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2 06:05杨良山印文彪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

杨良山,印文彪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2.嘉兴大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平湖 314200)



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杨良山1,印文彪2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2.嘉兴大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平湖 314200)

摘 要:通过分析浙江小微主体发展创意蔬菜产业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加强租赁型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化小型农场建设,加强农场相关生活设施建设,加强涉农信用监管保障体系建设等促进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创意农业;小微主体

文献著录格式:杨良山,印文彪.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4):461-464,467.

“菜好半年粮”。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在种植业结构自发性调整、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中异军突起,生产技术发展,数量供应充足,花色品种丰富[1],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蔬菜产业也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蔬菜品种的不断增加,蔬菜的观赏性、趣味性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蔬菜生产也日益走入城乡居民生活活动空间,成为美化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蔬菜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蔬菜生产也朝着小型化、家庭化、园艺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在阳台、屋顶、办公室等空间进行各种创意型蔬菜品种的栽培种植。

近年来,浙江各地年轻的新农人,通过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小微主体,组织有关科研、技术人员,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以优新品种的引进为重点,以各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依托,开展创意蔬菜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经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浙江创意农业的发展。

1 经验做法及特点

1.1品种择优创新产品

随着蔬菜品种的不断丰富,特别是随着功能型蔬菜品种的日益丰富,为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如某农场每年引进试种数十个品种,经过科学筛选,先后选择100余个品种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引种的大南瓜单个重达97.5 kg,生产的小观赏南瓜单个重仅0.5 kg,集观赏性、美食性于一体,深受市场欢迎。引种成功的“绿童”无籽西瓜,皮厚约0.5 cm,却能承受100 kg的重物。引进种植的非洲冰草、胚蓝、抱子甘蓝、红菊叶、彩色洋葱等蔬菜,集观赏性与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其盆栽深受广大青年家庭的喜爱。应用优新品种开发的五彩小番茄混合种植、五彩小南瓜种植等,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在生产环节,形成了彩色的景观,加上形状各异的蔬菜产品混搭在一起,满足了采摘游客的新奇感和对蔬菜产品色彩、外观的多样化需求。在销售环节,多种颜色、不同形状、口味各异的同类产品组合在一起,给消费者视觉、触觉和味觉上强烈的对比和体验感,深受消费者欢迎。

1.2基质创优提升品质

我国传统农业以土壤栽培为主,其最大的缺点是易导致作物的连作障碍和质量安全隐患。据有关方面监测,镉(Cd)、砷(As)等有害元素含量在我国一些常年种植的菜田土壤中已经逼近甚至超过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临界值。规模饲养场的畜禽粪便已成为菜田有害元素的重要污染源[1]。生态基质成本较传统草炭低;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化学营养液的传统模式,将有机农业成功导入无土栽培,主要设施蔬菜专用肥成本较传统营养液低,符合我国“绿色食品”施肥标准,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土壤滴灌相比,节水、节肥,提高产量,可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2]。浙江的小微主体有的引进实施气雾栽培、基质栽培等非土栽培模式,有的研制新的容器,有的研制新的基质。如某农场通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以进口椰糠[3]为主,食品加工废料(主要成分为海藻)等其他物质为辅的新型生态栽培基质。这种基质具有椰糠原料贮存空间小、保水保肥性好、易消毒、固根性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以优质无纺布制作的栽培容器[4](这种栽培容器环保、成本低、使用方便,植株根际透气性好);基质中添加的海藻[5]由于富含维生素、多糖、藻朊酸、甘露醇、甜菜碱、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以及多种天然植物激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大大改善了基质物理特性。该新型基质在平湖、苍南、上海等地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高效栽培基质的成功创制,为其实施专业化生产,减轻生产技术压力和生产管理压力,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基质中的海藻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种群、为植物生长提供额外的生长调节剂[6]等,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了农产品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的提升。特别是该基质配合缓释控肥施用,应用于盆栽蔬菜,效果十分明显。栽种的七彩椒等观赏型蔬菜生长旺盛,不需要添加其他肥料,栽种的非洲冰草、胚蓝、抱子甘蓝等观赏实用型蔬菜,管理简单,根系发达,长势旺盛。

