作走在全苏区前列,被称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毛泽东“两乡调查”所总结和推广的基层苏维埃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经验,对于当前破解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难题,提高履职质量和水平,推动乡镇人大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优越性的充分显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苏维埃;民主建设;乡镇人大;启示

1933年11月18日,为总结基层苏维埃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经验,给即将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率领苏维埃中央政府检查团到长冈乡开展调查研究,接着又在同月26日到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进行调查。回到瑞金后,写下了《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两篇调查报告(后公开发表时分别改题为《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以下简称“两乡调查”)。在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两篇调查报告印成单行本发给每个代表。毛泽东同志在向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决议中,都表彰了长冈、才溪两个模范乡,称他们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号召全苏区向他们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6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38页。在“两乡调查”的基础上,1934年4月毛泽东又撰写了《乡苏这样工作?》,全面总结了两地在民主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阐述了乡苏维埃的工作方法和具体要求。“两乡调查”所总结和推广的两地苏维埃工作经验,有力推进了乡村基层苏维埃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有效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和壮大。温故而知新,重温“两乡调查”,不仅对于我们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两乡调查”所总结推广的乡苏维埃民主建设经验

苏维埃原是俄文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最初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创建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毛泽东“两乡调查”中提到的乡苏维埃(也即“乡苏”),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省、县、区、乡(市)五级政权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苏维埃政权机关既是议事机关,又是工作机关,苏维埃代表既是代表会议的成员,同时又负责一部分具体事务工作,体现了议行合一原则,适应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需要。长冈乡属江西兴国县,1928年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0年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才溪乡是上才溪乡和下才溪乡的合称,位于福建上杭县,1929年冬,才溪乡所在的才溪区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毛泽东“两乡调查”总结了长冈、才溪两地苏维埃工作经验,特别是民主选举、发挥代表会议作用,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办法和措施。《长冈乡调查》共分政治区划及户口、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地方部队、群众生活、公债的推销、合作社运动、文化运动、卫生运动等20个方面,全文不足2万字,其中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3个方面用了约5000字的篇幅,是全文的重点内容。《才溪乡调查》共分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7个部分,全文不足1万字,其中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3个方面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也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两乡调查”总结推广的模范乡苏维埃民主建设经验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代表选举发扬民主,尊重选民的选举意见。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极为重要的一环,民主政治首先应该体现于民主选举。通过民主选举,既可以保证作为权利主体的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可以保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最有觉悟最先进最积极的分子。早在1930年10月,毛泽东就注意到苏维埃机关中“政府人员的弊病”。第一条是“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欢接近群众”。第四条,也是最大的一条弊病就是“强奸民意”。政府委员由少数人定了就是,代表大会选举只是形式。*《兴国调查》(1930年10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版,第245-246页。毛泽东提出,要改变这一弊病,必须实行苏维埃选举的群众化,在选举中尊重选民的选举意见,提高选举的民主质量。在毛泽东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1933年的中央苏区的选举工作搞得非常认真,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典型和模范。“两乡调查”中讲的“此次选举”就是指的是1933年的乡苏维埃选举。长冈乡和才溪乡选举,均专门成立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宣传和选民登记,张贴选民榜,公布候选人名单,以村为选举单位召开选举大会。长冈乡和才溪乡选举的选举大会都开得非常成功。长冈乡“工人在乡苏开会,到了百分之九十,余是病的,未到。农民分四村开会,到了百分之九十三”。*《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6页。才溪乡“选民到会百分之八十”,“老人也撑着棍子到会”,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7页。长冈乡和才溪乡选举积极落实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引导她们参与苏维埃政权的管理。这次选举,上才溪75个代表中,女的43个,占近60%。下才溪91个代表中,女的59个,则占了65%。*《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6页。毛泽东在充分肯定两地选举成功的同时,也指出选举中的不足。长冈乡选举的缺点是选举宣传不够,还有就是没有实行差额选举,“候选名单人数恰如应选人数,没有比应选人数增加一倍,因此群众对于候选名单没有批评”。*《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7页。才溪乡“在选举大会上发动选民提案交新选代表讨论,这一方面则没有什么表现”。*《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8页。

