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對峙時期的大都督

2016-02-02 05:24:09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塔里世祖行省

劉 曉

宋元對峙時期的大都督

劉 曉

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建元朝後,在宋元邊界相繼設立江淮大都督與江漢大都督府,由益都世侯李璮與真定世侯史天澤侄史權分任大都督,主持對宋防禦事宜。此後從至元十年(1273)襄樊戰役結束起到南宋最後滅亡,元朝又先後任命了十餘位大都督,其中絶大多數爲南宋占領區的地方臨時長官。本文擬將元初出現的大都督進行一下梳理,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世祖中統年間(1260 —1264)所設大都督,主要有江淮大都督與江漢大都督,以及爲處理李璮之亂善後事宜所設的大都督等。

江淮大都督爲益都世侯李璮。益都李氏自李全起,中經楊妙真至李璮凡三世,均爲雄踞山東一帶的地方世侯。李全自1227年降蒙後,蒙古“乃以全爲山東淮南楚州行省,鄭衍德、田世榮副之”*《元史》卷一一九《木華黎傳》,中華書局,1976年,2937頁。。益都李氏自此以行省爲其官署機構,簡稱“山東淮南行省”,長官稱“行省”,如“李行省”、“楊行省”之類。1260年三月忽必烈即位後,當年五月改元中統,六月“以李璮爲江淮大都督”*《元史》卷四《世祖紀》一,66頁。。自此,李璮又以行省與大都督並稱。像當年七月,“賜山東行省、大都督李璮金符二十、銀符五,俾給所部有功將士”。不久,“下詔褒賞行省、大都督李璮”*《元史》卷四《世祖紀》一,67頁。等等。中統三年(1262)二月,李璮之亂爆發,江淮大都督存在僅兩年即隨着李璮敗亡而被撤銷。

李璮之亂平定後,元朝又以撒吉思爲山東行省、大都督,處理善後事宜。撒吉思,畏兀兒人。原任東道諸王斡赤斤必闍赤,後輔佐斡赤斤嫡孫塔察兒即位。忽必烈即位後,任北京宣撫使。益都本爲斡赤斤家族封地,李璮之亂後,作爲東道諸王斡赤斤、塔察兒的舊臣,又與忽必烈關係密切的撒吉思,自然成爲宣撫益都地區的首選。“授山東行省、都督,遷經略、統軍二使,兼益都路達魯花赤”*《元史》卷一三四《撒吉思傳》,3244頁。另可參見《歐陽玄集》卷一一《高昌偰氏家傳》,魏崇武、劉建立校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51頁。。爲防止益都再次出現尾大不掉之勢,元朝對李璮舊部加以分割。中統三年九月,“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董文炳兼山東路經略使,收集益都舊軍充武衛軍,戍南邊,詔益都行省、大都督撒吉思與董文炳會議兵民籍,每十户惟取其二充武衛軍;其海州、東海、漣水移入益都者,亦隸本衛”。十月,“分益都軍民爲二,董文炳領軍,撒吉思治民”*《元史》卷五《世祖紀》二,86—87頁。。大都督府屬官可考者有員外郎張炤、知事王忱等*《元史》卷一七〇《張炤傳》,3997頁;《劉敏中集》卷九《濟南王氏先德碑銘》,鄧瑞全、謝輝校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88頁。。

張宏爲與李璮轄境相鄰的濟南世侯,爲張榮孫,張邦傑子。據張起巖撰行狀,忽必烈即位後,張宏襲職爲濟南行軍萬户、管民總管。中統三年李璮起兵後,進軍濟南,“至是璮兵西來,城守之卒數不滿千,公遂偕其祖濟南公(張榮)告變京師”。忽必烈下詔以宗王合必赤總各路軍討伐李璮後,張宏任前導,“以功遷大都督”*《國朝文類》卷五〇《濟南路大都督張公行狀》,四部叢刊初編本。。據此,張宏任濟南路大都督的時間應在中統三年。程鉅夫世德碑的記載與此略有不同:“中統元年,以南伐功,授濟南路大都督,統攝諸軍事。未幾,割山東五州隸濟南,改山東路,職如故。”*《程鉅夫集》卷一六《濟南公世德碑》,張文澍校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89頁。此外,張宏叔張邦孚官至大都督府郎中,或即爲濟南路大都督屬官。李璮之亂結束後,元朝開始行遷轉法,張宏於至元元年(1264)調任真定路總管兼府尹,張氏在濟南的勢力被清除。

