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承认西夏帝位的原因分析

2016-02-02 19:36张少珊
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辽国金国西夏

●张少珊

辽金承认西夏帝位的原因分析

●张少珊

辽、金、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段历史时期内,三国相互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西夏是辽的属国、姻亲国,金灭辽之后,西夏是金的属国。西夏在李元昊建国时,尽管在本国的范围内自称“皇帝”,但始终没有得到辽宋的正式承认。辽代末年和金代末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辽直接通过册封的形式封西夏王为“西夏皇帝”;而金则是通过议和的形式与西夏约为“兄弟之国”,即给予西夏同金国平等的政治地位。为什么辽金在各自的末期会对西夏给予这样的册封呢?原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辽末辽对西夏进行册封的原因分析

12世纪之始,辽朝内部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尤其在天祚帝时国内形势更是天灾人祸不断,各种矛盾激化。1110年(辽乾统十年)出现饥荒[1];1118(辽天庆八年)十二月,又出现部分地区的饥荒,“乾、显、宜、锦、兴中等路,斗粟直数缣,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2]。国内反叛事件也频频发生,1115年饶州渤海古欲反叛[3]、耶律张家奴反叛[4];1116年渤海高永昌因留守东京统治严酷而军变[5]、1118年安生儿、张高儿聚众起义、1119年耶律陈图奴谋反等;所属部族乌古部、阻卜、敌烈部等反叛情况时有发生。统治者内部的斗争也在愈演愈烈。1115年耶律章奴反,奔上京,谋迎立魏国王淳;1122年(辽保大二年)因天祚帝逃往夹山“命令不通”耶律淳被将官拥立为帝;1123年(保大三年)军将耶律敌烈劫梁王雅里立为帝[6]。在这种情况下,辽朝的政权难以为继。

此时,辽面临的外部形势也十分严峻。1114年原本是辽属部的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因辽的种种压迫,掀起反辽的斗争,次年建立了金朝。金朝建立后,开始了消灭辽朝政权的进军。在此种环境下,曾经与辽朝友好的宋朝为收复早已被辽所吞并的燕云十六州,于1120年(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与金朝订立“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衰落的辽朝已经是难以招架,加之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国家已是朝不保夕。正当辽国陷入困境的危难时刻,辽的属国西夏则对其鼎力相助。

西夏既是辽的邻国,辽的部分领土与西夏接壤;又是藩属国,西夏自建立者李继迁以来,西夏的国王由辽册封;同时又有着姻亲的关系,辽曾3次公主下嫁到西夏。因此,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1120年,西夏得知宋金订立“海上之盟”,即准备约合辽国先发制人,举兵攻金,但未得到辽国的允许[7]。1122年(辽保大二年、西夏元德四年)五月,辽山西境内城邑尽失,辽天祚帝逃往阴山,西夏国主李乾顺派谴大将李良辅率军3万前去救援,却被金将击败于宜水,“追至野谷,杀数千人;夏人渡涧水,水暴至,漂溺者不可胜计”[8]。天祚帝逃难时处境十分艰难,李乾顺又派大臣曹价问候起居[9]。1123年正月,李乾顺再次出兵救辽,又被辽所阻。天祚帝逃往云内,李乾顺再次遣使请其避难于西夏。六月,天祚帝派人持册封李乾顺为夏国皇帝[10],这是西夏自李元昊称帝建国以来第一次得到辽的承认。与此同时,金朝也谴人诱使李乾顺叛辽附金。在权衡厉害得失之后,李乾顺不得已对金奉表称臣,请以事辽之礼事金。随着天祚帝的被俘,辽国灭亡,夏辽关系宣告终结。

天祚帝册封西夏国主李乾顺为夏国皇帝的原因不仅是为报答西夏对辽国的援助,还有更多的考虑。首先,从辽国自身的状况看,此时辽国已无力抗击金的进攻,同时与金议和又屡屡不成,因此自己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对于西夏的支援,已经不能给予更多的经济上的物质回赠。其次,满足西夏一直以来希望能够成为大国皇帝的夙愿。西夏起初是依附辽朝而存在的,但随着实力的不断强大,能够成为与辽宋平起平坐的大国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励精图治的西夏国主李元昊就是在国力增强的情况下称帝的,当时辽宋坚决抵制而未果,只能无可奈何的默认,但是辽朝一直没有以诏书的形式对其正式册封。现在辽朝这样做即是满足西夏多年的愿望。另外,辽朝册封西夏王为皇帝,也就树立了一个新的政治大国,可以继续对抗金宋。12世纪之前的宋辽平衡的局势已经因金的崛起和金宋的联合而发生变化,辽已不再是其中的平衡手。辽通过册封后的西夏,来抬高西夏的地位,也等于又树立一个对抗金宋联合的国家。总之,辽册封西夏,也是无奈的选择。

