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帅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经济新常态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维度研究
康 帅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充分把区域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这两部分的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能有效的推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态势。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空间维度研究
在新的经济态势下,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减缓,同时国家的转移支付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单凭国家在经济方面去帮助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差距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必须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
(一)分地区依次缩小河北与北京的差距。先把环北京的河北区域划分出来,例如廊坊、保定等。在不影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央应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扶持河北环首都地区的发展。尤其是保定和廊坊两地区,这两个地区将会在承接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创造一定的条件。等这两地区发展稳定后,可向外辐射发展、扶持。最终达到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良好的态势。
(二)开发在京、津两地周边的地区,设立“特区”等政策倾向地,将部分合适的工厂、企业进项转移,一来缓解外地人在北京和天津的就业压力,形成北京人和天津人到城外就业同时也享受与城内就业同等的待遇,同时还要让城外的北京人与天津人在户籍福利制度享受上,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二来,形成区域功能产业布局。
都市圈的形成,必然需要城市周边村庄的配合。在当前新的经济态势下,城镇一体化建设仍然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快速形成都市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城镇一体化相比过去发展适当放缓、动力减慢。如今,城市发展出现了两级分化,一线发达的城市保持着飞速发展的劲头,但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瓶颈期,发展放缓甚至停止。基于以上考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空间维度上必须把握两点:
(一)大力发展都市圈。对于环首都的河北地区的市、县、城、区进行以北京为中心的合理化空间布局,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改变城市与城郊脱离的现状,从而改变都市圈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来往状况,带动经济的互相往来。
(二)充分壮大城市群。根据城市群发展的具体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县城之间的交通网络,促进相邻市、县的经济发展。在城市群中,建立城市及城镇梯度结构,设立上、中、下不同的区域功能区。在经过发展的若干年之后,逐步完成由城市离散状态向连绵状态的过度,使得城市群的形成促进一定区域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我们国家经济动力要从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创新可以带来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这对于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受影响的因素很多,例如人才、技术、资金等,而创新园区是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地”或者说是重要载体。
(一)在秦皇岛建设一个科技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在首都附近、周边建设一个科技城。首先,秦皇岛环境宜人,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科研人员在此地进行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有了京秦高铁,科研人员从北京到秦皇岛只需一小时就能往来,保证了他们的交通便利。最后,北京一些转移至秦皇岛科技城的研究单位及企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必须要按北京户口管理。这样才能消除在科技城工作的北京籍科研人员的一些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效率。
(二)规划建立一些创新创业平台。根据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是一种趋势,构建面向广大人群(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的创业平台。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创业平台,将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结合起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平台的创业环境。同时,还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与帮助,简化相关的行政手续,完善投融资制度,最大限度的激发创业人员的活力,打造区域发展最有力的“引擎”。
(三)规划创新与战略新兴产业联动园区。相比较全国来说,京津冀地区的科技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新兴行业和产品也是较为齐全的地区之一。在河北建设科技成果的“孵化园”,这能使一些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把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当地转化,尽量发展和带动一些新新野,争取日后发展为支柱性产业,这样一来更能有效的带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有效的缓解、平衡河北与北京、天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F
A
2095-4379-(2016)36-0299-01
康帅(1987-),男,汉族,山东曲阜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