江漢大都督爲真定世侯史天倪子、史天澤侄史權。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不久,忽必烈即舉薦史天澤任河南經略使。“俾屯田唐、鄧等州,授之兵、牛,敵至則禦,敵去則耕,仍置屯田萬户於鄧,完城以備之”*《元史》卷四《世祖紀》一,58頁。。史天澤由萬户出任經略使後,史權以權萬户代領其軍。甲寅歲(1254),“擢史樞征行萬户,配以真定、相、衞、懷、孟諸軍,駐唐、鄧。……權萬户史權屯鄧州”*《元史》卷三《憲宗紀》,48頁。。史樞爲史天澤仲兄史天安子,所統真定諸軍爲新軍*《元史》卷一四七《史天倪附史樞傳》:“甲寅,初籍新軍,天澤以長兄二子各有官位,而仲兄之子未仕,乃奏樞爲征行萬户,配以真定、彰德、衛州、懷孟新軍,戍唐、鄧。”3483頁。按彰德即相州,則史樞所統應爲甲寅新籍部隊。,史權則依舊統領舊軍,駐鄧州。忽必烈即位,“中統元年(1260),降詔獎諭,賜金虎符,授真定河間濱棣邢洺衛輝等州路並木烈糺軍兼屯田州城民户沿邊鎮守諸軍總管萬户;其所屬千户、萬户,悉聽號令”*《元史》卷一四七《史天倪附史權傳》,3482—3483頁。。次年十月,“以河南屯田萬户史權爲江漢大都督,依舊戍守”*《元史》卷四《世祖紀》一,75頁。。李璮之亂平定後,真定史氏家族成員多被解除兵權,史權去職,鄧州新舊軍改由董文炳掌管,江漢大都督府也被撤銷。《元史》史權本傳,先述至元七年(1270)史權伐宋事迹,再言“制授河南等路宣撫使,未上,賜金虎符,充江漢大都督,總制軍馬,總管屯田萬户”*《元史》卷一四七《史天倪附史權傳》,3483頁。,恐有誤。江漢大都督府屬官,可考者有理問官郭侃*《元史》卷一四九《郭寶玉附郭侃傳》:“中統二年,擢江漢大都督府理問官。”3525頁。。

此外,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期間,中統二年(1261)十一月,“以尚書怯烈門、平章趙璧兼大都督,率諸軍從塔察兒北上”*《元史》卷四《世祖紀》一,76頁。。此爲專征阿里不哥而臨時設置的職務。

從襄樊戰役結束至南宋最後滅亡,元朝又先後封授了近十位大都督,其中不少爲南宋降將。

襄漢大都督吕文焕 吕文焕爲南宋名將吕文德弟,在南宋累官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長期堅守襄陽,後於至元十年(1273)初降元。當年四月,“阿里海牙以吕文焕入朝,授文焕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賜其將校有差”*《元史》卷八《世祖紀》五,149頁。。南返後,吕文焕爲嚮導,隨伯顔大軍沿江而下,對沿途南宋守將多所招降,後以江淮行省右丞致仕,由子吕師聖任江東宣慰使*《元史》卷一四《世祖紀》十一: 至元二十三年正月,“吕文焕以江淮行省右丞告老,許之,任其子爲宣慰使”。285頁。《至正金陵新志》將此事繫於至元二十二年,其中提到“吕師聖爲江東宣慰使”,見張鉉撰,田崇校點《至正金陵新志》卷三《金陵世、年表》,南京出版社,1990年,183頁。。

沿江大都督陳奕 陳奕爲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伯顔大軍沿江東進,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大軍次黄州,宋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陳奕以城降,伯顔承制授奕沿江大都督”*《元史》卷八《世祖紀》五,159頁。。陳奕降元後不久即去世。子陳巖知涟州,在接到陳奕勸降信後,亦降元,後在元朝累官右丞。

兩浙大都督范文虎、忙兀台 范文虎爲南宋殿前都指揮使、知安慶府。至元十二年(1275)二月,范文虎以安慶府降,“伯顔承制授文虎兩浙大都督”*《元史》卷八《世祖紀》五,160—161頁。。不過,當時兩浙地區尚在南宋手中,所謂兩浙大都督僅爲虚銜。次年正月,南宋臨安朝廷投降。當年二月,“行省承制以臨安爲兩浙大都督府,都督忙古帶、范文虎入城視事”*《元史》卷九《世祖紀》六,178頁。另可參見同書卷一二七《伯顔傳》:“以忙古歹、范文虎行兩浙大都督事。” “伯顔承制,以臨安爲兩浙大都督府,忙古歹、范文虎入治府事。”3108、3110頁。。忙古帶即忙兀台,蒙古塔塔兒部人,東平達魯花赤塔思火兒赤孫。先後任監戰萬户與鄧州新軍蒙古萬户,參與襄樊戰役。至元十一年,隨伯顔大軍南下伐宋,屢立戰功。至元十二年十二月,“行省第其功,承制授行兩浙大都督府事”*《元史》卷一三一《忙兀台傳》,3188頁。。兩浙大都督府存在時間很短,自至元十三年二月於臨安開府,五月,“伯顔請罷兩浙宣慰司,以忙古帶、范文虎仍行兩浙大都督府事,從之”。可到六月,即“罷兩浙大都督府”*《元史》卷九《世祖紀》六,182、183頁。。范文虎後累官右丞、商議樞密院事。