二、金末金给西夏对等政治地位原因分析

12世纪末,作为金的附属部族,蒙古诸部连年侵扰金王朝北部。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势力增强的蒙古为反抗金的欺压与统治,已经打算进攻金国[11]。1207年,金章宗死,卫绍王上台,成吉思汗遂不向金称臣纳贡,与金断绝往来。但是,尽管金国国势已经衰落,如果金的属国西夏与金共同抵抗蒙古,两国实力相加,蒙古未必是对手,而且蒙古不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如此蒙古胜算的几率要复杂得多。倘若比较金与西夏的实力,则西夏弱的多,为免除攻金时西夏对蒙古的威胁就必须制服西夏。为此,蒙古首先把精力放在对西夏的关系上,开始对西夏用兵。

1209年(金大安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四年)秋,蒙古成吉思汗率军攻入西夏,这是蒙古第三次征伐西夏。当蒙古大军围攻西夏国都中兴府时,西夏遣使求救于金。但金主未及时发兵救援。西夏被迫“纳女请和”,向蒙古称臣[12]。于是西夏开始对金实行军事进攻,一方面作为蒙古国的臣属对金进行军事进攻,另一方面是报复金的不援之举。蒙古则达到了离间金与西夏关系的目的,解除了攻金的后顾之忧。

两年之后,蒙古大军南下伐金,攻城掠地,直抵中都。1212年(金崇庆元年,蒙古成吉思汗七年)春正月,蒙古攻下云中、九原诸郡,进攻抚州。当时金兵30万,号称40万,结果仍然惨败。这次战争蒙古无论在气势上还是实际作战中都给金以重大打击。此后金几次求和均不被蒙古接受。

蒙古征伐金的同时,于1218(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西夏光定八年)又征伐西夏,围攻了西夏的王城中兴府,夏主神宗李遵顼出走西凉[13],不得不遣使请降。蒙古再次牢牢控制了西夏。1223年蒙古主持征伐金的统帅木华黎死后,对金的战争实际处于停顿状态,这给了金喘息的时机。

同时在这一年,西夏神宗被迫传位献宗。献宗即位之后改变国策,积极联络漠北诸部以图共抗蒙古,此时,同受蒙古攻击的金与西夏开始走向联合。1224年(金正大元年、夏乾定二年)西夏遣使至金“修好”[14]。1225年九月“夏国和议定,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15]。十月,金“以夏国修好,诏中外”。其实质是西夏王上升为与金国皇帝平起平坐的“皇帝”的对等身份。在《金史》中记载了金接待西夏使节的礼仪:西夏使臣到金国称“弟大夏皇帝致问兄大金皇帝,圣躬万福。”金国皇帝再宣问西夏皇帝,使臣在“鞠躬受旨”后,称“弟大夏皇帝圣躬万福”[16]。金通过和约的形式使西夏取得了与金平等的地位,成为皇帝之国。

金与西夏议和,是两国同时所需要的。从金国的方面看,通过十几年的战争,蒙古军队所向披靡,处处获胜,迫使金几次求和。每次求和,蒙古都以割地为条件。此时,金已经意识到蒙古对金国已经是势在必得,最终是想要灭亡金,要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亡,必须寻找盟友。环顾周围,宋蒙已经结成联盟,很多的部族也已经被蒙古攻灭或投降蒙古,于是金把目光投向西夏。从西夏方面看,尽管西夏已经成为蒙古的属国,但是稍有对蒙古的不顺,即招来蒙古的进攻。西夏曾于1223年趁成吉思汗西征未归之际,企图阴结漠北敌视汗国的诸部建立御蒙同盟,此时西夏也意识到如果金投降蒙古,自己势必受到金与蒙古的夹击,灭国之事会更早降临,于是又改善与金的关系,两国因各自需要而达成议和。

