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2016-02-02 05:43李恒全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

李恒全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61003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李恒全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610039)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为重要,不仅仅具有民族的历史意义,同样也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的利润收入。非物质遗产保护主要是讲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都瓷胎竹编产品是彰显当地民族特色的重要的地方标志性的非物质遗产。然而,当前对于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还比较缓慢,如何创新发展,发挥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精湛手艺,创造新的发展之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成都竹编这种传统手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制作的流程并对其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成都瓷胎竹编产品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瓷胎竹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瓷胎竹编;创新发展

一、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发展脉络与意义

成都瓷胎竹编是几千年的文明的浓缩,随着传统文化的衰退,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比较欠缺。成都瓷胎竹编属于历史的见证物,是成都发展的见证物。成都瓷胎竹编的发展是从1916年开始,并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经常被作为国家往来的礼品赠送给其他的国家。瓷胎竹编的兴起是从清朝开始,张国正把没有骨力的竹篾拿来作为底胎,形成了前身。光绪年,成都就有专门的劝工局来生产竹编,当时张国正还在成都值班,同时发展了很多的弟子。到建国时候,政府又有专门的生产合作社来进行批量生产。也就是批量生产之后,成都瓷胎竹编迎来了比较繁荣的时期,在国内外都有进行销售。但工业革命,流水线的生产形成之后,瓷胎竹编慢慢衰退,塑料品逐步取代了竹编木材等成为主流的生产物。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成都瓷胎竹编逐步得到了重视,并寻求在手艺流程上新的发展。

关于成都瓷胎竹编的工艺的选材是显而易见的,竹子在四川省分布比较广,利用相对比较小。竹子的竹青是是主要的竹编材料,竹青是竹子最外面的韧度最好的地方。竹子在选材的时候主要是7年生的毛竹,3年生的毛竹等等。选竹子也是一个相对讲究的活,关系到后面生产的质量,必须是要韧度好、弹性好的竹青。这都与竹子的品种和年龄以及竹子生长的地点和采伐的时间点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要选用向阳的竹子,而采伐时期也是要在秋天快结束至冬天的开始的时间段,因为这个时候被虫子咬坏的可能性减少,养分也集中在竹编中。对于竹材的保存也要求有一定的条件,主要是防虫和防霉处理,因此空气要干燥。瓷胎竹编被应用到高档的大型装饰品、旅游纪念品、收藏品、家庭家居用品等等。

二、成都瓷胎竹编发展的现状分析

成都瓷胎竹编发展缓慢。一是传统设计受个人的能力现状,当前成都瓷胎竹编发展与个人的技术紧密相连,一些艺人在设计的时候就往往不能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也不能及时应对个性化市场的需求。没有统一的样式设计人员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二是手工业艺人的数量较少。成都瓷胎竹编的手工艺人比较少,都是年龄较大的一些人,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竹编的手艺,传统手工艺的队伍流失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具有熟练技能的艺人都流到外地。很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成度低没有比较专业的训练,创新的作品和精湛的作品越来越少。三是市场管理不到位,对于整个流程没有监督,原材料的无序开采导致质量没有保障,产品比较低劣损害了整体的行业品牌。此外,也缺乏成都瓷胎竹编的品牌宣传与品牌认定。四是设计开发中反应速度比较慢,产品设计思路比较局限,没有能设计出更佳与现代人生活更为结合的产品。

成都瓷胎竹编自身的缺陷较多。一是造型上,对于转角的弯度不能太小,否则容易折断,这就导致在编制的时候很多选用了传统的造型,没有什么变化。对于竹编材料的初始处理还不够到位,柔韧度应该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从技法来看,编织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必须紧贴底胎进行编织,无法编织隔空与镂空的产品,也加大了设计的难度。三是功能相对较少,竹编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属于装饰作用,实用性不抵其他的产品,而且价格高,相对来说折旧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不是很划算。在未来主要还是要从功能上进一步的开发。

市场不发达。一是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对于成都瓷胎竹编的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政府没有正确引导品牌的建立与宣传,也没有加大对于年轻人学习成都瓷胎竹编的宣传,导致手工艺人的队伍越来越少。二是缺乏审美的认同感。竹编的变化与现代气息脱节,又没有传承历史精湛的手艺,在产业精湛下,逐步被替代。

三、成都瓷胎竹编的现代发展的创新之路分析

第一,在功能上进行创新。功能上的创新是根据当前瓷胎竹编的原有的功能进行发展与再设计的。虽然竹篾的弯度受到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在竹篾进行深加工再处理加大韧度,也可以把竹编产品与藤蔓的进行结合来设计。主要的是让成都瓷胎竹编的功能更为多样化,更适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偏好。

第二,在品牌上的创新。成都瓷胎竹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与宣传。对于品牌要建立更为立体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成都瓷胎竹编的特征,宣传生态与绿色的因素,把生态的观念与当前的消费观念进行融合。同时在品牌上,要保证竹编的溯源体系建立,保证从取材和制作流程的质量,这样才是品牌的长远发展之道。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成都瓷胎竹编的品牌的宣传,把成都瓷胎竹编与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进行融合,加大市场的认可度。

第三,宣传与人才体系的创新。由于传统产业模式发展限制发展,作坊的模式是当前生产成都瓷胎竹编的主要力量,要加大社会的关注,不能依靠廉价竞争,要依靠艺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来进行宣传。在一些专业技术的院校,尤其是地方的技术院校要开展这样的课程学习,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对于产品的设计进一步地创新设计,发挥年轻艺人的创新思维来发展当地的成都瓷胎竹编的产品。对于政府来说,也要保证市场人们对于成都瓷胎产品的认可,政府配合当地的品牌企业进行宣传,给予政策支持。当地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最终形成合力。

总而言之,成都瓷胎竹编的发展要注重功能的发展,更多融入生态、绿色的因素,同时强调地域与文化的宣传。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够在未来更有市场。近年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成都瓷胎竹编不能走向工业的批量生产,始终要保证时代的手工艺的传承,要保留手工艺的本质,赋予当代艺术的意义,推陈出新,让成都瓷胎竹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成都地区传统手艺产品—瓷胎竹编的现状研究与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胡晓燕.川渝民俗博物馆地域性创作手法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09.

[3]李演.基于传统竹编工艺的现代日用品设计实践与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

[4]杜兆恒.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方志戎.川西林盘文化要义[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张莹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恒全(1974.3),四川邛崃人,西安工程大学毕业,硕士,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