(二)提高乡代表会议质量。“乡代表会议是全乡的最高政权机关”,经过代表会议的讨论,执行苏维埃的一切政策法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47页。长冈乡代表会议议事日程经常是:(1)开会,(2)报告,(3)讨论,(4)其他,(5)散会。会前公布议事日程,“拿纸写好贴起来”。代表会议讨论的问题切合实际。例如十一月八日开的一次会议,讨论了军事动员、经济动员、修整河堤道路、拥护区苏等事项。*《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89-291页。此次讨论的各问题都是“选举大会中选民的提案交乡苏讨论者”,均是具体问题。会后检查督促,推进问题解决。长冈乡两次代表会议之中,一次是讨论问题的,另一次是检查工作的。每次检查工作的会议之前,各村值日代表召集所属代表开检查会,由值日代表以其结果在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报告后,讨论未曾做到的及做得不好的如何做到及时改正。毛泽东在《乡苏这样工作?》中推广了两乡开好乡代表会议的经验,即每次会议应有一个主要议题,另有一两个次要议题。事先主席团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报告的内容要有切实的材料和意见,只讲空话的报告要取消”。*《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48页。讨论问题要切合实际,每项工作要规定切实的办法和完成的时间,形成决议之后,要记录在案,以便下次检查。

(三)充分发挥乡苏维埃主席团作用。乡苏维埃主席团,是乡代表会议闭会后全乡最高政权机关,由乡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执行代表会议和上级苏维埃的决议与指示,领导全乡的工作。长冈乡“苏维埃成立以来即有常委会”,主要由乡苏维埃主席、副主席、文书、中共支书、少共支书五人组成。*《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1-292页。才溪乡则是每村代表各自开会选举1人成为乡苏的“代表团”(即主席团)。“每次代表会开会之先,召集代表团开会,预先准备”。*《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4页。毛泽东在《乡苏这样工作?》中明确了乡苏维埃主席团的人数(大乡7人,小乡5人,设主席、副主席和文书)和各自的职权分工。主席团的任务是坚决执行乡代表会议和上级苏维埃的决议和指示,积极领导全乡的工作。主席团会议,5天召开一次,每次不超过2小时,研究处理不需要提到代表会议讨论的比较小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主席团人员必须紧张切实地工作,反对“松懈懒惰”和“强迫命令”作风。

(四)密切代表与居民的联系。“村的代表主任制度及代表与居民发生固定关系的办法,是苏维埃组织与领导方面的一大进步。”*《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6页。长冈乡每个代表“管辖”的居民二十几人至五十几人不等,如长冈村的代表李求应,他“管辖”五十多人。每个代表手中有一个居民册,册上分为男成年、女成年,男少队(可当长夫)、女少队(可当短夫),男儿童、女儿童。*《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2页。才溪乡每个代表“管辖”的居民,“有十多人的,二十多人的,三十多人的,四十多人的,以五十多人的为最多”。*《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3页。长冈乡在村、乡两级设立扩大红军、土地、山林、建设、没收、查田、教育、卫生等乡苏下的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是群众团体。长冈乡的村委员会(许多的委员会在村都有),使苏维埃联结了更广大的群众,这是苏维埃工作发展到高度时的很好的创造。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代表与居民联系的制度,“将乡的全境划分为若干村,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长冈、才溪、石水等乡的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6页。

(五)加强对代表工作和乡苏工作的评议监督。对代表工作和乡苏工作的评议,是与代表的选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长冈乡未改选前的80多名代表中,最好的60%。中等的35%。最差的5%(4个)。“这四个最差的是两男两女,很笨,又不积极,十次会只到四次,到了也不听事,更不发言。对群众态度“粗”,群众不喜欢这四人。七月把他们改选了。”*《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3页。上才溪53个代表中,最积极的20多个,中等的20多个,最差的1个。“这个最差的代表,十次会只到三次,忙于找自己的生活,分配工作不上紧做,批评了多回,被代表会开除。”*《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3页。在新的“乡苏”代表选举中,下才溪乡把160多人(内应选91人)候选名单一村贴一张,每张均写160多个名字,让群众批评监督。群众在各人名下注意见的很多,……其中注“好”、“不好”等字的多,注“同意”或“消极”的也有,有一人名下注着“官僚”二字。受墙报批评的20多人,被批评的都是只知找自己的生活,不顾群众利益,工作表现消极的。*《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37页。在长冈乡的代表选举中,毛泽东批评他们,工作报告后选举候选名单“也曾提出要到会群众批评乡苏工作,但无批评者”,“工作报告会议上没有尽力发动群众对乡苏工作的批评”。*《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97页。