1.3大苗移栽优化空间

在温室、大棚等设施生产中,采用多茬复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是小微主体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最有效方式。但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温室大棚的适宜使用时间有限,炎热的夏季、严寒的冬季,都直接影响温室大棚的使用效果。种苗分苗后,如果直接移入温室大棚,在气候条件不适宜时,往往会导致种苗生长不好甚至死亡,或者控温成本高,导致种植效益低。某农场成功创制了无纺布袋容器基质栽培技术[4],并应用于蔬菜大苗移栽,充分利用小苗分苗后生长空间需求较小的特点,用方便移栽的无纺布育苗袋分苗后,在温室中集中控温培育成大苗。既方便管理,减少水肥流失,又可确保种苗正常生长,待外界气温适宜时,直接移植,由于小苗始终生长在营养育苗袋中,移植后无缓苗期,确保了高产稳产。多家农场的试验表明,大苗移栽比小苗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早产性和丰产性。实施大苗移栽的大田黄秋葵,上市时间比小苗移栽提前1个月左右;大苗移栽的大棚甜瓜,在同样遭受低温影响后,叶片依然碧绿,生长正常,而普通栽种的植株叶片发黄,根系生长受阻,表现僵苗,易感病,上市时间推迟。

1.4双层容器强根壮苗

基质栽培将植物的根系固定在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等方法,供给植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栽培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日常生产管理中,为了确保植物根系足够的水分需求,同时又必须确保植物根系不全部浸没在水中,一般在栽培袋或栽培槽(沟)底部设计漏水装置,多余的水可以通过这个装置漏入土壤,同时通过增加给水次数,确保植物根系水分和养分供应。这种方法存在着给水次数多、劳动力消耗大、水肥损失大等缺点。某农场采用双层容器的方式,解决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问题。即将大苗带容器移栽至装满基质的栽培袋(或栽培槽、栽培沟)内,植物根系自然生长,穿过育苗袋底部,进入下层栽培袋,下层栽培袋为不漏水的塑料制成,浇水后多余的水分自然留在栽培袋底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和肥料的流失,达到了节水节肥的目的;植物根系留在上层育苗袋内部分,始终保持干燥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根系的正常呼吸,由于供氧充足,根部粗壮,长势旺盛;由于根部湿度低,也有效防止了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施用量。

1.5水肥一体精准管护

“肥大水勤”,粗放的水肥施用方式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过量的肥料随着水渗入地下,还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人工烧水施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肥水无法实现精确控制,施肥效果不好,浪费更严重。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加快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减少因挥发、淋失带来的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时也能节约人工成本,节省劳动时间[7],减轻劳动强度。某农场通过与国内有关专家密切合作,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灌溉、施肥技术和理念,通过承担实施省市科研项目,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结合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特点,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运用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相应的温光气条件下,可以实现在任何空间进行植物栽培;突破传统施肥理念和施肥制度,真正做到了要多少给多少,缺什么补什么,分阶段施肥,看长势施肥,在不同蔬菜的育苗、无土栽培、有土栽培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迅速在省内外多家单位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6种养结合减少排放

蔬菜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的茎叶和残次蔬菜,营销过程中也会有部分蔬菜因为留放时间长而无法销售。但这些茎叶和残次蔬菜,是鸡、鹅、羊等畜禽的优质饲料。某农场通过合理配置养殖规模,科学种植皇竹草,皇竹草地养鸡,实施立体种养;路边空地、边角地种植菊苣等优质牧草,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实现种养结合;通过建设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施,不可饲用的农作物秸秆全部投入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相关微生物的协助下,产生二氧化碳,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冬季时还可提高大棚温度2~4℃,发生器内放养蚯蚓,蚯蚓喂鸡,余渣和蚯蚓粪经过灭菌处理后,与椰糠配比,添加生物杀虫菌肥后,形成新的栽培基质,既保证了有效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1.7盘栽叶菜创意生活

