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与昆曲之异同

2016-02-02 16:28梁小斐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曲异同昆曲

梁小斐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古曲与昆曲之异同

梁小斐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在我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古曲与昆曲无疑是其中璀璨的两个珍宝。历来人们对这两个珍宝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本文从多个方面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古曲;昆曲;异同

五千年华夏,其灿烂文化数不胜数。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有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音乐在流淌,有我们独有的曲调在传唱。不论是慷慨激昂的《秦王破阵乐》,还是浪漫缠绵的《牡丹亭》,不管是古曲还是昆曲,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弘扬和传承它们。

一、古曲与昆曲之同

古曲与昆曲拥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它们坚守着自己的特色,绽放着无穷的魅力。在他们漫长的发展史中,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根源上追溯它们的艺术特质,就会发现昆曲与古曲其实是一株并蒂莲。

(一)命运波折

在古曲与昆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漫长的生命历程里,他们享受过辉煌,也感受过落寞。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古曲与昆曲都有着自己波折的命运。

古曲素来有“曲高和寡”的特点,古曲的难度极大,同时韵味无穷,这就注定了古曲拥有了那样一个波折的命运。就那一曲《广陵散》,嵇康在临刑前的弹奏,或许是慷慨、激愤,或许是大气、萧索,在今天我们是无缘一赏了,但就当时人们请求在行刑前拜其为师的举动,以及后来的《晋书》所言:“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来看,当真如嵇康所言:“《广陵散》于今绝矣!”,在这之后《广陵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曾被人遗忘,引得众多文人骚客为之神往,文天祥也说:“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足以体现嵇康所奏《广陵散》的影响之大。《广陵散》的琴谱虽是流传至今,但大抵是无人再能奏出如嵇康之音了,我们也不能再一听嵇康所奏之音的绝妙了。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在明代中叶后的约两百年里,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重要审美对象,那时候的昆曲可谓是繁盛空前。但在18世纪后期,也就是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昆曲开始走下坡路,地方戏开始兴起,戏曲发展开始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在清代末年,昆曲的颓败之势更显,甚至可以说是全面衰败。后来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国内传统戏曲事业的扶持和振兴,一出《十五贯》让昆曲得以重生,但他的生存环境仍旧不乐观。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昆曲的生存环境得以适当改善。

古曲的命运大都同《广陵散》的命运一致,充满波折,但其美学价值深深地影响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曲与昆曲,时代不同的它们,却有着相同的波折的命运,在这波折的命运面前又坚强地保持着自我的本真。

(二)文雅的艺术

古曲与昆曲作为我国地位极高的艺术,一定是不流于世俗,不流于鄙陋的,他们都是文雅之至的艺术。在古曲和昆曲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创造出了极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出自文学造诣极高的大家之手。

古曲从来给人的印象是高雅、清丽的,这点与其创作者无不有关联。古曲的作者大多是盛名一时的文学大家,其文学性可想而知。古曲《平沙落雁》,虽至今对其作者不可考,但就其内容来看本身就应当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动中有静地描绘了大雁在空中的姿态,现今该曲的流派琴谱众多,在这里提及到《枯木禅琴谱》中的一段《平沙落雁》:“平沙水云,青烟惨淡斜曛。芦花乱纷,草木凋零,雁呼群,飞落在那江滨。”仅引这段,就可感受到曲中清幽的气氛,环境渲染力极强。《平沙秋雁》用优美的歌词,跌宕的曲调,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恬淡的水墨画,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极强的文字感染力。古曲的文雅体现在它往往能奏出脱俗的曲调,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昆曲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牡丹亭》以其华丽浪漫的手法,奇幻曲折的情节,热烈缠绵的情意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去研究。汤显祖用浪漫奇幻的手法来引人入胜,他对情节的设计精巧新奇,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就此谱写了一曲悠扬动情的《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段杜丽娘婉转而唱的[皂罗袍],汤显祖化用文人的诗句,用华丽的辞藻细致微妙地描绘出杜丽娘内心的哀怨。在《牡丹亭》中从不缺少这样文雅的词句,可见汤显祖文字功底之深。从《牡丹亭》这一代表作,可看出昆曲是一门文雅的艺术。

(三)思想价值高

古曲与昆曲绝不是没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其思想价值不会低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古曲《潇湘水云》是南宋的郭沔所作,郭沔在看到南宋国运凋零、家国破败、元兵入侵,怀着一颗爱国忠心,他写下了此曲。《潇湘水云》通过展现一幅幅潇湘图景,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其感情充沛,使人不觉潸然落泪。孔尚任的昆曲作品《桃花扇》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儿女情长,来写历史的兴亡,在笔尖之下是作者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这部作品,意味深长,有着弦外之音。孔尚任在描写明末社会动荡的社会中折射出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一方面其强烈的爱国热情感染着广大群众。另一部洪升的《长生殿》通过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来展现大唐盛世的衰败,洪升自然是站在更深层次上在写政治,于是《长生殿》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对人生的感叹。昆曲的这些作品,从思想角度看都可谓是有极高的价值的,作者们寄情于作品,通过一曲曲绝唱来表现其思想的高度。古曲和昆曲都有极高的思想性,使得人们在观赏吟唱的过程中领悟其内涵,提升自身修养。