长冈、才溪两地苏维埃充分发挥代表会议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保障和维护广大群众参与政权建设,各项工作都走在全苏区的前列。毛泽东称赞:“他们的工作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因为他们与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的工作收得了很大的成效。”*《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87页。两地苏维埃的工作,使群众认识到苏维埃是“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权,群众真心实意拥护革命,支持苏维埃,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苏维埃。长冈乡全部青年壮年男子(16岁至四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320人,占79%。上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16岁至55岁)554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485人,占88%。下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765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533人,也占了70%。*《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41页。

二、“两乡调查”对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启示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建设国家、治理国家的一次伟大实践,它孕育了20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王敏:《毛泽东“两乡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重读〈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版,第281页。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真正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权建设的民主权利,也开辟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天地,它优胜于中国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乡镇治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接近,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直接,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受制度层面和现实层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呈现出越来越弱化、边缘化、功能退化现象”,存在着重视程度缺乏、自身履职缺位、法定会议缺失、活动开展缺勤、履职条件缺少等诸多薄弱环节。*佘俊:《乡镇人大的薄弱环节及其改进》,《人大研究》2016年第2期,第13-14页。作为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的后来者和继承者,要站在历史高度,掌握“两乡调查”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建设苏维埃国家的战略思维和群众思想,借鉴“两乡调查”所展现的开展苏维埃工作的经验,坚持人大制度自信,破解乡镇人大难题,不断提高履职质量和水平,推动乡镇人大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优越性的充分显现。

(一)提高乡镇人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县、区下的乡(市)苏维埃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基层政权(乡苏维埃之下设村,村实行代表制,与基层政权不同)。毛泽东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他在《长冈乡调查》中说:“一切苏维埃工作的实际执行都在乡苏与市苏。”*《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86页。在《乡苏怎样工作?》中指出:“乡苏维埃(与市苏维埃)是苏维埃的基本组织,是苏维埃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45页。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整个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赴浙江省调研乡镇人大工作时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乡镇人大建设,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崔清新:《张德江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发挥乡镇人大作用》,《人民日报》2014年5月12日,第1版。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加强基层人大建设的政治自觉。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乡镇人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对于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基层治理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意义。要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增强党政班子主要领导的人大意识和法律意识,理顺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作为基层政权领导核心的乡镇党委,要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切实维护和提升乡镇人大权威,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乡镇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和研究人大工作,及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乡镇人大履职行权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把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目标取向。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也说过: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苏维埃政权深深根植群众心中的伟大丰碑,取得了群众对苏维埃制度的拥护和爱戴。在长冈、才溪乡,苏维埃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他们分配没收的土地,组织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道路、桥梁,优待红军家属,救济困难群众,组织合作社、兴办教育,用尽一切办法发展苏区经济、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帮助战争,为粉碎敌人的“围剿”而斗争。应该明白:长冈乡在战争动员上的伟大成绩,是与他们改良群众生活的成绩不可分离的”。*《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08-309页。“只有拿经济上的动员配合着政治上的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达到如像长冈乡、才溪乡一样的成绩”。*《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342页。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人大,它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接触的问题最实际、最具体,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作为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群众获得能感知、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同时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自主而充分表达利益诉求,保护自己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以此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推进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民主的制度化,除了对民主实质的规定之外,说到底,就是民主过程的形式即程序的制度化。人大的权力来自于法律赋予;人大的权威,来自于履职规范。毛泽东通过考察在《才溪乡调查》中概括了苏维埃工作的许多程序规定。如“代表会议”,涉及的有6个问题:一是代表数;二是代表团;三是代表与居民的关系;四是代表的政治表现;五是代表的调动与补选;六是女代表问题。“此次选举”涉及选举的9个方面或9道程序,并指出了没有“在选举大会上发动选民提案交新选代表讨论”程序上的不足。用制度规范职责,按程序行使职权,是人大提升履职成效和权威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一些乡镇人大功能不彰、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2015年6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乡镇人大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制度性、长远性的重要举措。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修订了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修改条款涉及乡镇人大的有近20条,进一步健全了地方人大特别是县乡人大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了乡镇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职责,完善了选举和代表制度。乡镇人大要重视把法律和政策转化为具体工作程序和办法措施,建立完善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方面的运行程序。要加强制度和规范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监督,靠制度和规范保证人大工作有序运转,靠制度和规范提高履职质量和实效,有效约束和制约一些乡镇人大“不作为、慢作为、作为差、乱作为”行为。

