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景宁“生态环线”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配置研究

2016-02-01 18:58:24刘卫荣陈英周家全柳春鹏周林明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323500
自然保护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景宁环线树种

刘卫荣 陈英 周家全 柳春鹏 周林明(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323500)



畲乡景宁“生态环线”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配置研究

刘卫荣陈英周家全柳春鹏周林明
(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323500)

在调查和分析了景宁县旅游产业核心区域的“生态环线”在山体林相、村庄、公路、河岸绿化上存在着树种单一、特色不明显,绿量不足、景观功能弱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分别迹地及荒地绿化、景观林改造、村庄绿化等对不同绿化模式和树种选择配置进行研究,为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提供参考。

景宁;生态环线;绿化模式;树种配置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作为“大景区”来建设。“生态环线”是“大景区”最中间、最核心的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线”现有森林景观难以满足旅游观光等多方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造提升,而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直接影响森林景观建设的效果[1]。为展示畲乡特色的生态风采,把“生态环线”建设成为景观优美、色彩斑斓的风景线,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山地、村庄、公路、河岸绿化不同立地类型,结合当地特色,提出相应的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

1 “生态环线”区域社会自然环境概况

“生态环线”位于景宁县域中心区域,涉及大均、景南、东坑等8个乡镇37个行政村,区域内有“畲乡之窗”、“云中大际”2个4A景区,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仰湖高山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草鱼塘省级森林公园与之相连贯通,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线”全长137公里,主要河道35公里,通道沿线200米范围内林地面积3693hm2,区域海拔170~1050 m,土壤为黄红壤,微酸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1月为全年最冷月,7月为全年最热月,极端低气温为-8.3℃,极端高气温为40.5℃。年平均无霜期为241d,年平均降水量为1542.7 mm,年日照时数1774.4h[2]。

2 “生态环线”绿化存在的问题

2.1树种单一,特色不明显

经调查,荒山荒地和迹地更新造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Schima superba)用苗占比80%,林相改造补植枫香、木荷、银杏(Ginkgo bilob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占比100%;公路绿化山杜英、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占比80%以上,河边绿化垂柳(Salix babylonic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占比90%,村庄绿化香樟、山杜英、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银杏、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红叶石楠(Photiniax fraseri)占比90%以上,城镇绿化常用树种不足15种,香樟、桂花、红叶石楠占比80%以上,树种单一,森林景观生态功能不强。村镇、通道绿化基本采用香樟、山杜英、桂花等几个树种,存在树种单一、绿化面貌千篇一律,共性有余而特色不足的问题,与不同的村庄不同的地域环境、村落结构、民俗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不相适应。

2.2绿量不足,景观功能弱

区域内还有大量的坡耕地、荒山荒地没有得到绿化,如澄照乡米岩山段就有宜林坡耕地43hm2,雁溪乡大丘田村有迹地25hm2,森林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村庄绿化层次较低,基本上只有乔木层,没有草灌层和公共小绿地,绿化体量少,人均绿地面积低。公路、河道基本上只有1-2条林带,断带断点多,边坡处于裸露状态,如溪口至大均段用草皮和少量灌木绿化,绿量明显不足。

红星街道城北村、梧桐乡的梧桐等村周边山体以马尾松林和板栗林为主;彩色树种比例少,如吴山头村至雁溪、标溪段周边山体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主;通道、村庄绿化时重绿化,轻彩化,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树种、一个色调,如:52省道景宁段全线以山杜英、香樟绿化。区域内森林季相景观变化不明显,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 “生态环线”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

3.1迹地及荒地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

迹地更新、荒山荒地造林要根据林地现状,结合群众产业发展愿望来确定经营目标和营林技术措施[3]。为提高林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除竹林、经济林外,每个小班树种不少于4个,阔叶树比例不低于50%,落叶树种不大于30%[4-5]。特色经济林建设模式主要有茶叶(Camellia sinensis)、香榧(Torreya grandis)、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水干果4个模式。树种配置选择:柚类(Citrus maxim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杨梅(Morella rubra)等常绿类树种,适量套种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樱花(Cerasus ssp)、桃树(Prunus persica)、银杏等落叶观花(叶)树种,枣树(Zizyphus jujub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柿树(Diospyros)等落叶类树种;茶叶套种香榧、油茶(Camellia oleifera)、南方红豆杉、桂花等常绿景观或经济树种。

坡度较陡、立地条件不适合特色经济林的地方,建设珍贵树种基地,作为战略储备资源进行重点发展,树种主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珍贵树种,适当配置常绿落叶树种,如浙江樟(Cinnamomum pedunculatum)、楠木类(Phoebe zhennan)、青冈类(Cyclobalanopsis)、南方红豆杉、红豆树(Ormosia hosiei)等70%常绿类+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银杏、榉树(Zelkova serrata)、香椿(Toona sinensis)等30%落叶类。