淮東大都督朱焕、朱霽、史弼 朱焕爲南宋淮東制置使李庭芝手下。伯顔大軍南下伐宋時,朱焕官淮安州安撫,至元十二年(1275)七月,元世祖忽必烈曾遣使持詔勸降*詔書原文見王逢《梧溪集》卷一《敬題諭淮安朱安撫詔後》,《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95,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年代不詳,430頁。。同年十月,以知廬州與夏貴對調未果,復爲淮東制置副使*《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934頁。。十三年七月,朱焕以揚州城降,入覲世祖,出任淮東大都督。大概此後不久,大都督一職即由其子朱霽承襲。“至元十四年,詔改都督府爲總管府,命公(朱霽——引者注)爲揚州路總管兼府尹,官中順大夫,佩金虎符”*蘇天爵《滋溪文稿》卷一七《元故通議大夫徽州路總管兼管内勸農事朱公神道碑》,中華書局,2012年,270頁。。與朱焕、朱霽同時任淮東大都督者,尚有元將史弼。史弼曾參與攻打揚州戰役,“及守將朱焕以揚州降,使麥术受其降於南門外,而弼從數騎,由保城入揚州,出南門,與之會,以示不疑。制授昭勇大將軍、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萬户”*《元史》卷一六二《史弼傳》,3801頁。。王惲爲其父所撰行狀,提到史弼當時的仕宦履歷爲:“授金虎符,懷遠大將軍、行軍萬户,加定遠、安遠,陞昭勇大將軍、淮東大都督,改揚州達魯花赤。”*王惲《秋澗先生大全集》卷四七《故蠡州管匠提領史府君行狀》,四部叢刊初編本。由此可見,史弼先是任淮東大都督,十四年淮東大都督府改爲揚州路總管府後,纔改揚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淮東大都督府開府約一年,其下幕職可考者有府掾烏古孫澤等*《元史》卷一六三《烏古孫澤傳》,3831頁。。

閩廣大都督蒲夀庚、忙兀台、塔里赤 蒲夀庚出身阿拉伯裔海商世家,南宋末長期擔任泉州提舉市舶,後升福建安撫沿海都置制使,仍兼提舉市舶*桑原騭藏《蒲壽庚考》,陳裕菁譯訂,中華書局,2009年,119—120頁。。至元十三年(1276)十二月,蒲夀庚降元。十四年七月,元朝設江西行省,在任命的七位參知政事中,即有“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蒲壽庚”*《元史》卷九《世祖》六,191—192頁。。與蒲夀庚同時任此職者,尚有忙兀台、塔里赤。忙兀台即前面談到的兩浙大都督。在十三年兩浙大都督府撤銷後,忙兀台於“十四年,改閩廣大都督,行都元帥府事”*《元史》卷一三一《忙兀台傳》,3188頁。。塔里赤爲康里人,隨伯顔大軍渡江,後入福建爲福建招討使。“時諸郡盜起,其最盛者陳吊眼,擁衆五萬,陷漳州。行省承制命塔里赤爲閩廣大都督、征南都元帥,總四省軍復漳州,生擒陳吊眼,戮於市,餘黨悉伏誅。”*《元史》卷一三五《塔里赤傳》,3276頁。按,陳吊眼起事時間爲至元十七年,敗亡於十九年。如《元史》所載屬實的話,塔里赤可算得上是元滅南宋後出現的最後一位大都督。不過,屠寄《蒙兀兒史記》對此提出過懷疑*《蒙兀兒史記》卷九〇《丞相伯顔附塔里赤傳》,屠寄有注云:“舊傳云行省承制命塔里赤爲閩廣大都督、征南都元帥,總四省軍復漳州云云。按陳吊眼之役,參考本紀及完者都、高興等傳,主軍元帥明明是完者都,塔里赤舊傳所云,乃作諛墓文者據其子孫無稽行狀鈔録之詞,殊不足信。況閩廣大都督、征南都元帥,總四省軍,是何大官要職,豈行省所能承制命一招討使充之者乎?”《元史二種》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9年,586頁。,而任崇岳根據現存《塔里赤神道碑》的記載,也認爲“碑文中没有記載這些官職,顯係修《元史》者道聽途説而來”*任崇岳《從塔里赤墓碑看〈元史〉的舛誤》,《中州學刊》1998年第3期,126—128頁。。