盆栽观赏型蔬菜既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蔬菜瓜果的需要,也满足了消费者休闲体验的需要,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但产品品种以瓜果类为主,且由于盆栽生长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消费者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市场消费量十分有限。叶菜是长三角一带家庭主要消费蔬菜之一。然而,常规叶菜生产,特别是夏秋季高温时,叶菜生产过程中虫害发生比较严重,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夏季叶菜不耐贮运,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难以保证产品新鲜度。某农场把穴盘育苗理念应用到叶菜生产中,通过采用穴盘基质栽培叶菜,连盘带菜销售给消费者,叶菜采摘以后,回收穴盘。盘栽叶菜由于脱离了病虫害较多的生产场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叶菜种植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带盘带基质销售,叶菜进入家庭后,其生长并不受任何影响,可解决叶菜不易贮运从而降低叶菜的新鲜度的问题,同时,消费者购买的是带基质活体叶菜,放在家里还有一定的观赏性,满足消费者观赏休闲的需要。该托盘叶菜生产模式已经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此外,浙江的小微主体还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应用新媒体发展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同城配送业务,有的在当地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如某农场仅一年多时间,微粉人数就已经超过2 000人,年龄层次上老中青皆有,行业分布上以公务员、知识分子和青年白领为主。有的小微主体还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用户体验,建设开心农场、四季花海等农业景观型项目,加强生产与消费的参与互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2 面临的问题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融合现代生物、工业、信息等领域技术于农业生产中,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代新农人。他们投资兴建小微型、技术型、服务型、创意型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从事农业优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技术创新、栽培技术示范、栽培技术服务等工作,属于典型的技术型的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但小微主体由于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低,在发展创意农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2.1资金不足,且难筹

多数小微主体资金量小。如某家庭农场由于自有资金量小,刚开始成立时主要租用当地政府建设的温室和大棚从事新品种引进、品种示范、技术创新和创意蔬菜生产,由于所有设施设备均来自当地政府,农场没有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入,投资规模不大,加上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管理,农场经营十分顺利。后来随着当地政府收回相应的设施,为了能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农场重新租用了5 hm2裸地,进行大棚等生产设施投入,加上必要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场新基地建设投资猛增,大大超过了农场的投资预算,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股东住房担保后,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农场生产经营的需要,加上规模扩大后,工人工资支出突然加大,农场经营即刻面临资金难题。

2.2人才难觅,且难留

小微主体的负责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许多主体由于来自非农领域,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没有。发展创意农业需要一批有思想、有知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但必须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为了提高农场农业技术水平,农场往往通过公开招聘技术人员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把服务三农作为就业的优先考虑目标[8],办公室及后勤等管理人员应者云集,而有一定经验的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一线技术人员却少之又少。有农场通过各种渠道招聘到有实践经验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但不到一年,就由于待遇比较低、生活环境不理想等原因离职。尽管各小微主体在引进人才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即使顺利引进,优秀人才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欲望强烈,加上目前整个行业优秀人才紧缺,人才跳槽现象频繁,优秀的留不住,留下的也并不安心。

2.3设施不够,且难建

小微主体特别是新成立的小微主体,缺少各种设施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某农场成立之初,租用政府建设的温室及大棚从事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除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外,没有任何配套设施,农场办公用房、管理用房及农资堆放场所皆无,后来不得已只能腾出半个温室,在温室里兴建简易板房作为管理办公用房,严重挤压了生产场地。租用的基地是一个设施全无的“全裸”基地,虽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设施农用地申请,但由于手续繁杂、限制性规定多,审批时间长等原因,基地运作初期不得不动用大棚进行各种农资的贮存,而农资产品周转、基质堆放配制、蔬菜采收整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不得不借用贯穿基地的村道进行。由于该村道路面宽仅4.5 m,且来往车辆多,特别是运送附近企业的原料、产品等的大型货车来往频繁,正常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大大增加了农场的劳动力支出,同时,由于缺少冷藏设施,不得不在离地十余公里的城区租用冷库临时存放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运输和管理成本。

