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不保守,传统面塑的求新求变
——走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面塑”传承人陈凯峰

2016-02-02 16:57杨敏玮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面人面塑海派

杨敏玮

耳濡目染学会面塑

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陈凯峰的外祖父正是海派面塑“面人赵”的开山祖师赵阔明。赵阔明在陈凯峰7岁时过世了,但他仍依稀记得童年时外祖父捏面人的情景。陈凯峰的母亲赵艳林是“面人赵”的第二代传承人,生于这样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陈凯峰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面塑的道路。

说起面塑的学习经历,陈凯峰回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面塑是他最好的玩具,看着外祖父和母亲制作出的五颜六色的传统英雄、卡通形象,特别好玩。他把面塑当成游戏,也试着捏出动画片里的人物,孙悟空、哪吒、阿凡提等人物是他最喜欢创作的角色。比起其他孩子,面塑就是他大部分的童年记忆。虽然那时的创作非常稚嫩,但是母亲一直非常鼓励他。陈凯峰说,母亲没有正式并系统地传授自己面塑技艺,但是会时常针对他的作品进行指导。母亲以前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班,小学时每天放学他就去研究所里等母亲一起回家,这段时间能看到母亲和同事们一起制作面塑、交流技法,久而久之,陈凯峰就学会了面塑制作。

陈凯峰非常感激自己的母亲,虽然生在这样的艺术家庭,但是母亲赵艳林从来没有强迫过他传承面塑,也没有强迫过他练习面塑技法,一切全凭兴趣。陈凯峰说,如果当时自己的母亲强迫他学习面塑,极有可能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制作面塑的动力。如今自己能够成为“面人赵”的第三代传人,陈凯峰也时常感念自己母亲的教育方法,身为北郊学校美术教师的他在教学过程中也时时会记起母亲的教育方法,推己及人,使学生的面塑学习充满趣味,引发学生们的兴趣。

孜孜不倦创新面塑

传统面塑工艺用到的材料是面粉混合糯米,加上防腐剂等材料,成品会遇到重量重、易破损、难保存等问题。陈凯峰想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他先后跑遍了上海有机研究所、农业研究所、化工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通过请教专家,加上自己摸索,最终确定了“聚乙烯醇”这一材料。“如今我的配方是由大部分的纸浆化工试剂加少许面粉而成。”这样的材料能让陈凯峰的作品存放百年不变质,同时轻巧得几乎没有分量,最为关键的是搬运途中偶有碰撞也不会损坏作品本身。

除了材料的创新,在题材上,陈凯峰也在不断求变。海派面塑吸纳中西艺术的滋养,使传统与现代得到很好的统一,形成了独到的“海派”地方艺术风格。“面人赵”家族的创作结合海派文化,将近代上海文化的精髓通过面塑来展现,题材从传统人物和京剧人物类型中延伸,形式越发新颖。

陈凯峰谈及自己的作品“夜上海”系列的创作,其灵感来源于学校组织师生观看话剧《雷雨》。看完演出陈凯峰突然产生一股创作欲望,想结合老上海的韵味,展现那个时代的人物风采。

创作前,陈凯峰翻阅了大量介绍老上海的文字、图片资料,实地考察了具有老上海风情的地点,结合话剧《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制作出了展现上海文化韵味的系列作品“夜上海”。

陈凯峰说,面塑的创作背后一定要具有坚实的文化底蕴。如现在市场上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动漫人物手办,背后其实有丰富的二次元文化的支撑。面塑也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改革开放,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接待了大量外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形象直观的面塑作品。当时还很小的陈凯峰的作品就十分受欢迎,他们纷纷用自己国家的纪念品和他换,陈凯峰笑道,家中现在仍保留着大量当时得到的各国纪念币。也是从那时起,陈凯峰意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现在,这句话一直是他创作时的标杆,他不断探索现代审美与传统艺术形象的结合,捏出的中国神话英雄、历史人物、戏曲形象贴近现代审美,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任何一门艺术,走到最后,其实就是两个字,执着。”陈凯峰说。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任何一门技艺几天不练就会生疏,几个月不练就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回感觉,陈凯峰几乎每天都会捏上几把,除了练习,面塑已经成为习惯,渗入他的血液。

面塑不仅是非遗项目,也是一种艺术,“我觉得学习艺术,掌握一定的美术功底能有益于面塑创作。”陈凯峰说。因此,他的大学选择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之后,陈凯峰成了一名美术教师,传承非遗,成为他工作的重心。

竭心尽力投身传承

虽然现在非遗传承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陈凯峰也有自己的担心,非遗传承人难以依靠自己的手艺在社会中很好地生活是非遗传承最大的问题。“工艺美术研究所招了好几批大学生来学习面塑技艺,都是学美术出身,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好多人最终放弃了,能坚持下去的寥寥无几。”因此,陈凯峰也一直在寻找如何将非遗项目转型,变成更受大众欢迎的形式,以此来吸引更多人主动学习非遗项目,而不是光靠传承人的奔走和热情。陈凯峰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面塑产业化,他说,面塑可以和很多产品结合起来,比如将面塑技艺结合面点制作,很多面点师傅在制作时都会借鉴面塑技法,做出来的面点又好吃又好看。面塑也能或者结合一些实用产品,比如灯具,在面塑作品中放入灯泡,既实用又美观。老一代人仅仅是做艺术品,但是现在这种形式越来越走不通,人们对于这种并不实用、样式又传统的作品并不感兴趣,所以市面上的手办卖的再贵也有很多年轻人买,因为结实耐玩,形式又新颖。不像老的面塑作品,不易存放,难以把玩。

陈凯峰是北郊学校的美术老师,同时在人民广场、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都有他的教学点。中小学生代表的是国家的未来,陈凯峰十分注重对于学生的教学。他的面塑课上,学生们能听他讲传统文化、讲神话故事、讲英雄人物,还能动手制作面塑,常常吸引很多学生来听课。

尽管陈凯峰培养出了大量的学生,往来于各个教学点,但他仍不满足,他想将面塑制作成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来进行面塑教学,学习者可以购买一些黏土等替代材料,照着他的视频教程就可以学习面塑技巧。“网络的受众更多,如果有人真的通过我的视频对面塑产生了兴趣,只要他来找我,我都愿意教。”

近期上映的电影《师父》片头,老武术家希望能扭转天津武术馆师父不教徒弟真本事的情况,这样的现象导致整个天津武术界都挡不住一个来自广州的小拳种“咏春拳”。这部电影陈凯峰去电影院看了三遍。“许多传统技艺就是这样失传的,他们觉得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每一代都会留几手,还有很多家族传承,不教外人,最终断绝,可惜可惜。”陈凯峰感叹,“‘面人赵’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愿意教。自我的外祖父开创‘面人赵’,就从来没有保守过,只要你愿意学,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教。所以‘面人赵’有很多传承人,甚至一些人都开创了自己的流派。”

“对非遗的未来我是有信心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传承人都已经不保守了,都愿意走上社会进行传承。在这种不保守的情况下,未来很有希望。非遗传承人都出去教了,教的也都是真东西,那非遗就不可能断,尤其是现在政府、社会各界对非遗越来越重视,很多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我觉得非遗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陈凯峰说。

猜你喜欢
面人面塑海派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海派剪纸
孙空空 捏面人
师徒恩怨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