金与西夏约为“兄弟之国”,表明西夏的国家地位得到了提高,已经与金一样是同等的国家。金与西夏的关系已经比如金与宋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金这样做的目的很明了:第一,此时的金国已经不是建国初期那样具有很强的政治军事实力。13世纪的金国正面临着比金初的实力更强大的蒙古国的征伐;原本修好的宋国借机而起,不仅应给金的岁币不再缴纳,而且借助蒙古的力量不断侵扰金边境,金已经处于多线作战,应接不暇。第二,金国内部连年战争,民生凋敝。1125年“京畿旱”、“钧、许州大雨雹”、“宿、郑州雨伤麦[17]等自然灾害,这对于已经疲弱的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第三,此时的西夏处于游离状态,在蒙古、金之间摇摆,金必须稳定与他的关系。第四,衰落的金朝,也如曾经衰落的辽一样,没有更多的优惠条件给予西夏:钱物之类,本身已经入不敷出;割土让地,土地已经被蒙古所占领,也有损国家自身利益。况且,西夏也没有强大的实力从金的手中要求更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金不得不以抬高西夏国主及西夏国地位的方法,赢得西夏的联盟,这同样也是金的无奈之举。

三、辽金承认西夏帝位的不同点分析

辽金对西夏的册封都是在王朝即将灭亡的危难中对原本是属国的西夏进行的册封。基点都是在自身力量消弱受外敌灭国之危的情况下,为了使西夏能够支援自己,同时满足西夏一直希望能够称帝的夙愿。但其中各自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国承认西夏帝位的方式不同,反映了两国心理状态的差异。辽对西夏实行的是册封的形式,“遣使册李乾顺为夏国皇帝”。金则是以议和的形式进行“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虽然本质上都是西夏地位的提高,但是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心理状态。辽国尽管已经衰落,却是以大国的身份对西夏以诏书的形式行大国对小国的册封,体现了传统形式——开国或受禅,由大国封册才算是得到大国承认这一理念。这是辽朝以王朝正统自居的大国心理的体现。而金国则是作为议和的内容,确定西夏与金的国家的对等关系,金国明显认清了自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自己的状况,有更多的从实际出发的意味。金哀宗曾对官员说“夏人从来臣属我朝,今称弟以和,我尚不以为辱”[18]。可见金看清了自己,对于这种变化坦然接受。

第二,两国所面临的形势不同,显示了承认西夏册帝位目的的不同。辽国在金宋的联合进攻下,西夏一直对辽国给予支持,既有军事方面的直接派出军队阻止金的进一步对辽帝的追击,也有精神方面的关心——遣使问起居,而辽国对西夏的册封是为了对西夏的支持表示感谢和希望西夏的继续支持联合抗金。金的情况则有不同。蒙古和宋结成了联盟共同攻打金国,原本是金朝属国的西夏在蒙古的进攻下倒向蒙古一方,并借机进犯金的边境,这样金面对的是蒙古、宋、西夏的压力,西夏在金朝抗击蒙古的地位日益重要,金给予西夏的对等地位是为了把处在对立面的西夏争取到自己的一方联合抗蒙,以此作为一种交换条件的代价,这是很显然的。

第三,辽夏关系和金夏关系的不同,使西夏对“皇帝地位”的考虑是不同的。就辽夏关系来说,双方的关系更密切。自李继迁依附辽开始,西夏一直在辽的护佑下发展,虽然双方也有争夺与不睦,但是总体上的关系还是以联盟为主。于是,辽末西夏对天祚帝支持的力度很大,西夏所考虑的也是如何拯救辽朝。从金与西夏的关系来说,金灭辽,西夏支援辽,于是金与西夏开战;待到辽无法挽救之时,不得已西夏向辽称臣。及到蒙古兴起,蒙古为攻金而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未果,遂转向蒙古,对金作战。当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蒙古所灭亡或者蒙与金合击灭亡时,西夏才与金议和,并接受了金的议和条件,同时也使自己的政治地位得以提高。从这方面来看西夏是有自己利益上的考虑的。

辽与金同时在即将灭亡的前夕承认西夏的“皇帝地位”,尽管有些许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即根据自己所处的境况权衡利弊后,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西夏进行了册封。可惜,两国的国力已经耗尽,国亡已无法挽回。

〔1〕脱脱等.辽史.卷二十七.天祚皇帝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325.

〔2〕〔3〕〔4〕〔5〕脱脱等.辽史.卷二十八.天祚皇帝二[M].北京:中华书局,338,331,332-333,333-334.

〔6〕〔9〕〔10〕辽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347,345,347.

〔7〕吴广成,龚世俊等.西夏书事校证:卷33[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381.

〔8〕脱脱等.金史.卷七十一.斡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34.

〔11〕〔12〕〔13〕宋濂撰.元史.卷一.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6.13,14,20.

〔14〕〔15〕〔17〕〔18〕脱脱等.金史.卷十七.哀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375,376,376,376.

〔16〕脱脱等.金史.卷三十八.新定夏使仪[M].北京:中华书局,1975.873.

猜你喜欢
辽国金国西夏
宋辽之间的“软战争”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西夏静州新考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西夏人眼中成吉思汗在西夏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