3 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租赁型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目前的设施农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自建、自用、自管模式,少数农业龙头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设一部分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等,再出租给农户或农户家庭经营,产品由企业回收,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但这种模式还不多,满足不了农户或农户家庭对现代农业设施的需要。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必须实现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相等,而应该是深层次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占补平衡或略有提升。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土地面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如土地质量高低、从业人员素质、农业设施的多寡、技术水平的高低、创新意识的强弱等均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要改变占用前后面积相等的简单平衡思维,实施以农业生产能力或农产品生产能力为衡量指标的占补平衡,综合考虑土地质量高低、从业人员素质、农业设施的多寡等因素,通过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土地上增加农业设施,吸引高素质的经营主体,增强业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实现区域农业生产能力不因土地面积的减少而减弱。

3.2加强标准化小型农场建设

所谓标准化农场,就是指适合家庭经营的,按照经营内容确定规模,各种生产配套设施完备,配备的宿舍等必要生活设施能满足生产经营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小型农场。农场的建设方可以是各种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主体,包括农村经济合作社、工商企业或有资金实力的自然人。标准化农场可以借鉴城市住房市场的运转模式,鼓励实行建设、管理、使用分离的运转机制。即建设方、使用方甚至是管理方既可以由同一主体完成,也可以由不同的主体分别实施。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主体的优势,如建设方的资金优势、管理方的技术优势、使用方的劳动力优势等,既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降低各种主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标准农场建设,为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态生活多种功能融合的现代农业庄园提供条件。

3.3加强农场相关生活设施建设

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农业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近几年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路硬、渠光、绿化美,十分注重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进一步优化[9]。但是农业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无法落实,农场的生活设施配套不足,生活便利性、舒适性等方面,与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尚有较大的距离。一方面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无心扎根农场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无法吸引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进驻农场,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施展其专业才华,借助他们的力量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农场建设的参与人员多来自于外地,一

般都缺乏住房等基本的生活设施。由于设施农业用地并不能用于农场生活设施的建设或改善,也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创意人才对高品质生活、体面生活的需求。给予农场必要的生活设施用地指标,改善农场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吸引更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参与发展创意农业。

3.4加强涉农信用监管保障体系建设

融资问题是小微主体发展创意农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对小微主体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10]。在农产品总体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涉农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愈发加大,小微主体可抵押资产少、信用度低,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在各种涉农商业活动中,筹资难导致“履约难”“违约多”等现象经常出现,再加上公益性的风险担保和补偿性的风险保障缺位,相关涉农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时常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也直接导致了涉农主体之间信任度的降低和信用风险防范预算和维权成本的增加。这既不利于各主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涉农信用监管和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涉农法律服务、涉农法律援助等涉农法律志愿服务体系以及公益性担保保障基金,打造和维护良好的涉农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4 (8):1-6.

[2]蒋卫杰.生态基质无土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蔬菜,2013 (19):41.

[3]印文彪,田端华.以再生资源椰糠为基质的新型蔬菜育苗技术[J].长江蔬菜,2015 (15):46.

[4]印文彪.一种新型无土栽培技术:无纺布袋容器基质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2 (6):46-47.

[5]杨芳,戴津权,梁春蝉,等.农用海藻及海藻肥发展现状[J].福建农业科技,2014 (3):72-76.

[6]黄清梅,肖植文,管俊娇,等.海藻肥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 ( 3 ):1166-1170.

[7]刘洁琪,张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番茄上的应用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4 (11):1702,1715.

[8]郑兴明,曾宪禄.农科类大学生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 (5):97-102.

[9]杨良山,朱奇彪,吴伟昉.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J].浙江农业科学,2015,57 (1):32-37.

[10]张静.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 (39):76-80.

(责任编辑:吴益伟)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4-0461-04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401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农业部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

作者简介:杨良山(1969—),男,湖南冷水江人,副研究员,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园区规划设计工作,E-mail:66379852@qq.com。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
电子商务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机制研究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困境及破解对策
家庭农场融资需求、困境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