二、古曲与昆曲之异

虽二者都是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影响着众多华夏儿女。但古曲和昆曲毕竟时代不同、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这一不同的发展背景下,古曲与昆曲必然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曲子的传承

我们都知道古曲有“曲高和寡”的特点,古曲对于演奏者技术的高要求,古曲自身难度大,且情致境界之深一般人难以达到,所以古曲大都不能很好地传承下来。古曲《阳春白雪》相传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但由于其难度极大,可以传唱的人因此极少,造成此曲的失传。现今演奏的琵琶曲《阳春白雪》与古曲《阳春白雪》当是没联系的,是一首可以雅俗共赏的曲目。就此古曲的失传,也可谓是中国文艺界的憾事。同《阳春白雪》一样,唐代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在安史之乱后就失传了,后来大部分被李煜补齐,但又将其烧毁。现今的《霓裳羽衣曲》是根据寻到的残卷加之改编而成,真不知该说是幸事还是叹息。幸运还得以寻得残卷,可以一窥当日此曲之风采,叹息如此之瑰宝竟只寻得一残卷。这些古曲的失传,都是由于对于曲子传承没有得到重视。

昆曲的传承就不似古曲一般了,昆曲重视其传承,在万历年间甚至出现了不少专门演出昆曲的民间职业戏班。昆曲不只有民间戏班,还有家庭戏班。戏班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昆曲能够完好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普通民众,对于昆曲的传承来说都是两个很好的群体。创作于1598年的《牡丹亭》到现在仍能较为完整地欣赏其风韵,感悟其内涵,这就反映出昆曲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昆曲较好地流传下来,也使多地剧种能够从中汲取艺术上的养分,这对于我国文艺界来说是一件幸事。

(二)演唱形式

昆曲的表演要分行当、角色演唱,《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将戏文更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昆曲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成熟的,是成体系的。古曲的表演形式与昆曲是大相径庭的。古曲的演唱者与演奏者大都是一个人,边弹边唱为古曲普遍的表演形式。古曲的演唱不似昆曲那样要分行当、角色,古曲大都一人唱完全曲。古曲演奏的场合是没有规定的,古曲不论在山水间、在殿宇内、在楼阁上都可以演奏,就是在山林间演奏也别有一番韵味。古曲演奏讲求人琴合一的。这与昆曲之表演形式有着极大的不同。

(三)器乐运用

在昆曲的完整的表演中,运用的器乐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有曲笛、萧、唢呐、三弦、琵琶、二胡等乐器,但以曲笛、鼓板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在昆曲的表演中,由于武戏紧张肃穆,文戏婉转缠绵的特点,造成所用的伴奏乐器往往不尽相同。在《牡丹亭》和《桃花扇》虽主要伴奏乐器均为曲笛和三弦,但在部分情节方面各自却有各自必要的乐器。如《桃花扇》中展现战场的武打画面时要运用到板、单皮鼓、云锣、大锣、小锣等乐器,这些乐器在《牡丹亭》这样一出缠绵婉转的文戏表演中是极少运用得到的。所以昆曲中文戏和武戏所运用到的乐器是有区别的,不同的戏文中运用的乐器也有所不同。

演奏古曲时所运用的乐器大抵是单一的。在我国的古曲中,大多是用古琴来进行演奏的,例如《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秋雁》、《胡笳十八拍》等都是古琴弹奏出来的。其次就是用琵琶,琵琶弹奏古曲也是较为普遍的,《青莲乐府》、《长沙女引》、《塞上曲》、《十面埋伏》等都是琵琶演奏。在我国的古曲中有一首特别的古曲,那就是《秦王破阵乐》,它是一首歌舞大曲,李世民还亲自为其设计了《秦王破阵乐舞图》,一百二十八位乐工按其起舞,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势有多么磅礴。古曲演奏时乐器的运用定是不如昆曲那般数量多,运用复杂,但它有其自身独有的表演特色,就是单单坐在山水间奏古琴,对于欣赏者来说也是一副绝美画卷。

三、总结

古曲与昆曲,两门拥有各自极致之美的艺术,它们在我国悠久璀璨的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昆曲与古曲这两门悠久的艺术,有着各自的生命历程,也有相似的地方。本文对古曲和昆曲的这些阐述,是不能完整地展现它们的异同点的,仍需我们反复地去研究和品读。

参考文献

[1]李晓. 昆曲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J].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123):30-42.

[2]吴海生,周丽.对中国戏曲的审美特性分析—以戏曲《牡丹亭》为例 [J].云南:红河学院学报,2014(4):66-70.

[3]叶朗.美学原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4]朱晓燕,樊毅.浅谈昆曲的艺术成就[J].吉林:戏剧文学,2007(291): 83-94

作者简介:梁小斐(1989—),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专业,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戏曲导演实践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古曲异同昆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