面积较大、交通不便、土壤较为瘠薄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荒山荒地,以绿化结合建设生态景观林为主要目的,树种选择和配置上采用木荷、山杜英、杉木、青冈类等70%常绿类+枫香、光皮桦、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等30%落叶类。

3.2景观林改造模式与树种选择

景观林改造主要是针对林分景观效果较差的区域进行林相景观改造,根据林分状况不同,主要有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模式、经济林景观改造模式、次生阔叶林景观改造模式、抚育促进型景观改造模式、针阔混交林景观改造模式。树种选择上主要是补种乡土、珍贵、彩色树种,视觉效果好的路边林地适当补种观花观果小乔木和灌木,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生长茂盛、季相丰富的森林,提高林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针叶林阔叶化景观改造,可在间伐作业区内补植米径3cm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深山含笑、山杜英、木荷、枫香、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前期耐阴树种,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对以马尾松等针叶树种为主林冠层、中下层以常绿阔叶乔灌树种为主的林分,间伐部分上层针叶树种,伐除影响中下层阔叶树种生长的高大灌木和竞争性树木;对立木稀疏地段补植枫香、无患子等前期稍耐阴落叶彩色树种;中下层以落叶阔叶种为主的人工林,间伐后补植红楠、山杜英、木荷等前期耐阴常绿彩色、珍贵树种[5]。对阔叶乔灌树种占比80%以上、落叶树种占比在15~35%之间、生态效能和景观价值较高、郁闭度在0.5以上的林分,采取割灌除草、清除藤本的抚育方式,促进景观林分形成。郁闭度在0.5以下的,补植彩色珍贵树。对区域内的板栗纯林,在林内栽植常绿树种,树种主要选择杨梅、山杜英、香榧、南方红豆杉等。

3.3村庄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

选择与村庄人文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为绿化主体树种,打造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美丽村落节点,形成一村一景,彰显地方特色。房前屋后以经济林树种和花灌木为主,村围路旁以具有本村特色的主体树种和景观树种及花草植被为主,村边空闲地以经济林树种和珍贵树种为主,做到绿化与富民、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6-7]。古树名木与人的长期共存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烙印[8],如雁溪村银杏、大均村“唐樟”、伏叶“宋桂”、泉坑村罗汉松等,是一个村庄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选择本村庄具有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的树种作为主体树种进行特色化设置,如雁溪村用银杏打造“雁溪古风”、大均村用香樟加其它彩叶树种打造“梦幻畲乡”等。树种规格以米径5cm苗为主,重要节点适当增加一些米径10cm~20cm的苗木,形成“四世同堂”、“子孙万代”的古树名木型绿化模式。选择与周边环境相近的树种作为主体树种,使村庄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整体。如东塘村用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特色小杂竹打造“竹海人家”、马坑村用红豆树和红枫(Acerpalmatum thunbf)打造“爱在心田”、际头村用茶叶(房前屋后或道路绿篱)和香榧等打造“云海仙茶”等。

4 小结

“生态环线”绿化不同于其它绿化造林,在绿化模式上要根据地形环境、植被结构、区位功能、人文历史、群众愿望等因素来综合选择,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和生态学、景观学、经济学原理,在绿化的基础上,需要合理配置景观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树种,把绿化、美化、经济化和林农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

绿化模式与树种选择是“生态环线”绿化形成独特自然人文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森林生态和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国畲乡“生态环线”建设必须根据当地的立地环境、区位功能、人文历史等因素开展,以发挥其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升景观功能、展示畲族文化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营造宜居宜游的“中国畲乡,小县名城”森林生态环境。

[1]马俊,韦新良,尤建林,等.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578-583.

[2]景宁畲族自治县志编篡委员会.景宁畲族自治县志[M].杭州:浙江省人民出版社,1995.

[3]许元科,倪海鹏,李桥,等.浙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方案[J].江西林业科技,2011,41(3):41-43.

[4]吴志文.广元市行道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模式[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4):84-87.

[5]鲁为忠,朱红伟,余爱红,等.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12,39(3):20-22.

[6]王文英,徐增美.兴化市村庄绿化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林业科技,2013,(19):225-226.

[7]魏洪杰.石家庄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吉林林业科技,2012,41(4):7-9.

[8]王瑞辉,马履一,奚如春.论城市森林建设树种选择的原则[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3):58-62.

S731.2

B

1004-7743(2016)03-0068-03

2016-04-29

猜你喜欢
景宁环线树种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3:10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绿色科技(2021年13期)2021-07-29 09:13:28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行纪阿里大环线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8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浙江林业(2015年10期)2015-12-11 16:37:31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