此外,至元十四年阿里海牙大軍進攻廣西時,“獨宋經略使馬塈守靜江不下。使總管俞全等招之,皆爲所殺。會宋主以國降,降手詔遣湘山僧宗勉諭塈,塈復殺之。阿里海牙又爲書,以天命地利人心開塈,許以廣西大都督,反覆千餘言,終不聽”*《元史》卷一二八《阿里海牙傳》,3127頁。。馬塈不受“廣西大都督”的誘惑,堅決抵抗元軍,結果兵敗被殺,靜江也慘遭屠城之禍。

宋元對峙時期的大都督,大致可分爲中統、至元兩階段。中統年間的大都督,以江淮大都督與江漢大都督爲代表,主要是整合駐守南宋前沿的東西兩大軍事集團,以適應對南宋作戰的需要。有迹象表明,江淮大都督李璮與江漢大都督史權,不僅統轄本部軍隊,對駐扎沿邊地區的其他漢人世侯部隊,也有節制調動之權。中統三年(1262)李璮之亂爆發後,江淮與江漢兩大都督府相繼遭裁撤。當年十二月,“立河南、山東統軍司,以塔剌渾火兒赤爲河南路統軍使,盧昇副之,東距亳州,西至均州,諸萬户隸焉;茶不花爲山東路統軍使,武秀副之,西自宿州,東至寧海州,諸萬户隸焉”*《元史》卷五《世祖紀》二,89頁。。河南統軍司與山東統軍司,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爲江漢大都督府與江淮大都督府的延續。*《姚燧集》卷二十四《少中大夫孫公神道碑》:“世祖立極,置江淮、江漢兩大都督,東則李璮開閫益都,西則史權開閫鄧州,與宋揚州、襄陽兩制帥猗角。及璮誅,廢督府,皆爲統軍。”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376頁。

從至元十年(1273)吕文焕受封襄漢大都督起,至十四年出現的閩廣大都督,則屬元朝南下滅亡南宋期間於占領區設立的大都督。這些大都督大多封授給南宋降將,其中開府者亦有不少配備元軍將領(如宋都台、忙兀台、史弼等),成爲元朝在占領區設立的臨時軍政機構長官。元朝滅亡南宋期間,在江南各地相繼建立起一系列軍政合一的機構,其中尤以安撫司最常見。《元史·地理志》有關江南地區建置沿革的記載,常常提到此機構,尤以至元十二年、十三年設立者居多。後來實行軍民分治,這些安撫司除邊疆地區有所保留外,大多於十四年改爲路總管府。以鎮江爲例,至元十二年三月内附後,元朝於此地設江陰鎮江安撫司,以元將忽剌出、李占哥行江陰鎮江安撫使司達魯花赤,南宋降將石祖忠爲江陰鎮江安撫使,次年十二月,安撫司改爲鎮江路總管府*《至順鎮江志》卷一五《刺守》,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593—594頁。。大都督府的性質與此類似,像前面提到的淮東大都督府,擔任大都督的南宋降將朱焕、朱霽父子類似安撫使,同任大都督的元將史弼則扮演了達魯花赤的角色,十四年改設揚州路總管府後,朱霽與史弼也確實如是分工,分别擔任了揚州路總管與達魯花赤。不過,就地位而言,大都督顯然要高於安撫使。這一期間封授的大都督,除陳奕、朱焕早亡外,其他南宋降將如吕文焕、吕師夔、范文虎、蒲夀庚等,都極受忽必烈重視,後來多升遷至宰執行列。至元二十四年五月,當有人請求裁汰南人官員時,忽必烈專門提到:“除陳巖(即陳奕子)、吕師夔、管如德、范文虎四人,餘從卿議。”*《元史》卷一四《世祖紀》十一,298頁。由此可見他對這些南宋降將的態度。總之,至元十年至十四年元朝封授的大都督,不論是虚銜,還是實際開府者,均是元朝籠絡南宋高級將領的一種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塔里世祖行省
知识拓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送你一幅画
金开国前的部落战争——以世祖至穆宗时期为中心
拿别人当枪打毁自己
西夏遗民也儿吉尼与元末广西行省的设置与维持
西夏学(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0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的巡察机制
安徽史学(2017年5期)2017-11-07 06:26:12
望太平塔
卡先生
“排排坐,吃果果”
中外文摘(2015年17期)2015-01-03 08:27:08
Thoughts on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and China’s Frontier Governance
民族学刊(2014年3期)2014-04-29 05: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