(四)克服形式主义,提升乡镇人大履职实效。形式主义是乡镇人大工作的大忌,它直接影响人大的履职成效,阻碍人大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的信任和认同。早在1930年10月,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就指出,要反对不切实际的官僚主义。他在《乡苏怎样工作?》中批评许多乡代表会议讨论问题不切实。他说,如果“这种讨论检查是空洞的,官僚主义的,白浪费时间,不能完成苏维埃的任务。……代表会议就缺乏生气……这是不对的”。他主张讨论的问题要实际化,每项要规定切实办法,并要规定完成的时间。要加强所讨论问题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只有决定没有检查,其结果常常是敷衍拖延,不能落实。他指出:“第二次讨论要按照上次的决议逐项加以检查。在检查时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要按情形给以适当的批评,唤起他们的注意。”*《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48-349页。矫治人大履职中的形式主义,必须在“务实”上下功夫,从实处着眼,用实绩说话,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乡镇人大要进一步拓宽人大监督议题的收集渠道,扩大公众参与,从代表、群众、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集中反映的问题中广泛选取监督议题,提高人大监督议题选择的民主性和针对性。加强跟踪问效,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听一次汇报,提几点意见,而要综合运用工作评议、质询、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紧盯问题不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克服人大监督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弊端。

(五)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一要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工农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代表民意的群众观念,有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这是民主政权的性质决定的,长冈和才溪两乡苏维埃,从“乡苏”主席开始,各个“乡苏”干部们长年累月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自带饭包去办公,风里来雨里去,为群众利益奔波劳碌,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乡镇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要消除“人大工作无所作为、难有作为”的消极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经常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和反映群众意愿和呼声。要埋头苦干,追求实效,不务虚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法》和1933年颁布实行的《苏维埃暂行选举法》均赋予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以督促代表认真执行自己的职务,不辜负选民的期望和托付。长冈和才溪两地苏维埃加强对代表的监督,通过群众监督来保持代表的先进性。毛泽东在《乡苏这样工作?》更是明确了主席团应该注意于代表的考察与教育,对于消极分子要有批评,对那些经过了几次批评斗争教育还不改变不进步的,“那就应该提到代表会议通过开除他出去,把候补代表补上来”。*《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46页。乡镇人大要强化接受监督的意识,定期开展主席团成员向代表述职、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公开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推进代表履职意识的增强,促进人大履职成效的提升。三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长冈乡代表会议将区苏的“参加同志”报告作为会议议程,内容是政治形势与工作情形,差不多每次代表会议都有区苏的人参加。*《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89页。在《乡苏怎样工作?》中,毛泽东指出,区苏要随时检查各乡苏工作落实情况,特别对工作落后的乡苏要给与多次的解释和帮助。*《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58页。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联系和指导摆上重要日程,通过建立人大常委会领导定点联系乡镇人大制度、邀请列席会议、组织业务培训、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工作,指导和帮助乡镇人大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和成效。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乡镇人大干部配备和成长、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考核、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争取县委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乡镇人大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李佳佳

The Implication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of Two Villages"on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People's Congress

Pan Guohong

Soviet governments in Changgang and Caixi villages have release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duri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The two governments contacted with people more closely and their various work drew ahead in the whole Soviet Area. Thus, they were reputed as "the model of Soviet work". The democratic and political power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generalized and popularized by Mao Zedong from his "Investigation of Two Villages" has great implication on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village People's Congress, improving its performanc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and promoting its regular function and abundant superiority of the institution.

Soviet;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village People's Congress; implication

10.16623/j.cnki.36-1341/c.2016.05.015

潘国红,男,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启东226200)

猜你喜欢
苏维埃文集乡镇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郭汉城文集》简介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